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拜伦 第一章 家世阴影

青年人满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丰沛。

——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传颂着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位19世纪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以他那波澜壮阔的诗篇和他那轰轰烈烈英雄战士一样叱咤风云的一生而震撼了欧洲,震撼了全世界。

他的作品,从最初的处女作诗集《闲散的时光》到《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异教徒》、《海盗》、《东方叙事诗》;他最著名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最后未完成的巨著《堂璜》,无疑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他的诗鼓舞、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欧美各国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学作品的典范。

拜伦生前就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823年,他投身于希腊独立战争,次年病逝。

那时,巴黎一家报纸就说:“本世纪两位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和拜伦,差不多同时离开人世了。”珍妮·维尔西曾说:“即使我听说太阳和月亮跌出了它们的轨道,也不会比‘拜伦死了’这句话更使我震惊,更使我六神无主了!”可见他的死掀起了多么巨大的波澜,他的死带给人们多么巨大的伤痛,就像太阳陨落,就像星河黯淡。“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凋零了,这顶绚丽的花冠。”

多少人因为拜伦的诗而激动,而流泪,而坚强,而力量倍增。

德国首相俾斯麦终生没有离开过拜伦诗集;意大利爱国领袖马志尼无比景仰拜伦;政治家加富尔也热爱着拜伦。而文学家和诗人更是深受拜伦影响并高度地赞扬他。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说:“拜伦比英国其他一切诗人都更伟大,拜伦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他还在自己的不朽名著《浮士德》中创造了一个欧福良的形象来专门纪念拜伦。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称拜伦是“思想上的王者”。在中国,鲁迅先生在自己早期的论著《摩罗诗力说》中对拜伦有极高的评价:“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维,流别影响,始宗主拜伦。”胡适、马君武等都翻译介绍过拜伦,给了一代又一代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其著作《西方哲学史》中所说:“有些人——卢梭和拜伦……他们是如此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以至于忽视他们便不能解释哲学的发展。”

拜伦这个在世界上具有如此深广影响的著名诗人,一生充满着矛盾,复杂而动荡,在人们心目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充满了反抗的激情、愤世的呼声、尖锐的嘲讽,也有感伤的忧叹与徘徊。要正确理解诗人,我们首先要知道诗人一生的经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人可哀可叹可感可敬的一生和他那波谲云诡、震人心扉的诗篇。

拜伦家族的远祖很荣耀。在公元11世纪的时候,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法国诺曼底来到英国,立下了战功,而且在十字军东征的战役中也战功显赫,因而,家族中有一名成员被封为男爵,还以800镑的价格从国王手中买下了离诺丁汉不远的一处庄园——纽斯台德。

那个庄园曾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土地广袤,树木森森,百花齐放,蜂飞蝶舞,群鹿出没;哥特式的雄伟建筑掩映在绿荫中,流水亭桥,令人赏心悦目。庄园里铭刻着家族的箴言:“信任拜伦。”庄园里面经常笙歌曼舞,贵族名流经常在此出入。绅士淑女或行令、或游戏,享乐生活远近闻名。

后来,拜伦的伯祖父成了纽斯台德庄园的主人,到了这时,庄园一片萧瑟。

第五代拜伦勋爵即诗人拜伦的伯祖父,脾气暴躁,为人凶横,常为小事而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一次,他与表弟查沃思因什么是保存野味的最好办法发生争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以致大吵起来。这本来是一个像“鸡蛋先打大头还是先打小头”一样琐屑无谓的争论,但两人却越吵越凶,后竟至大打出手,拜伦伯祖父抽刀猛刺,将其表弟杀死,他也被关进监狱,精神受到刺激。后来,因为贵族的特权而无罪释放,但从此背上了“邪恶勋爵”的名声。

拜伦的伯父是一名海军军人,但是他每次出海,都会遇上恶劣的天气,人们都称他为“坏天气杰克”。而“坏天气杰克”浪荡一生,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诗人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是一个十分英俊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在德国的一所军事学院受训。后来,他加入了英国卫队,参加了对美国的战争。约翰也是一个性格粗暴、行为粗野的人,他时常破口大骂甚至殴打别人,而且他还疯狂地赌博,但他的赌技不高,而且没有什么本钱,最后弄得债台高筑,为躲债东奔西藏。一次他与一个来索债的人口角,大怒之下把那人大打一顿,然后逃之夭夭。从此,拜伦的父亲臭名昭著,人们都称他为“疯约翰”。

“疯约翰”20岁时回到伦敦,由于有机会结识一些上层人物,因而结识了宫廷大臣的妻子科尔尼斯夫人。科尔尼斯夫人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疯约翰”凭一张漂亮的脸蛋,很快赢得了夫人的欢心,两人定下情来,一同私奔逃到了法国。

他们在国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靠着科尔尼斯夫人的4000镑年薪维持生活。而这时拜伦的父亲“疯约翰”又在外面狂赌乱花,那点钱根本不够用,于是他又开始大动干戈,对妻子发脾气。在法国,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奥古丝塔·拜伦,这就是诗人的同父异母姐姐,那个“一直是两个彼此不能疏远的生命”的姐姐,姐姐对诗人后来的一生有很大影响。

“疯约翰”夫妇在法国待了几年,贫病交加。1784年初,科尔尼斯夫人在法国突然间一命呜呼,有人认为她死于“疯约翰”的虐待。这下子诗人的父亲约翰·拜伦,就是那个著名的浪荡子“疯约翰”一下没有了经济来源,在法国不名一文,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又回到英国。

约翰回到英国,到一个光棍们常去的地方,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苏格兰女郎,凯瑟琳·戈登。戈登长得很矮小,稍微有些胖,长长的鼻子,很深的肤色,长得一点儿也不漂亮。但她是一个孤儿,并且继承了两三万镑的遗产,其中3000镑是现金。约翰正被债主们追得焦头烂额,此时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要和戈登、或者说要和戈登的钱结婚;而戈登也迷惑于约翰英俊的外表,两人很快结婚,日子选在1784年5月13日,那时约翰第一个妻子死了还不到半年。这个小个子的姑娘凯瑟琳·戈登,就成了诗人的母亲。

戈登是一个由祖母抚养成人的姑娘,长期被灌输严谨节俭的思想,接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她喜爱读书,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性格暴烈,行事冲动,勇敢而又正直,这对诗人后来的影响非常巨大。

约翰·拜伦夫妇来到苏格兰盖特居住。约翰仍然是老样子,任意挥霍妻子的财产。他甚至昼夜开舞会,引来大批的人,在舞会上和那些小姐们勾勾搭搭,这使戈登又气又恨。约翰还常去赌博,一赌即输,越输越赌,越赌越输,3000镑的现金很快就花光了。他又逼着妻子卖掉银行的股份,股份又很快被他挥霍光了;又卖掉鳟鱼场,又砍倒领地里的树木,又到处借债。约翰的滥花实在太厉害了,讨债人不断寻上门来,夫妇二人都狼狈不堪,时常争吵,为了改变一下这种几乎维持不下去的生活,夫妇二人逃到了法国。

在法国,约翰还是约翰,虽然囊中羞涩,他照旧还去赌博,照旧挥霍无度,于是又负债累累。1787年夏天,戈登怀孕了,她渴望回到英国,而约翰却不陪妻子一起回国,让妻子只身回到伦敦,自己仍旧在巴黎继续浪游。

戈登在伦敦租下一间房子,过着简朴的生活。她这时是最需要照顾关心帮助的时候,却孤单无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788年1月22日诗人出生了,取名为乔治·戈登·拜伦。

而这时候,戈登已是一贫如洗了,靠卖掉地产的3000镑的每年利息150镑生活。而约翰在外的欠债几个星期就又达到了1200镑,这使得戈登暴跳如雷,抓起桌子上的碟子向外扔出去,摔得粉碎,抄起剪刀拿住衣服就剪,一会儿就把一件衣服撕成碎条。小拜伦在襁褓里吓得胆战心惊。为了躲避债主们的纠缠不休,戈登带着小拜伦偷偷地跑到阿伯丁租房住下,过着节俭的生活。

孩子牙牙学语,母亲开始教拜伦一些简单的单词:“mother”(母亲)、“sister”(姐姐),但就是没有教“父亲”这个词,在拜伦早期的记忆里,没有“父亲”这个词,也没有这个形象,他只是与母亲一个人在一起。

安宁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小拜伦的父亲又像影子一样跟到了阿伯丁。不过,他不是来与母亲和好一起生活的,而只是来要钱的。他住在另一条街上。约翰来到阿伯丁,戈登的脾气变得更加烦躁了,“从远处看,她十分和蔼可亲,但所有的信徒都不能和她一起生活两个月。”约翰在此软磨硬泡,缠住戈登,哄骗她给他钱。戈登终于又软下心来,向别人借了300镑给约翰,自己用每年150镑收入中的15镑去还利息,因此一家收入只有一年135镑了,生活显得更加拮据。

大约在1790年底,也就是诗人大约两岁的时候,约翰又从戈登的姐姐那里弄到了一笔小钱,便又逃到法国。他在法国积习难改,任意挥霍,又因赌博而债台高筑,最后穷到连衬衫也没有换的,只有一件衬衫还千疮百孔,杂货店的老板再也不赊给他面包了。他形容憔悴,如同乞丐。大约在1791年的夏天,也就是诗人拜伦3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亲“疯约翰”在法国自杀身亡。自杀前他说自己“宁可去做个划船的奴隶”。

当约翰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到阿伯丁,母亲戈登想着孩子从此没有了父亲,自己没有了丈夫,不禁又十分伤心,她搂着拜伦,开始教他“father”(父亲)这个单词,而当拜伦终于有了“父亲”这个概念时,他却永远也没有父亲了。

拜伦要自己的父亲,问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母亲含着泪,同时教给他另一个单词“death”(死亡)。父亲就是死亡,死亡就是父亲,拜伦是那么早地认识了死亡。他对家庭温情的渴望永远像神话一样遥远;想要再见到父亲,也只是像想要使地上的落叶重返树枝一样渺茫的一个梦而已。拜伦的心过早地蒙上了阴影。

然而更大的不幸却是拜伦的天生跛脚。他的脚外形上正常,两腿长短一样,但一走路,脚踝骨就会扭曲,只能用脚趾站立。母亲惊异无比,给他找来阿伯丁的医生,医生也无能为力。又给著名的解剖学家约翰·亨特博士写信,亨特博士让人在伦敦定做了特殊的靴子送来,但那也无济于事,拜伦仍是一瘸一拐地走着。

母亲给拜伦治病心切,每夜让雇来的一个保姆给拜伦紧紧缠上裹脚布,想以此来治疗拜伦的跛脚。这就像中国古代妇女缠小脚一样的方法。每天晚上,拜伦都要忍受着缠脚给他带来的巨大的痛苦。保姆边给他缠脚边问他:“小拜伦,疼吗,告诉阿姨。”“不疼。”拜伦摇头,轻轻地说,同时,晶莹的泪珠似乎要从他的眼眶里滑落。

肉体上的痛苦还可忍受,而跛脚给他心灵上的伤害却更是巨大,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心灵上的创伤流血的时间最长”。别的孩子都无忧无虑,又蹦又跳,享受着童年的幸福。而拜伦小小年纪心灵就蒙上自卑、孤单、不合群的阴影,他常常以自己的跛脚为耻,羞于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他变得特别自尊,忧郁地看着别的孩子游戏欢笑,而独自走开。

一次,他看见一群孩子在做游戏,其中一个扮演跛子一拐一拐地走路,拜伦顿时脸涨得通红,继而愤怒地攥起了拳头,吼叫一声,冲向前去,把那个演跛子的孩子掀翻在地,打了两拳,然后跑开。还有一次,拜伦与保姆格雷一起在街上行走,一个女人停下来对格雷说:“拜伦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真可惜有这样一条腿!”小拜伦气得眼睛喷火,用一条玩具皮鞭去抽打这个女人,大声叫道:“住口,不许你这样说!”

小小的拜伦,就是这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早早地开始了战斗,而他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又该是多么巨大。

拜伦在外面受到伤害,想回到家里寻找温暖的慰藉,而在那个残缺的家里他寻找到的安慰又是多么少呀!寡居的母亲性情喜怒无常,时而无缘无故地对拜伦发火,给他一阵暴风雨般的猛打,时而又亲吻、又抚摸,心肝宝贝似的一阵狂风般的爱。母亲有时又拍桌子又摔碟子,把一腔无名怒火发在拜伦身上,大骂他“小狗崽子,你是个彻头彻尾的拜伦,你和你父亲一样坏”,一会儿又紧紧地搂住拜伦,说他的眼睛和他父亲的一样明亮美丽。母亲的爱像她的恨一样令人难以忍受,小拜伦惊慌而有些恐惧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滚动着波澜。

拜伦 安徒生 - 第一篇 拜伦 第一章 家世阴影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