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圈子对了,世界也就对了

--代序

一个圈子,圈子里的一些人,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

是偶然,也是必然。

从古到今,依然如此。

清朝就是一个大圈子;清史,就是那个大圈子里的人和事儿。

如果细分,就是清朝大圈子里还有很多不同的小圈子。

那些飞黄腾达和失意悲惨的历史人物,都站在不同的圈子里。

他们所在的圈子,注定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和命运。

世人本无好坏,只有需要不同。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圈子。

一个圈子里,有一个圈主,若干个成员。

圈主的抱负和能力,决定圈子的强大或弱小,发展或萎缩;圈子成员的素质和品质,决定圈主的成败。

在清史的开始,有两个大圈子--明朝圈子和后金圈子。

崇祯是明朝圈子的圈主,皇太极是后金圈子的圈主。

崇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乾纲独断,专权暴虐,偏听偏信,亲小人远君子,导致明朝圈子政治腐朽,国是日非,边事日坏。

崇祯当明朝圈主17年,换了50个大学士,14个兵部尚书。

杀死或逼死的督师、总督11人,包括凌迟袁崇焕;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

14个兵部尚书中,王洽死于狱中,梁廷栋服毒,杨嗣昌上吊,陈新甲被斩,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这些人,不是没本事,也不是不忠诚。

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悲惨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以崇祯为核心的明朝圈子。

在腐朽的圈子里,不辨是非的圈主手下,做好人,干正事,是不允许的。

皇太极经营他的小圈子16年,最终靠小圈子的力量,在不占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接管后金圈子。

那时的后金圈子,就是一个烂摊子,内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胡闹,外有朝鲜、蒙古、明朝三大圈子的威胁。

皇太极雄才伟略,知人善任,是内斗老手,外战高手,经营能手。

对内,他从即位时的名誉大汗起步,利用手段和手腕、小圈子成员的力量和能量,加强集权,打击异己,修明政务,更定制度,最终成为后金圈子里名副其实、呼风唤雨的一把手。

对外,征服朝鲜,统一蒙古,三入关内,在短时内,就把后金圈子发展成军事、政治、经济无比强大的大清帝国,为后人侵吞明朝圈子,进军中原,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此可以看出,明朝圈子和后金圈子,就当时的臣子而言,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平台。

同一个人,在两个平台上,会有不同的前途,不同的命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3人。

孔有德在明朝圈子里,最高职位为登州都元帅;耿仲明最高职位为登州总兵官;尚可喜最高职位为广鹿岛副将。

在明朝圈子里,3人时时、处处受阉党圈子的压制、盘剥、打击。

他们想为明朝圈子做贡献,圈主崇祯都不给提供机会,而且时刻面临自以为一贯正确的崇祯收拾、整治的危险。

3人加入后金圈子之后,备受重用。

孔有德位及恭顺王,耿仲明位及怀顺王,尚可喜位及智顺王,与他们在明朝圈子里的地位和前途,有着天壤之别。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选择不同圈子的结果。

入错圈子,比一无是处、百无一用还可怕。

从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圈子,具有不同的力量。

我们在不同的圈子里,就会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前途。

因为,圈子决定着我们的前途,主导着我们的命运。

我们选择的圈子对了,我们的世界也就对了。

上面的例子,证明了同一个人在不同圈子里的命运。

那么,在同一个圈子里,不同人的选择与追求,也会有不同的前途和命运。

这是圈子的另一个属性。

在后金圈子里,岳托和多尔衮的人生,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岳托,是努尔哈赤之孙、代善长子。

他军政全才,能力突出,而且为人正直,大公无私。

在后金政府向清政府过渡期间,他在一系列的政治、军事上的见解,都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可以说,他为女真人一统天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努尔哈赤去世后,岳托的父亲代善,是最有资格继承汉位的人选。

为了女真人的整体利益,岳托却坚持推举能力更强的皇太极称汗;作为兵部负责人,岳托不顾大多数人的眼前利益,痛陈后金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的弊端;在皇太极大权独揽、朝纲独断之后,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多行趋炎附势、阿谀献媚之事,岳托却坚持自己做人的底线,做事的原则,做清政府和天下百姓需要的事。

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时,他不惜代价,与皇太极对抗。

岳托是好人,也一直做好事,做对后金圈子来说,是正确的事。

但是,他却没有做后金圈主需要的事。

当然,一直坚持做正确之事的岳托,不会有好结果。

皇太极实现朝纲独断目标之后,岳托随之前途无亮。

他从和硕成亲王被贬为普通贝子,被免去兵部负责人之职,赋闲在家,连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权利都被剥夺。

岳托病逝之后,尽管没有被刨骨扬灰,殃及子孙,也被皇太极定论为死得活该。

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宠妃阿巴亥。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皇太极为首的贝勒们,为了他们的利益,逼迫阿巴亥殉葬。

失去双亲庇护、不满14岁的多尔衮,在后金圈子里,成为任人欺负的苦主。

努尔哈赤去逝,后金圈子里掌握实权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不顾国法父训,利用手中的权力,巧妙地剥夺了多尔衮应有的地位和权力。

多尔衮从后金贵族沦为没有话语权的小贝勒,任四大贝勒随意摆布和压榨。

无职、无权、无地位的多尔衮发现,在后金圈子里,还有4个小圈子。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各自拥有自己的小圈子。

4个小圈子,有着不同的目标。

多尔衮看出,4个小圈子的矛盾不可调和,利害冲突不可避免。

审时度势之后,他毅然决定加入仇人皇太极的小圈子,成为皇太极的忠实打手。

成为皇太极小圈子成员之后,多尔衮时时、处处、事事维护皇太极的利益,不论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针对任何人,他都紧跟皇太极,从皇太极的立场、需要出发,选择他的言行。

最后,皇太极把多尔衮视为他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人选。

于是,皇太极也利用一切机会,提拔、重用多尔衮。

在后金圈子里,最不具发展条件的多尔衮,因为选对圈子,跟对人,做对事,他17岁成为一旗之主;20岁成为后金政府吏部负责人;25岁被封为和硕睿亲王,成为后金圈子二号人物;33岁,成为摄政王,成为大清王朝一号人物。

岳托和多尔衮,同属皇太极的小圈子。

就个人发展的种种条件而言,岳托都优于多尔衮。

但是,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品质、针对同一事件的立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下场。

清史,不读不知道,其实很玄妙。

读史,可以知人,知己,知未来,知命运。

最起码,我们从清史中人物命运轨迹中,能意识到,在什么圈子里,能得到我们满意的结果;面对什么样的圈主,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

历史,与现实总有着惊人的相似。

理由是,不论历史,还是现在,都是一些人在不同的圈子里,为了所在圈子和个人的利益,做一些事儿。

如果说有区别,也就是现在人使用的工具先进一些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隶属某个圈子。

国家是一个圈子;一个地域、一个家族是一个圈子;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圈子。

我们必须寻找适合我们的圈子,并以这些圈子为平台,与圈子里的人合作,才能现实我们的人生目标,证明我们的存在价值,获得我们需要的财富。

我们活着,就得活在社会上,活在社会上的各个圈子之中,别无选择。

既然我们不得不活在各种圈子里,那么,利用与被利用,选择与被选择,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

通过研读清史,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人的生活轨迹,有的像代善、有的人像岳托,有的人像莽古尔泰,有的人像阿巴泰,有的人像济尔哈朗,有的人像多尔衮,有的人像……总之,清史中有很多人,发生过很多事,这些人的命运,那些事的结果,都与今天的人和事,有着惊人的相似。

历史不是传说,而是一个圈子内容的另一种复制。

生活中,圈子里,很多未知的事情,是需要答案的。

这些答案,在不远的未来之中,也在久远的历史之中。

本书所有的内容,力争无限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但,我却无法承认它是对清史各个圈子的简单描述。

在这套书里,我对这段历史中的各个圈子,各个圈子里的人,无好,无坏,无我,无褒奖,无爱憎。

写作过程中,不涉及道德,更不谈伦理,只谈存在,只谈需要。

我希望翻开此书的每位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与你处境相同的圈子,与你命运轨迹相同的人。

那么,也就能找到你所遇问题的答案。

如果世上有轮回,书中他或者她的故事,就是你的前生。

而你的今世,就是前世的复制。

这样,你就会发现,你以前做错了什么,今后,又该做什么。

砍柴人

2010年春

办公室里读清史:圈子里的前途 - 序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