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曾志华教授的新著《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已经定稿。欣喜之余,很想借此机会说一点浅见,表示祝贺之意。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给电视节目增加了活力,电视节目显得更多样、更生动。多年来,电视台制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也涌现了一群个性鲜明的节目主持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广大受众交口称赞的。在这方面,很多介绍和评论都表达了各种角度的真知灼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究竟如何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进行策划,怎样提升他们的传播意识和受众意识,深化他们的文化底蕴和荧屏形象,进而塑造光彩照人的个性风格,无论从实践体悟还是从理论研究上,总觉得差强人意。

广播电视应该属于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节目主持人应该属于新闻工作者。他们要把广大受众“应知”和“欲知”的各种内容及相关信息传播出去,并力求调动视听积极性,使之愿意接受。这种大众传播行为,是“出头露面”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活动,必须在驾驭节目进程中,发挥引导和感召的社会功能,并生产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文化安全”的历史重任。

电视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正探索着多种多样的拓展路径。对于这个传媒群体,人们在观念和实践上,还带有某种稚嫩的印记,不过,已经开始打破“青春职业论”,而向“老中青汇聚”的“内涵深化论”转型。

事实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成长、成熟,都离不开环境因素和内化空间的增殖与拓展。就这两方面来说,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开垦、耕耘的广阔领域。

中国的肥沃土壤,长期以来给人们营造了“群体劳作”的氛围和契机。集体主义思想,使人们认识到脱离集体将一事无成,但也有意无意地生发出对于“集体”的依存甚至依赖。什么事情都是“集体”在做,进退、成败似乎都与集体密切相关,而个人,好像无足轻重。电视节目,当然是群体智慧群体劳动的成果,每个人都必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但是,每个人自己的职责、自己处于群体中什么样的位置,是不是也要认真考虑、严肃对待呢?如果没有群体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根本不会制作出精品节目;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是不是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制作出更精彩的节目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培养、上岗、成名、重用,应该说,虽然是领导重视、群体协同的表现,但与他们个人抓住机遇、艰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同样的领导、同样的群体,为什么不能推出另外的名人呢?我们不应该回避“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对电视事业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崔永元,是作风平凡而智慧超群的主持人,为什么转而专注于“电影百年”?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出大气而阳刚的张政,是语言质朴而底蕴深厚的主持人,为什么转而从事管理不惜疲于奔命?……这些,是否可以说是属于制作体制和用人机制的问题呢?

电视的美丽园林、日益丰富的节目形态和日益激烈的收视竞争,使从业人员有时会显得过于职业化,那种专业和事业的目标追求,倒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了完成日常的节目流程,或者夜以继日,或者东跑西颠,越是名人越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有志者,常常为无暇读书而苦恼,也为无缘进修而遗憾。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满足于自己的报酬,自得于获得的名声,失去了前行的朝气,停止了攀登的脚步,日复一日地吃老本,年复一年地过日子。那蓄势待发的潜力被人为地掩埋了,那自强不息的志向被浅薄地解构了。表面紧张而内心懈怠,生活惬意而工作敷衍。我们真切地感到了他们的风光不再,我们的群体也无能为力了。还有一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跟随着时尚,追逐着潮流,在大众传播中不断张扬着惟我独尊的“个性化”、“私语化”,大胆表露着迎合媚俗的“人际化”、“审丑化”。处于这种种状态之下,电视节目主持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长此以往,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电视事业“四季如春”、“百花盛开”、“如日中天”、“誉满全球”呢?

至今,毋庸讳言,我们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存状态、成长路径,还缺乏整体的、战略性的研究和具体的、技术性的保障。我认为,电视不是遥控的玩偶,不是赢钱的赌局,她的确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宁静以致远”,可以“心旷而神怡”,她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代的“宠儿”,理应艰苦塑造、着力培养、大胆使用、倍加爱护、分类指导、刻意凸显,越让他们融入节目、渐进佳境、厚积薄发、游刃有余,越让他们形神兼备、风格迥异、深入人心、光彩照人,就越能发挥电视的吸引力、影响力。不要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论英雄,不要由于一时一处的疏忽而下结论。大部分主管领导都是久经考验的电视学者,只要从事业出发,超脱人事关系和瞬时效益,许多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我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还是应该寄希望于苦练内功。强化语言功力,弘扬大国风范和中国气派,珍惜受众的厚爱,只争朝夕,发奋图强,制定科学的“路线图”和弹性的“时间表”;任何时候都严于律己,决不怨天尤人,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敢于在场、勇于出席、善于发言”,稳健、坚定地走下去。成功了,更上层楼;离开了,另辟蹊径。实力在,何惧之有?

出于良好的愿望和期待,写了以上的挚友之言,仅供参考。可喜的是,曾志华教授的这本专著,费尽心思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着想,千方百计地为铺设涌现电视明星之路出谋划策,逻辑起点高,观点鲜明;学术视野广,论述清新;事理解析深,文笔流畅;思想感情真,溢于言表。这本专著可以称为较为系统的“开山之作”,虽然限于篇幅,未能展开,有些论证似可再严谨些,但是,本书的贡献却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在当前,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更有着特殊的意义——直接关乎我国电视事业的“适者生存”和“全球布阵”。

为此,不揣冒昧,直抒胸臆,并就正于读者。

张颂

匆草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2005年11月14日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 序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