第一章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那便是影响力。它不同于能力,能让其他人在短期的实践中感觉到;更不同于智力,大家可以评估出来。影响力就好像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并且给予对方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终身。这种拥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也是社会中最具成功素质的人士。

一个管理者做事要想充分的去影响他人,首先做事必须有效能。“效能”有两个确切的定义:切实地达到目标或产生所要求的绩效,以及创造一个鲜明印象的能力。就长期而言,有效管理者追求的是,用适当的方法做适当的事。

很多人认为,仅效能就代表了成功。我们需要对成功再下一个定义。如果成功仅属于晋升到组织顶峰的总裁、领导,则成功的机会简直太少了。有很多管理者没有这种机会,完全是因为金字塔的顶端太狭窄了;当大家争先恐后朝上挤的时候,总要有人被挤出来。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某些特殊领域中可以有所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就不再以谋取高位的方式去追求成功。我们应该承认这种人同样表现出了效能,因此他们也是成功的。

实际上,处于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阶层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在某个阶段表现出了他们在自己工作领域的效能。应该说他们在这个阶段表现了出色的工作绩效,也就是说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影响力管理既要求工作绩效,又要求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对于那些深信“绩效”是唯一应该重视的人可能是不能接受的说法。如果在公司中你的工作绩效是唯一衡量能力的标准,确实可以省事不少,但事实证明它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晋升资格唯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就必须另外寻找了。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点启发。

有两位领导在一起吃午餐:

你接到通知了吗,王晓男被任命为总经理了,这真让我觉得意外!当时他和刘洋,李际一起竞争,现在他被晋升了,那他们又该怎么协调?”

上头显然认为王晓男更能够胜职。”

虽说有一定道理,可是老刘的工作业绩也是非常出色的,而老李就更不用说了,他在我们这行是资格最老的。几年前,我曾跟老王一起工作过,他虽然不错,但是有待学习的事情还很多。”

我不太了解老王这个人,但是看起来他总是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说老王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在影响着他们。我想那就是涵养吗?!

可是有涵养又代表了什么呢?老刘是公司的销售总监,由他负责的销售区的业绩是本公司最高的一区。话说回来,我不是不喜欢老王,只是不了解他是如何在与两个实力如此之强的人竞争中胜出的?”

是呀,上头好像是比较喜欢他。”

如果你曾经在某些大公司做过事,这种类似的谈话你必然会听到过甚至参加过。对上级选人判断置疑的反应,就像我们办公桌上的无用文件一样地多。

上司在作出晋升人选时,都会认为自己的决定绝对客观正确。他们会说,这位在较低职位上已经证实是个能干的人,应该给他承担更大职责的机会。然而当绩效高的管理者与影响力高的管理者在一起竞争时,前者经常会被忽视,原因就是影响力高的人除了工作绩效达到标准之外,还能给人有管理能力的鲜明印象。他们对上司施加了影响力,因此就获有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而事实上,他们在晋升之后确实也能创造更高的绩效,这也证明了上司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它广泛存在于各大公司中。如果您见到两个背景和能力相同的人在同时争取同一个升迁机会,而其中一位落选了,您不必感到奇怪,这此中毫无神秘可言,原因即是中选的那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这对于那些一直追求晋升却一再错失机会的人,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教训。

同样的,影响力高的管理者与部属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管理者的部属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也许都超过他,但是他能运用印象——影响力——来改善双方的关系,使得他的领导地位稳固,部属感受最深刻的不是你的生产数字,而是你的个性、你的领导形态、你的人生观,以及你的言行举止。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影响力的高低与能否有效激励部属努力达成更高的生产力,确实具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便于使您更加清楚的了解影响力,这里我们把它的三个基本领域列出:

(1)您的知识、技能以及运用的能力。

(2)您的个人特质以及运用的能力。

(3)您每日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对工作、对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

我们谈的是全面整体的人通过影响力达到一定的效能以及效能的产物——成功。

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从一开始就可以成为管理者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向往更高的职位,而是说他们并未把管理看成是一种需要高度专门技能的工作。相反,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赋予了自己一种管理者的身份和特权,享有独立行动的自由,以及可以寻求更愉快生活的一种工作。这正如同任何激励一样,一个人总认为他可以得到的收获必然超过他要付出的代价。目前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打拼多年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在工作了多年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顺理成章地踏入了管理阶层,然后就在管理职位上继续磨练管理的技能,幸运的一直保有这个头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则要先系统的学习一些管理知识理论,在获得实习机会后还要努力不犯错误;犯了错又要替自己的各种过失寻找不同的借口,才能保住已经获得的职位)。

由于大多数管理者对上司有影响力,然后又能对部属有影响力,所以他们很容易侧身于管理行列中。这并不说明他们的影响力有多么的神秘,在某些情况中,这种影响力大多是来自知识、天赋,更多的只不过是对本职工作熟知而已。在另一些情况中,这种影响力只是因为一个人的优点超过缺点而产生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中,影响力乃是三件事情的结合:知识和技能、个人特质以及个人的态度。这才是使得他们行事有效能,对大多数人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获得他们的称赞。更多时候他们所具有的影响力使得他们的组织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力。

上面我们提到影响力是三件事情的结合:知识和技能、个人特质以及个人的态度。一位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即是决定于这三项,以及他如何去感受、思考和行动,因此提出一种衡量的工具就显得很必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设法把“质化”转化为“量化语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针对不同的人它确实有不同的标准。然而我们关心的并不是确切的衡量尺度,而是建立起一个机构,从而可以发展各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个“管理者的影响力计分表”,上面列有三种基本类别的管理特征,每一特征都有最高的分数。每一类别下面也都有多余的空间让你另外填入其他特征。

您在表上可以看到标记为“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的能力”这一类,满分是75分。这表示在100分的基础上,一位在这方面完美无缺的管理者,最高只能达到75%的效能。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并不能产生充分的影响力,也不足以使他行事有效能。

那么在这一类特征中不幸只能得到50分的管理者又会如何呢?他能有效地管理吗?当然他能。这是你我都见过的,他是利用他在人格特质和态度类别中增加的分数,弥补了他在这方面的缺憾。

正如一位管理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享有的影响力有其上限一样,个性和管理形态对于管理者的效能所产生的贡献也有其限度。人格特质和态度的最高分数都是30分——总共60分。您也许会有疑问:“这是否表示他只要能在知识和技能类得到40分就可以了?”表面看来,确实是如此。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各大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位在个人特质和态度方面能得到高分的人,又怎么会容许自己运用低水准的知识和技能去执行其职责呢?

100分只是合格管理者的影响力水准,也不是最高分只有100分。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可以得到110分或120分。一位完美的管理者可以达到135分之多。

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影响力也有正反面之分。在你依据这张计分表计分后,你可以翻看另一种的影响力特征——反面性特征。

但是有时候某些反面性特征可能正是由某种正面性特征带来的。例如一位相当自信(加2分)的管理者,可能会使他的自信变成狂妄自大(扣5分)。有的管理者因为愿意冒险(加2分),而变成鲁莽(扣5分)。我们欣赏有野心的人,但是这份欣赏却会因为不喜欢他的自私而冲消了。

任何记分方法都难以避免个人的主观,我们往往会在某一项目上,例如自信心,给某位管理者打最高的分数,目的只是为了抵消“狂妄自大”的扣减分数。这是否表示我们给“狂妄自大”这项我们大家都讨厌的特质扣分太少了?你看看这种情形就可以了解:有位自信的管理者偶然会表现出自大,因此就被扣减3分。另一位管理者并不那么自信,但却十足地狂妄自大,因此被扣减5分。

任何加分和减分都是有其道理的。加分项目的总分有135分;扣分项目的总分有75分。只有人格分裂的人才有办法遮盖由于优点而引伸出来的缺点。我们现在谈的是正常情况中的正常人。上述记分方式可以达到相当的公平。

一般来说,有效管理者既能对本身工作具有相当的知识,又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工作。他们的优点多于缺点。他们能获取权力,也能聪明地运用权力。他还能取得部属、同僚和上司的接受和尊重。

并不是说管理者很快就能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在公司中如鱼得水。不能按自己的梦想迅速晋升到高级职位,可能令许多手执文凭的“青年才俊”泄气。一位有效管理者最初的影响力也许只是来自他对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也许只是因为他的头衔受到同僚和部属的接受。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力也可能会随着他显示出某些反面的特质和态度而逐渐受到侵蚀。我们都曾见过很多管理者开始时被人接受,周围像有一个耀眼的光圈,但随着大家对他更深的认识,最后又失去了他本来具备的影响力。当然,还是会有一些自始至终都得到大家赞赏和尊敬的高层管理者。时间是评价的一项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看出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一个人,我们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加分或减分,不管是加分也好,减分也好,最后的净结果——影响力——才是效能的关键。

如果对这点达成了共识,计分可能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衡量标准的目的只是表达各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它就达到了目的。下面我们就来看“影响力计分表”吧!

计分表左边所表示的是最高分。你若觉得完全欠缺某一项能力,则以0分计之。计分完后全部加起来,把总分填入最后“总分”中。

您的知识、技能以及应用的能力加分(25)

——技术性知识(对所做工作的基本了解)(5)

——组织的知识(制度以及制度之运用)(10)

——政治意识(如何在制度中推动工作)(10)

——沟通能力(说、听、读和写的能力)(20)

——组织和规划能力(能够构思和分派工作)(5)

——一般商业知识(对经济学、会计、行销和法律等等的了解)(5)

您的个人特质以及运用的能力加分(每项2分)

——仪表——视野

——服饰——预测能力

——社交能力——耐力

——坚忍力——创造力

——理解力——人格

——探究心——记忆力

——彻底——乐观/幽默感

——决断

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自信——愿意花钱/时间

——野心——愿意接受不愉快的工作

——决心——客观

——关心质量标准——公平

——关心数量标准——对上或对下的忠诚

——关心生产力——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前途

——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共享光荣

——愿意冒险

总分

接下来请考虑下面“反面性影响力项目”。只要在某项上符合一点,就要扣减3分。如果符合的程度较深,则要扣减4分或5分。

影响力的扣减项目减分(3到5分)

——狂妄自大——独特

——报复心理——占有欲

——鲁莽——不愿负责

——自私自利——偏心

——懒惰——孤立

——随便——缺乏同情心

——与人易生摩擦

——缺乏节制

——轻率影响力

正数总分 负数总分 净管理影响力

不要以为那些被世人称之为伟人的人物有什么神秘之处,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那就是影响力。不论他们是否受惠于天赋的才能,总之他们做了天才的工作,收获了天才的果实。他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培养影响力的好习惯,那就是:

(1)他们不会在安排工作时只顾着眼前,他们都有计划长远目标的习惯,他们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而那些目标会使他们焕发出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和障碍,勇往直前的力量。

(2)为了能把计划彻底的执行,他们能够驱除分神乱心的诱惑,有为着将来,而暂时隐忍的勇气。这便是有先见之明,有长远眼光。

(3)他们对无益于工作又浪费时间的事情,经常有说“不”的习惯。他们努力直趋正道,不入歧途,不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

(4)由于深知充实新的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有阅读对工作有帮助的书籍报刊的习惯。他们不断地吸收新观念和新知识,这样让他们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保持自信心。

(5)他们有将不愉快的工作尽先尽快地处理完的习惯。他们不会拘泥于过去,而迟缓了现在的活动。

(6)他们有自动工作,不怠慢工作的习惯,这通常也是有很强自制力的表现。

(7)他们对细小的事情有快刀斩乱麻,迅速加以解决的习惯,并能不厌其烦仔细周到地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

(8)他们有强而有力并且迅速开展工作的习惯,为了完成目标,他们从来不耽误时间。

(9)他们有利用闲暇,同一时刻做两项工作的习惯,即使很短暂的时间也不虚掷,充分地加以利用,最忌无所事事地浪费时间,即使是很小一部分时间,他们也能利用的很好。

(10)由于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有和别人协作的习惯,善于训练他人,使其成为自己的耳目、手足和脑子。

(11)他们有制定超过金钱价值的目标,并为之工作的习惯,完美的工作对于他们是比金钱更佳的报酬,精神上的满足是他们更大的追求。

(12)他们有驾驭自己更多工作的习惯。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地加快工作速度,以便能担当更多的工作,以拓宽其前进的道路,而避免陷于守旧。他们认真工作给自己增加压力,“背水一战”,并勇敢地迎接挑战。

(13)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绝无寻找不工作的借口或为自己辩解的习惯。与其为自己的运气欠佳而不平,毋宁鞭策自己奋发。

伟人们与这些良好的习惯为友,完成了工作,并且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十分快乐地享受着人生,所以他们无不热爱工作,把工作看为享受人生,从而使他们在工作状态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深的影响了别人。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因为只有积极的心态,才可能培养出影响他人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为什么会这样?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将发现“心态”会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生活中,做事情没有效果,没有影响力,主要是心态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总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保持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方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爱迪生在几千次失败的试验面前,也决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的电灯。

因此,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即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消极的心态,即NMA(Negative Attitude)(在美国成功学领域PMA与NMA已成为替代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专有名词)。

成功人士运用PMA黄金定律来影响自己的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他们空虚、猥琐、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最终走向了失败。

运用P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拥有积极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他们能乐观向上地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运用P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心态悲观、消极、颓废,不敢也不去积极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去影响自己,如何去影响他人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运用PMA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它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制约。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人生的成败:

(1)我们怎样影响生活,生活就怎样影响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就决定了最后将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无论现在工作岗位的高低,最佳的心态才是影响自己,影响他人的特质。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当然,有了积极的心态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它肯定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只有当积极心态和其他定律紧密结合后,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反之,有消极心态的人却一定不能成功。拿破仑·希尔说,从来没有见过有消极心态的人能够取得持续的成功。即使碰运气能取得暂时的成功,那成功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所以,想要成功,想要以自身魅力影响和吸引一大批追随者,就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记住,这很重要,因为这是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交往过程中保持自我是很必要的,这样我们不会迷失自我,但是有时在沟通时,学会适当的模仿,用别人的交往习惯进行交往,影响力效果往往也会很显着。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模仿式的沟通方法。

(1)模仿对方音调速度

视觉型的人头脑处理讯息及思考的方式乃是透过图像的转换,因为头脑中图像的转换速率很快,而他在说话表达时,为了追上头脑中图像的变化,所以视觉型的人说话速度快,音调也较高,他们的呼吸较为短促,所以视觉型的人在呼吸时,胸腔起伏较明显,而且经常在说话时耸肩伸颈。

听觉型的人说话不疾不徐,音调平和、呼吸匀称,通常在胃部起伏,较大声说话时喜欢侧耳垂肩。

感觉型的人说话慢吞吞的,声音低沉,说话时停顿时间长(需要去感受及思考),同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肢体动作或手势较多,也通常以腹部呼吸。

对不同感官类型的人,你得使用不同的速度音调来说话,换句话说你得用他的频率来和他沟通。以听觉型的人为例,如果你想和他沟通或说服他做件事,但是却用视觉型飞快的速度跟他描述,恐怕收效不大,相反的,你得和他一样用听觉型的说话方式,不疾不徐地用和他一样的说话速度和音调,他才能听得真切,否则你说的再好,他也是有的内容听不懂。

对待视觉型的人,若你以感觉型的方式对他说话,慢吞吞而且不时停顿地说出你的想法,怕不把他急死才怪。所以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说话,对方说话速度快,你得跟他一样快,对方说话声调高,你得和他一样高,对方讲话时常停顿,你得和他一样也时常停顿,你能做到这点对你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的建立将有莫大的收益。

(2)模仿对方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脸部表情、呼吸的模仿是最能帮助你进入他人频道及建立亲切感的有效方式。当你和他人谈话沟通时,你可以模仿他的站姿或坐姿,他的手和肩的摆放姿势,他们的举止,时常有许多人在交谈时,惯用某些手势,你也时常使用这些对方惯用的手势来做表达,他们耸肩伸颈,你也耸肩伸颈,他的脸部有何表情时,你也和他一样。你这么做可能自己一开始会觉得幼稚或不习惯。但当你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时,你可知会发生什么结果吗?对方会莫名奇妙地觉得开始喜欢你,接纳你,他们会自动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而且觉得和你一见如故。但在做这种模仿的过程时,要注意别去模仿他人的缺陷,若她是八字脚你别去模仿她走路的样子。

要模仿一个人时,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弹性,同时唯一能让你熟练的方式就是反复练习,在一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呼吸时,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同时做得不好或不像,这是必然的现象,不过当你练习得够多够久后,你会对人生理上的变动及肌肉使用变得特别敏锐,这时你甚至不必刻意地去模仿他人的生理状态,便能自然地做出和对方相同的动作、表情和呼吸来,当你到了这种地步时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3)跟随和引导

模仿是具有转移性的,你若一开始跟随和模仿他人的文字、声音、肢体动作,当你一旦进入对方的频道后,你便从跟随的地位转换成带领的地位,这时你可以不必再去模仿他的说话及动作,而以王者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语气及动作,这时对方将会不知不觉随你而变,你先藉由模仿来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建立亲和力时,你便可借助这个亲和力,来引导对方的行为,一旦你可以引导对方时,你便已发挥了潜意识说服的能力了,这时你会发现对方特别容易能认可和接受你的想法和意见。

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如何运用沟通的技巧,在文字、声音、肢体语言各方面都能运用仿效的方式来进入他人的频道,与他人做有效的沟通。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沟通者你必须学会如何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人的频道和他人沟通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表现。你能和他人沟通,你便能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成为一个领导者,让他人跟随你。你若不能和他人沟通,你就只能受那些具有沟通能力的人的影响,成为他们的跟随者,要做哪一种人你得自己决定。

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是沟通与沟通的交际,有的时候就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对抗,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被别人来影响。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在别人的影响下生活着,就等于不属于自己,就等于被别人意志给俘虏了,这样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会登上一把手的宝座。”下面我们看一则生活中浓缩出的影响力小故事。

陈阿士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士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在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己。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陈阿士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士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士!”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士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士!”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士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士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有影响力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在公司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景:在事先没有安排座次的座谈会或某个较随意的场合,许多下属都争着坐在离上司较远的地方,因为这样他们或许可以保持内心的某种平静。甚至有时上司主动招呼下属向他靠拢时,下属都惴惴不敢从命。难道说这样的下属会有影响力吗”想必这样的员工根本不会有“一呼百应”的力量,更别提能让上司重视他,除非他是上司的亲戚。

选择离领导远远的下属也许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原因。有的下属怕坐在上司旁边,会被人在背后说拍领导马屁,结果好像领导身边就成了禁区,近不得,靠不得。其实,如果心地坦然,敢于坐在自己的上司身边,恰恰是一种自信自强的表现。上司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单从这一点来说,坐在他们身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另一方面,坐在上司身边,就意味着要随时应答上司的谈话。在和上司的谈话中,他们会从你的举止谈吐中感觉你的素养与风度,还会从你对事物的分析中看出你认识问题的水平,甚至能从你那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一个对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人,是不怕同领导坐在一起的。相反,有了与领导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才会促使领导慧眼识才,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同时,你也可以在同领导的交谈与探讨中,更深入地了解领导,学习许多新的东西,这也是你所能从和领导谈话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正如同有的秘书常在领导身边,对领导的认识水平与办事经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从而“胜读十年书”,获益匪浅。

所以,要想在企业中培养自身的影响力,那么不要怕坐在上司旁边,如果你心里感觉没底,就应当锻炼、充实自己,给自己打足“底气”,而不是采取逃避的办法。即使你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也不要老是缩头缩脑,长期甘当“后排议员”,因为那样你会与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失之交臂,从而在心理上就跨越不了这个无形的障碍,如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绝对影响力 - 第一章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