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释】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悟语点拨】

巩固知识是一种学习,交朋友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在交往过程中,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发展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释】

有位先人说:孝顺自己父母、尊敬自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不多见的;从不触犯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的树立,根本树立了,做人治国的原则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义友爱的根本吧!”

【悟语点拨】

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兄长的人,又怎么能与领导、同事和睦相处呢?想做大事的人必先学会做人,这是立身处事之本。有了根本,做任何事情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释】

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慈悲的人,哪里还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言。”

【悟语点拨】

做人需要诚实守信用,只说不做,故弄玄虚,或者出尔反尔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诚而有语的人才会赢得朋友,才会有更多的人拥护你,你的事业才有可能一帆风顺。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释】

曾子说:“我每一天都要再三地反省自己:给别人做事的时候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坦诚相待了?老师向学生传授学业是否用尽心思复习了?”

【悟语点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任何人都要时刻检讨自己,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与人与己皆有利。经常反省自己,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错误,改正了错误,你就可以不断充实你的人生,顺利完成你想做的事。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释】

孔子说:要想治理好一个拥有兵车千乘的国家,在处理政事时就要慎重,说话办事要讲信用,节省开支,爱护国民,让老百姓在农忙季节及时。

【悟语点拨】

统治者若要想使一个国家繁荣富强,就要言而有信,公平合理地处理政事,平衡财政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爱护国民,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大力发展经济。

泛爱众而亲仁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释】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自己父母,在外面要尊重自己兄长,做事谨慎认真,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接近光明磊落的人。有时间就不断学习文化知识。”

【悟语点拨】

学做事必先学做人,要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但愿:“规规矩矩学做事,堂堂正正学做人”成为当代青年的座右铭。

过则勿惮改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释】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显得没有威信,学习不踏实就不会有成就。要重视道德,讲究信用,谨慎交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悟语点拨】

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下人会显得稳重、大度,懂得做人的道理,善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的人也是一种勇气。有了丰富知识,有了仁法根本,结交有益的朋友,还愁有什么事完不成的呢?

夫子愠、良、恭、俭、让以得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愠、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释】

子禽问子贡说:“孔子每走到一个国家,就会知道那个国家发生的政事,是他自己打听到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呢的?”子贡说:“他老人家以温和、善良、谦恭,俭朴、礼让的风范而使人家乐于主动把国家的政事告诉他。他这种获得的途径,不同于其他人吧?”

【悟语点拨】

一个人只有具备宽宏大量的性格,人家才会乐于接近你,有了坦诚相告才能掌握真实情况。

我们现代的人也应该学会他老人家那种温和、善良、谦虚、俭朴,礼让的风格。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释】

孔子说:“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是否正确,在他父亲去世后看他的行为是否正确,假如在他父亲去世三年之内仍然没有改变其父留下的立身处事原则,就可以说他尽孝了。”

【悟语点拨】

孝敬父母不光体现在生前,父母去世后仍然与先前一样做事,那才算是真正的孝敬。没有父母的教诲和叮嘱,仍然不会做出一些违背良心或不可思议的事。

信近于义,言可复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不宗也。”

【译释】

有人说:“信约遵守道义,说的话才能顺利实行。行为符合礼法,那就能够避免羞耻侮辱。依靠信得过的人,也是可以效法学习的。”

【悟语点拨】

我们既可以在礼、信的约束下做事,也可以依赖信得过的人,学习他们的做法。尤其是当代的青年,面对高速发展,眼花缭乱的世界,没有一定的礼仪,法制的约束,他们也许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得出来。

敏于事而慎于言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释】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甚饱,居所不求太舒适,办事思维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不断向有道义有学问的人学习来完善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悟语点拨】

说话、办事都要向有学问、有经验的人学习。知识在更新,万事万物都在变,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改进旧有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东西,才能逐渐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贫而乐,富而好礼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释】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别人,富贵但又不骄傲自大,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但还不如那种虽贫穷却仍然十分快乐,虽富贵却谦虚知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精雕细刻以后再打磨光滑,方能成器’,做人也是这样吧?”

孔子说:“不错,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前的事,你就可以推断出后来的事,你能举一反三。”

【悟语点拨】

人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的思想,才能学习致用,由表及里,循序渐近,正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乐观的人思想十分活跃,这种思想不会懈怠,具有开拓性的思维,他能做到举一反三,并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为政以德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释】

孔子说:“国君如果用道德礼义来治理国家,那么自己就会像北极星受群星环绕一样受到百姓拥护。”

【悟语点拨】

凡事都要讲究道德,以法治国,人民百姓才能一齐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国君光讲道德,和礼仪,人们不一定都听你的。所以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离开法制,再好的国家也会成为一盘散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释】

孔子说:“靠行政命令和刑罚来制约百姓,老百姓只知道避免犯罪受罚而不知道犯罪是耻辱的;如果能用道德和礼教来引导百姓,他们就会懂得廉耻,而且能够自我约束。”

【悟语点拨】

用严酷的法令去统治人民,不如用贤人的道法、礼数去约束、引导他们,知礼而不礼,自己管理自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一味地严,让他们无法接受,则会适得其反。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释】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立身处世;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遇事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给予我的使命;六十岁对别人说的话能辨别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不会有越轨的行为。”

【悟语点拨】

孔子的话说明人对知识的掌握是点滴积累的,经验是长期聚集的,人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有可能逐步完善自己。俗话说:“大器晚成”就是这个道理,少见多怪,不经不知,都说明人只有经历风雨之后才能看见天边的彩虹。

事之以礼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释】

孟懿子请教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有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是什么,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埋葬他们并按礼节祭祀他们。”

【悟语点拨】

孝敬父母不仅体现在生前,而且还应该体现在他们死后。当然父母在的时候,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是最主要的,这是真正的孝道,死后如何对待他们,他们已不知道了。

不敬,何以别乎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释】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孝道,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心里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那和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悟语点拨】

只让父母活着,并不完全是孝道,如果父母在活着的时候,整日以泪洗整日为子女操心和担忧,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除了让父母活着,还要让他们心情愉快,无忧无虑,那才是真正的孝道。

有事,弟子服其劳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释】

子夏请教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对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比较困难。有事情的时候,儿子为父母效劳;有酒肉的时候,让父母吃喝。难道做到这些就算孝吗?”

【悟语点拨】

孝敬父母除了帮他们做事,让他们吃不愁,穿不愁外,更重要的是平时不要惹他们生气。即使父母吃得好,穿得再好,如果整天忧心仲仲,心气不顺,那也不能算是子女对父母孝顺。

退而省其私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好,回也不愚。”

【译释】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有提反对意见或者疑问,好像很愚笨。可是我发现他自己私下钻研时,却能够充分发挥,可见他并不愚笨。”

【悟语点拨】

做学问要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长。所谓,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知识就应该独立思考,自己花力气领悟。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释】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如何,要看他的所作所为,除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了解一个人还会不全面吗?”

【悟语点拨】

了解一个人,既看他的过去,又看他的现在,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全面认识一个人的好坏。即使他的过去都是好的,后来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渐渐变坏了,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坏人,而不能说他是一个好人。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释】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获得新知识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悟语点拨】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仍有未被发现的新知识,若能在温习中发现它,做到举一反三,那么自己就会成为老师了。因此,我们要重视温习在学习中的作用。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释】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君子总是先做所想到的事,然后再说出来。”

【悟语点拨】

古代的君子一般都是守信用的,诚而有信,先做后说,与今天有些人光说不做恰恰相反。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光说假话,大话,空话,而不做一点实事,人们常形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你推我,我推你,推来推去推自己”。“早晨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不能不引起一些腐败分子的警惕。

君子周而不比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释】

孔子说:“君子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悟语点拨】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光明磊落,坦诚无私,而小人则心胸狭窄,互相勾结,胡作非为。君子交谈如水,平淡之中显真情,平淡才能长久;而小人则顾眼前利益,图一时之快,与君子相反。

学而不思则罔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释】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不明事理甚至退步。”

【悟语点拨】

善于学习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人,死读书的人常常止步不前。读死书,机械地记忆,学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学习知识并善于思考,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释】

孔子说:“批判异端邪说,祸害自然就会消失。”

【悟语点拨】

社会愈发展,人们愈要相信科学,科学的知识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善于识破伪科学,伪科学都是在玩弄骗人的鬼把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会贻害无穷,我们要勇于同社会上盛行一时的歪门邪教作斗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释】

孔子说:“子由啊!我讲的你是否听懂了?懂就说懂,不懂就不懂,这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啊!”

【悟语点拨】

聪明的人比较实际,实事求是,不会不懂装懂,虚假的东西不能长久,既害人又害己。“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就落得个逃之夭夭的下场吗?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释】

子张请教孔子求官的办法,孔子说:“多倾听,不讲没有把握的话,即使有把握也要小心谨慎地讲,这样可以少犯错误;多观察,不做没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也要细心认真去做,这样可以少做错事。不说错话,不干错事,俸禄就在这里面。”

【悟语点拨】

孔子认为,想做官的人要多听少说,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说话做事都要掌握个度,避免出错,这与今天社会选拔干部要提倡“法才兼备”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举直错诸枉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释】

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让老百姓信服呢?”孔子对他说:“选用正直的人当官,压制邪恶的人,老百姓就会信服;选用邪恶的人,而压制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会不服。”

【悟语点拨】

国家要发展,社会需稳定,这就必须让老百姓安心,没有怨言,那么国家就要慎重选拔人才,要惟才是举,不能任人唯亲,要大力惩治腐败,齐心协力发展经济。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释】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当官呢?”孔子跟他解释说:“《尚书》上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让这种风气去影响政治’,就是参政了啊,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政呢?”

【悟语点拨】

有能力的人未必都当官,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树立正气,抵制不正之风,自然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历史上的伟人都善于感受和把握时代人民大众的脉搏,顺应时势而成为领袖的,他的人格魅力小到影响一个国家,大到影响全世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释】

孔子说:“一个人不守信用,怎么能够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没有套牛的木销子,小车没有套马的木销子,车又怎么能行驶呢?”

【悟语点拨】

诚而有信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要非常重要的,这是立身处事之本,一惯说话做事讲信用,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你无论做什么也才能畅通无阻,你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有利于发展自己。

见义不为,无勇也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释】

孔子说:“不是你该祭的鬼神而去祭祀,是谄媚讨好。见到正义之举而不去伸张它,那是没有勇气。”

【悟语点拨】

正直的人既敢于伸张正义,又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不阿谀奉承,不低眉层膝,处处显示出大家风范。陶铸有的一句“心底无私天地震”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坚持真理而战,为正义而战。

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释】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竟然跳起天子祭祀时的乐舞,这样违背礼仪的事他都能做,还有什么他做不出来的呢?”

【悟语点拨】

古人尚且懂得礼节的大小,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今天的人更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出错。如果古人能做到,而今天我们却还做不到,那么历史就倒退了吗?

人而不仁,如礼何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释】

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之心,哪里还能讲什么礼仪?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那还能讲什么音乐?”

【悟语点拨】

人只有具备仁慈博爱的胸怀,你才能为大多着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即本质上是好的,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谈论礼乐,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与其奢也,宁俭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释】

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对他说:“你提的问题也太大了吧!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铺张浪费,不如节俭;对于办丧事来说,与其看仪式是否隆重,不如看内心是否悲痛。”

【悟语点拨】

从孔子的言论来看,礼仪的本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上,而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诚意。铺张浪费,影响是大,但却又如节俭来得实际;丧事仪式办得再隆重,如果内心不悲痛,那么也是虚情假义,并不是真正的孝顺。

君子无所争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释】

孔子说:“君子与世无争。如果有争斗那也一定是射箭比赛之类的事吧!即使比赛,也是先谦让然后再上场,射完箭后又相互敬酒,不失其君子风度。”

【悟语点拨】

君子很少与人发生争执,即使有了争斗,也都是些很轻微的事,争论结束之后又马上和好如初。与世无争的人,才是真正有为之士,不喜欢参与争斗失,则是喜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释】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动人的笑容,美丽的眼睛,好像绚丽的花朵画在洁白的背景上’,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要以白色作底。”子夏说:“这是否可以说明礼仪要在仁义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呢?”孔子高兴地说:“你能这样发挥,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

【悟语点拨】

外在的美丽在一时,只有内心的美,即心灵美才可以久远,才能真正让人赏心悦目,心境舒畅。好看的东西都是很短暂的,没有生命力;而惟有人的内在的美,才可以长久不衰,使人永葆青春。

夏礼,吾能言之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释】

孔子曾经说:“夏朝的礼,我能讲清楚,但它的后代杞国我就无法引证了;殷朝的礼,我也能讲清楚,但它的后代宋国我也是无法引证的。因为杞国和宋国文献不足的缘故,如果文献充足,我也是可以引证,可以讲清楚了。”

【悟语点拨】

推断事物,发现事情的本来的面目要有线索,有根据,因此爱护文物,保护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对于世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原文】

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释】

有人问孔子关于祭的理论,孔子说:“我不知道。懂得这种理论学说的人治理起国家来就像翻手掌一样容易。”说着指了指自己的手掌。

【悟语点拨】

祭的理论是古代君王的最高礼仪方式。掌握了它,君臣、皇宫里的礼节完全熟悉了,如同今天的法律制度,掌握了就易治理国家了。

每事问是礼也

【原文】

子入太朝,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释】

孔子进入周公庙,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问。有人说:“谁说鄹大夫的儿子懂得礼呢?他进入太庙的时候,每件事都问要别人。”孔子听说后就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嘛。”

【悟语点拨】

礼仪的学问太多,人们掌握的都是有限的。社会愈发展,各国间的礼仪愈丰富,所以谦虚地向别人学习,也是礼的一种。许多东西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所以你要想得到新的知识,你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

射不主皮古之道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释】

孔子说:“射箭不一定非要射穿箭靶子,以中不中作为输赢,由于各人的力量不一样,这是古时候的规矩。”

【悟语点拨】

射箭以中不中作为输赢这个规矩延续到今天的比赛仍然使用,所以古人的许多规矩是合乎情理的,我们就要学习并借鉴它。

我爱其礼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这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释】

子贡想免去每月初一祭祖时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爱惜的是羊,我看重的是礼,还是不免吧!”

【悟语点拨】

古代人就如此重礼,今天的人更应该尊老爱幼,知情达理,历史在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来越高,我们更应该掌握礼节。

君使臣以礼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释】

鲁定公问:“君主使唤臣子,臣子服侍君主,那将是怎样的呢?”孔子答道:“君主使唤臣子应该按照礼节,臣子侍奉君主应该忠心耿耿。”

【悟语点拨】

古代君子礼节待臣,臣对君主也绝对效忠。所以今天的人与人之间更应当互相尊重,领导要爱护属下,下属对领导也要尽力工作。人与人之间都要多一份真诚和理解,整个社会都会充满温暖。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释】

孔子说:“《关睢》这首诗,欢快但不放荡,悲哀却不痛苦。”

【悟语点拨】

《关睢》这首诗,作为《诗经》的开首篇,确实是写得太好了,它通过对一个采摘荇菜的女子表情和相思心理描写,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忧愁,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

既往不咎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释】

鲁哀公问宰我关于做土地神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用的是松木,商朝用的是柏木,周朝用的是栗木,意思是要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了这话后,告诫宰我说:“做过的事情不要再提它,完成了事不必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责难了。”

【悟语点拨】

对以前错误的做法要放弃,今后要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从前的事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往事不再回首,重新来过。知错就改,必然是位好同志。

乐其可知也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如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释】

孔子告诉鲁国乐师演奏音乐的道理时说:“音乐是可以通晓的:开始时合奏;接着奏出和谐明快的曲调,最后在余音袅袅中结束。”

【悟语点拨】

说明演奏音乐是有一定规律的,开始时高昂,中间舒缓和谐、明快,结尾低沉。通过通晓演奏音乐,可以使你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始有终。

里仁为美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释】

孔子说:“居住的地方要选择风俗淳美的地方,否则怎么能算得上是明智的呢?”

【悟语点拨】

住所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其重要,要选择山水秀丽,噪音、污染较轻的地方居住,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这样可以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释】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这两样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要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取得,宁可不要。贫穷和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要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宁愿不摆脱。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义,匆忙时必定如此,颠沛时必定如此。”

【悟语点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聪明的人在困难时也不做坏事,总是设法摆脱困境。谁都喜欢金钱和富贵人就容易变得骄横,没有人情味。所以其正正直的人要做到富不骄,败不馁。

人性奇学 - 学而时习之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