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1

英语“企鹅”走向非英语国土不“摇摆”

属于美国皮尔森出版集团(PLC)旗下的企鹅出版集团,于2010年9月与埃及的出版商签署协议,决定与之进行联合投资,合作目的在于将企鹅集团出版的一系列经典品牌图书介绍到以阿拉伯语为主的国家。2010年成交的几大批交易都可以看出企鹅集团正在通过经典出版物向非英语国家的图书市场渗透扩张,这些国家也包括中国、韩国以及巴西。

在2011年全年,企鹅集团一系列的经典图书将陆续进入阿拉伯世界的图书市场——其中既包括很多欧洲著名小说,如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化身博士》(he Strange Case of DrJekyll and Mr Hyde)和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堂吉诃德》(Don Quixote),也包括一些阿拉伯经典著作。

企鹅集团将与其在开罗的合作伙伴——出版商达累斯萨拉姆厄尔尼诺(Dar El Shorouk)——平均分配销售收入。

该出版社的主席易卜拉欣厄尔尼诺—穆阿利姆(Ibrahim El Moallem)先生说,这项交易将使许多西方经典著作,比如《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等作品的最新翻译版本可以在第一时间送达读者。

据了解,在埃及,阅读图书的人数正在增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而合作出版一方面有助于图书的引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出版体系进行监督和检查。

虽然目前的图书市场仍以出版、印刷、发行纸介质图书为主,但在数字出版大潮不可阻挡的情况下,有关人士还是认为如果能同时出版电子版,将是合作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和优势。

七八十年来,企鹅集团的图书几乎完全是以英文版出版、发行的。而许多其他大型出版社,如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兰登书屋(Bertelsmann group langdon bookstore),却很早就已开始拓展运作非英语图书市场的业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企鹅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马金斯(John Makinson)将建立这种合资公司视为介入“经济增长和人口迁移推动纸介质图书销售”的新兴市场的一种途径。这些新兴市场包括巴西、印度、中国以及韩国。

据悉,企鹅集团进军非英语国家市场的重心仍然是以出版早期的经典著作为主,因为这些出版物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升值机会。

由于在埃及、中国、韩国、巴西建立了合资企业,企鹅集团也同意将一些当地的经典著作翻译收编,这样一来,这些国家中的部分书籍将有机会成为企鹅集团收藏的经典翻译著作。

企鹅集团发行的经典著作纸介质版本已经在以上四个地区推出或即将推出,而在韩国和巴西,它们的电子版也已同时发行,但在中国和中东地区这些著作电子版的推出还在酝酿之中。

在巴西,企鹅集团从2010年8月开始与当地出版商Letras Companhia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经典著作。这些作品的定价从15雷亚尔至35雷亚尔(8.66美元至20.21美元)不等,但已售出共计49300本。其中最畅销的是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的政治性著作《王子》(The Prince),它的葡萄牙语新译本发行于巴西大选之前,并得到了巴西前总统卢拉的大力支持。

随着巴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政府支持和经济增长,出版市场很是活跃。在巴西,企鹅集团的经典著作也同时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发行。

企鹅集团于2007年底开始在中国销售其经典著作的翻译本,同时于2008年开始在韩国发行。企鹅集团在发行图书时大多都会与当地的出版社合作。在中国,企鹅集团已发行了30种作品,2011年上半年将有10种左右作品的纸介质版与电子版一同发行;在韩国,企鹅集团已经售出图书40万册,其中最流行的是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本杰明·巴顿和其他爵士时代的故事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and Other Jazz—Age Stories)。企鹅集团在韩国出版的图书中有56%同时发行电子版。

企鹅集团2009年大约有10亿英镑的销售额(约合16亿美元),其中,经典品牌著作的销售额仅占其中的5%。这与经典品牌著作在可选图书中的地位严重不符。

企鹅集团经典品牌著作的销售收入,2008年增长了约11%,2009年增长了约14%。另外根据该公司统计,企鹅集团经典品牌销售额的四分之一来自于图书版权贸易。

(孙颖编译)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法国图书

作为世界图书大国之一的法国,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图书市场情况如何?根据法国《图书周刊》2010年2月5日第807期的统计分析,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法国图书市场总体发展平稳。虽然2003年一度停滞不前,但此后图书出版逐年好转。

2000年,新世纪伊始,法国共出版和再版39375种图书。各出版社都在调整出版策略和计划,争取在新千年取得好业绩。

2001年对法国图书市场来说是个好年份。全国共出版和再版图书44618种,营业额达26.56亿欧元,比2000年增长了3%,其中图书销售额为22.542亿欧元,版权交易额为9800万欧元,图书俱乐部和图书函购营业额为3.03亿欧元。

2002年法国各类图书出版和销售情况好于往年。2002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各类图书45787种,比2001年增加了2.6%。

2003年法国经济低迷,出版业一度停滞不前。在全法国消费总体下降的形势下,图书市场还是高于平均消费水平。2003年共出版和再版各类图书44145种,营业额达25亿欧元,超过电影和音乐,图书出版业绩居法国文化产业首位。

2004年法国图书出版继续回升,共出版和再版图书52231种。图书零售总额比2003年增长了3%。

2005年法国图书增长平缓,出版和再版53462种图书,比起过去的一年增长率只有2.4%。业绩突出的图书种类是连环画、园艺、心理学、地理、游戏和艺术。

2006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57728种图书,全年图书的销售额为41亿欧元。2006年的图书种数虽然比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图书零售总额下降了1.5%,为近15年以来图书零售总额最低值。对比2005年,图书零售总额只下降了0.5%,而1997年下降比例也不过1%。

2007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图书60921种。2007年的图书种数比2006年有所增加。2007年全国图书销售额为30亿欧元,除去通货膨胀,比2006年增长2%;零售额比2006年增加3%。2007年法国政治图书、连环画、口袋书和青少年读物业绩突出。2007年图书版权贸易增长较快,增幅达10.3%,营业额为1.31亿欧元,占整个图书营业额的4%。各类数字化产品的销售也有较大增长,营业额达3690万欧元。

2008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图书63601种,出版种类继续增加。其中,法律图书发展态势良好,共出版1850种。2008年法国连环画连续14年增长,共出版和再版图书4413种。然而,法国小说类增幅缓慢,2008年只出版676种。

2009年法国出版业绩先低后高,年初起色不大,接近年底时逐渐好转,全年共出版和再版图书63690种,营业额比2008年增加了1.5%。2009年法国出版的4类图书业绩突出:青少年图书、实用图书、连环画和口袋书。在线远程销售图书状况喜人,而书店售书业绩下滑。

(于平安编译)

法国图书业力抗金融危机

时光流逝,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法国图书市场在近10年里总体发展平稳。新世纪伊始的第一年——2000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了39375种图书;而到2009年,法国全年共出版新书和再版图书63690种。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的统计分析,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法国图书出版业全力“抗衡”,成效显著。新千年第一个十年法国图书取得优秀成绩有诸多原因:

——法国政府重视图书出版,把鼓励创作、促进出版、发展阅读作为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与出版是法国政府每年制定年度文化预算的重要部分,如2009年法国文化部的预算为28.21亿欧元,比2008年的27.50亿欧元增加2.6%,其中图书与出版的预算为2230万欧元。

——法国重视图书出口,从文化活动预算中专门拨款支持作者个人、大中小型出版社和独立书店出口图书。法国举办各类书展促进国际出版业之间的交流,每年3月的巴黎图书沙龙吸引了各国出版商参展。2009年的巴黎图书沙龙,参观人数比2008年激增近4万人次。

——法国重视开展多种图书评奖活动,每年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评选,获奖的作品琳琅满目,涉及学术界、新闻界、出版界、宗教界等。这不仅为众多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各出版社打开了销路。一旦某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获奖,图书印数就会猛增,销售额就会上升。据法国《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统计,法国共有大大小小2100种文学奖,其中还不包括颁发给外国作品的奖项。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6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

——法国重视青少年阅读,为此成立了专门小组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人到20岁左右时可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并且可以保持终生。因此,法国各界呼吁阅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2009年巴黎图书沙龙期间,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就为前来参观的年龄不满18岁的少年儿童和年龄不满26岁的学生发放了1.6万张可以购买图书的“媒体支票”,每张“媒体支票”价值50欧元。受此优惠政策的鼓励,法国许多年轻人踊跃前往巴黎图书沙龙参观和购买图书。据统计,法国每年有75万年轻人获得“媒体支票”。法国每年还举办读书节或阅读日。

——法国重视发展数字技术,在电子图书出版上奋起直追。虽然法国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但是电子图书在法国仅占全国图书销售量的1%。新千年以来,法国数字技术成为少数蓬勃发展的领域,特别是电视、通讯、媒体和互联网等方面。数字技术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确实鼓舞人心,特别是对于法国政府而言。2007年7月,法国数字经济发展国务秘书向政府提交了一份《2012年法国数字计划》。制定法国数字计划是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法国认识到应该摆脱数字行业落后的局面奋起直追,并由国家干预数字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加速发展电子图书,法国全国出版协会多次组织关于电子图书的活动。法国图书出版业正逐步适应数字环境对纸介质图书造成的挑战。根据法国《费加罗报》与舆论之路研究所(Opinionway)关于法国人阅读纸介质书和电子书情况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2%的法国人认为今后会网上看书或阅读电子书。在未来7年,法国电子图书将占全国图书市场的10%—15%。

(于平安编译)

法国青少年图书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尽管金融危机蔓延,但法国图书市场整体发展良好,青少年图书的出版业绩突出。据统计,2009年法国全年出版了8368种青少年图书,比2008年增加了0.5%,科幻图书的成绩尤为显著。2000年出版的青少年科幻图书为3449种,到2009年已达5093种。法国青少年图书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业绩主要源自以下原因:

出版社的不懈努力

阿歇特出版社(Hachette)已经成为出版青少年图书的领军出版社,该社出版的青少年图书占全国同类图书的16%,其他几家业绩较为突出的出版社是:加利玛尔出版社(Gallimard)、巴亚尔出版社(Bayard)、弗勒吕斯出版社(Fleurus)和纳唐出版社(Nathan)。加利玛尔出版社和巴亚尔出版社的青少年图书均占全国同类图书的8%。上述出版社把青少年分为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各年龄段的兴趣爱好制定选题和开本。根据法国益普索集团(Ipsos)的统计,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法国共销售了5910万册青少年图书,其中31%为口袋书。

善于发现新作者

为使法国青少年图书市场不断出现新的作品,凡设有青少年图书部的出版社在保护老作者的同时善于发现新作者,并及时出版他们的作品。加利玛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青少年图书种类之所以能够居图书排行榜第二位,关键在于该社善于发现新作者,并善于与作者共同探讨新的选题。

与国外作者加强合作

在与本国新老作者合作的同时,加利玛尔出版社还注意加强同其他国家作者的联系。该社青少年部主任认为法国青少年图书的作者擅长讲述内容,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作者更注重书中人物的心理分析,法国出版社的编辑们认为,两种不同写作方式的结合会使图书更加引人注目。

注意开发电子图书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新的阅读方式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其中也包括这些年轻的读者。法国出版社在出版青少年纸介质图书的同时也逐步开发电子图书。2010年埃蒂迪集团(Editis)的口袋书部已经把300种图书上线,青少年部则上线了400种。弗拉玛利翁出版社(Flammarion)将其出版的30余种纸介质小说制作成电子图书。目前读者已经可以在iPad平板电脑上查看加利玛尔出版社的连环画和文献类图书。

(于平安编译)

法国烹饪图书出版势头持续强劲

法国大餐享誉世界,法国烹饪图书可谓功不可没。近十年来,法国人对饮食的乐趣日益浓厚,推动了烹饪图书出版的强劲发展。据法国《图书周刊》统计,2008年,法国出版和再版了1493种烹饪图书;2009年再创新高,达1682种,增加了13%。

2010年,法国多家出版社的烹饪图书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烹饪图书的种类和营业额双双呈上升态势。阿歇特出版社2010年出版了100种关于饮食和酒的新书,这些图书使出版社的营业额比2009年增加了3%。烹饪图书也使索拉尔出版社(Solar)的营业额增加了5%—6%。拉鲁斯出版社(Larousse)烹饪图书的销售量提高了50%。阿尔特米斯出版社(Artemis)烹饪图书的销售量增加了20%。芒戈出版社(Mango)出版的烹饪图书的销售量也持续平稳发展。

法国烹饪图书之所以能连续十年取得良好的业绩,关键在于出版社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据法国业内人士分析,烹饪图书取得良好业绩的主要原因有:

不断创新意识强

许多出版社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改变了以往出版烹饪图书就是出版菜谱的单一做法。近十年来,法国各出版社出版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新书,比如烹饪与餐具、美食与美酒、烹饪与美食设计、饮食与健康、烹饪与文学,等等。读者可以看出烹饪图书的选题变化很大,层出不穷。阿歇特出版社2007年推出了一本名为《晚餐与美酒》(Dner au verre)的图书,销售量已达30万册。2009年,阿歇特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另一本书《浓汤》(Soupe)同样受到读者的好评,已经售出6万册。

力推质优价廉的图书

为使广大读者能买到质优价廉的烹饪图书,出版社确定选题后,总是想方设法在版本和装潢设计等环节上下工夫以降低成本。法国《图书周刊》在2010年第839期上介绍了50种烹饪图书,其中36种的价格低于10欧元。2009年普隆出版社(Plon)推出的丛书《廉价书》(a petits prix)销售量已达40万册,每本书的售价都低于10欧元。第一出版社(First Editions)出版的丛书《托卡德》(Tocades)每本售价为6.9欧元,还有一套《小丛书》(Le petit livre de)的售价只有2.9欧元。阿歇特出版社2010年还出版了5种售价低于5欧元的烹饪图书。

积极参加烹饪书展和烹饪摄影展

法国各出版社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促进烹饪图书的销售。2010年3月法国举办了第一届烹饪书展,为期4天,5000多人前往参观,100多家法国出版社和100多家外国出版社参加了此次书展。法国还在2011年3月3日—3月6日举办了第二届烹饪书展,参观人数明显增多。除参加烹饪书展外,法国一些出版社还积极参加烹饪摄影国际展。2010年10月29日—11月14日,法国在巴黎举办了第二届烹饪摄影国际展,由法国40名摄影师拍摄的数百幅作品参加了展览。

与电视台合作促销烹饪图书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除出版纸介质烹饪图书外,法国出版社还与电视台合作,把烹饪图书“搬上”银幕。阿歇特出版社是第一家与电视台合作的出版社。2008年,法国电视6台创办了一个名为《完美的晚餐》的节目。静物美食一旦上了电视就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并且是直观形象。该节目的电视观众达200万之多。由于电视台的宣传,纸介质烹饪图书的销售量随之大增。2009年末,《完美的晚餐》系列烹饪图书中的5种已名列法国畅销图书排行榜的前10名。由该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图书《是厨师长!》(Oui chef !)的销售量已达30万册。2009年,法国电视6台又推出一个名为《最佳厨师》的新节目,参赛者都是年轻有为的厨师。法国电视1台则创办了《名厨师》的竞赛节目,参赛人员全是烹饪业余爱好者。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电视观众多达400万。

与网站密切合作以求双赢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法国出版社和网站都认为,纸介质与电子版两种不同的载体不仅可以合作,而且可以实现双赢。阿歇特出版社率先在本社的网站设立了一个名为《阿歇特美酒指南》(Hachette vins.com)的栏目。该栏目最初每月的点击率为15万次,经2009年补充和完善后,如今每月的点击率已达50万次,阿歇特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酒类图书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2010年3月,法国拉鲁斯出版社也在其出版社网站开办了一个美食栏目——《拉鲁斯饮食》(cuisine.larousse.fr)。在该栏目中,人们可以查阅到2000个从拉鲁斯出版社出版的烹饪图书中挑选出来的菜谱,同时网民也可以把自家的菜谱传到网站。

(于平安编译)

园艺图书成为法国人生活必读

法国人喜欢园艺,园艺图书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法国的园艺图书出版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统计,2002年法国仅出版154种园艺图书,2010年则高达259种。在法国,关于园艺、大自然和动物的书籍归为实用类图书,而园艺图书只占该类图书的5%。法国园艺图书出版能够取得如此良好业绩的主要原因如下:

策划出版丛书

经过调查,法国出版社认为要使园艺图书能够在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能逐步满足读者的需求,丛书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拉鲁斯出版社作为出版园艺图书的领军大社,在2010年只出版了34种园艺图书,而到2011年该社在原有丛书的基础上出版了50多种园艺图书。几年前在园艺图书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地球出版社(Terre vivante)只名列第9位,2011年该社决定加大出版园艺图书的力度,出版了10种新的园艺丛书。阿歇特出版社已在2011年策划出版了一套名为《100%纯天然》(100%Nature)的丛书。索拉尔出版社加大了出版有关园艺图书的力度,联合一家杂志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名为《园艺朋友》(L’Ami des jardins)的丛书。

多种渠道搞发行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园艺图书销售的旺季。为了扩大销售量,法国出版社与书店、大型超市和网络联合起来,利用多种渠道搞好各季的发行工作。据统计,书店每年出售的园艺图书占园艺图书总数的三分之一。根据读者的需求,大型超市和网上购物在圣诞节和元旦两大节庆日重点推出精装版的园艺图书。根据捷孚凯(Gfk)研究所统计,2010年法国在线销售的园艺图书增加了12.9%,大型超市销售量增加了8%。

质优价廉书取胜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法国人的购买力明显下降。根据捷孚凯研究所(Gfk)的调查,2010年售价超过30欧元的园艺百科全书销量欠佳,售出的册数只占百科全书销售总数的18%。12欧元—20欧元的园艺图书的销售量也下降了15.7%。2010年只有售价为5欧元—8欧元的园艺图书的销售量增加了29.1%。面对上述局面,2011年法国出版社力争出版质优价廉的园艺图书。春季,法国百科全书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定价为22欧元的《园艺实用百科》(Encyclopedie pratique du jardinage),该套百科书问世后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德韦希出版社(De Vecchi)在2011年出版了一套《花园与菜园百科全书》(L’encyclopedie du jardin et du potager),定价为19.9欧元。阿歇特出版社2011年策划出版的《100%纯天然》丛书价格仅为9.9欧元。

绿色园艺与健康饮食

2011年绿色园艺成为法国出版社的重点选题,把绿色园艺与健康饮食结合起来成为编辑图书的新亮点。从花园到菜园,从阳台到盆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为出版社提供了多种选题。2011年拉鲁斯出版社在其已经出版的丛书《一步一步》(Les pas a pas)中新增一本书《我家花园和阳台的水果》(Des fruits dans mon jardin et sur mon balcon)。加利玛尔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新书《我的安静花园》(Mon potager tranquille),以此补充到原有的丛书《都美好,都是纯天然》(Tout beau,tout bio!)当中。阿歇特出版社在2011年3月已经出版发行了一本新书《种植我的菜园》(Je cree mon potager)。法国西部出版社(Ouest France)出版的新书名为《从阳台到餐盘》(Du balcon a l’assiette)。德韦希出版社出版了新书《我的菜园与健康烹调》(Mon patager pour cuisiner bio)。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强身健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花园、菜园、花盆和盆栽已经成为法国出版社取之不尽的选题源泉。而内容丰富和图片新颖的园艺图书更易受到法国读者的青睐。

(于平安编译)

法国翻译图书出版形势喜人

在2009年图书出版总量增长2%的基础上,2010年法国翻译图书出版又有新的发展,共翻译出版和再版图书9406种,比上年的9088种增加了3%。从近五年情况看,法国翻译图书出版总量年均增长3%左右。在图书出版总体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翻译图书占法国图书出版总量的份额反而逐年有所增加,即从2008年的14%,增加到2009年的14.3%和2010年的14.9%。

英语依然是被翻译成法语的第一大语言,但其所占份额却比前几年有所下降。2010年法国共翻译出版了5562种英语图书,比上年减少1%,所占翻译图书出版总量的份额也从2009年的62%下降至59.1%。在翻译图书出版的市场份额中,日语图书的份额从2009年的8.3%增加到2010年的10%。2010年法国翻译出版了939种日语图书,比上年增加了25%,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法国进口日本漫画的数量大增。法国翻译出版的日语图书中,90%是日本漫画。然而,朝鲜语和汉语的份额分别下降了12%和28%,亚洲其他语言也被边缘化,总共只有10种左右的图书在法国被翻译出版。

2010年法国德语图书的翻译出版增加了22%,主要是人文和科技图书、实用图书、文学和青少年图书。2010年,荷兰语、波兰语和葡萄牙语图书的翻译出版分别增长了27%、31%和15%,而西班牙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图书的翻译出版则分别下降了8%和10%。从过去五年情况看,法国翻译出版日语、波兰语、荷兰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的图书呈增长势头,德语和俄语图书基本持平,而英语和意大利语则有所下降。

统计数字显示,在翻译出版的图书中,小说的份额大幅下降,从2009年的38.5%下降到2010年的34.2%,也就是说2010年只翻译出版了3214种,比2009年减少8%。然而,幻想与科幻类小说不仅没有受到这种下降趋势的影响,反而分别增长了7.6%和12.9%。从语种来说,以过去五年情况看,汉语、日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英语呈下降趋势,而波兰语、斯堪的纳维亚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和俄语呈增加趋势。这说明,法国近年来翻译出版的外国小说呈现多语种化。

2010年法国共翻译出版了1182种连环画,比2009年增加33%,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不仅日语漫画迅速增加,而且英语连环画也从2009年的111种猛增至2010年的200种。

增长快的翻译图书还有艺术类图书和青少年图书,分别增长了7%和6%。人文与社会科学图书、诗歌、剧本都增加了2%。尽管烹饪和美食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增加了15.3%,但实用图书减少了11%,旅游类图书则下降了42.7%。

(张林初编译)

柏林网罗出版社了犹未了

2011年春季,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艾希沃罗出版社和柏林的奥伏鲍出版社对外宣布,两社正式“合并”。到夏季末时,艾希沃罗出版社也将从法兰克福“搬迁”到柏林。而对德国大众媒体来说,既在意“合并”,更关注“搬迁”。因为后者与“出版重镇之争”有直接关系。

好运刚开始就结束了

原来在S·菲舍尔出版社编辑部工作的书稿审读员维特·冯·艾希沃罗和马蒂阿斯·卡策库,在1980年创办了艾希沃罗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艾希沃罗出版社既不搞独断专行,也不属于哪个党派,属于“想出什么就出什么”的年轻出版家的“据点”。在这种氛围下,一方面,艾希沃罗出版社出版的提倡“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满篇俗言俚语的小说成为畅销书;另一方面,艾希沃罗出版社出版的埃利·拉瓦舍恩拜哈的讽刺漫画作品也取得巨大成功。1989年,艾希沃罗出版社还幸运地成为《方言图书馆》的出版商。这套丛书由汉斯·马格纳斯·恩杰斯贝格编辑,得到德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995年,维特·冯·艾希沃罗退休。2000年,艾希沃罗出版社重组为有限公司,出版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继续出版文学图书和非虚构类图书,而且还出版商务图书和有声图书。社里的员工增加到50人,年经营额达到1500万欧元。从规模上看,这时的艾希沃罗出版社已经成为中型出版社。

但是,沉重的打击却接踵而至。1998年前后,汉斯·马格纳斯·恩杰斯贝格放弃了继续编辑《方言图书馆》丛书的工作,这对把丛书作为头号品牌的艾希沃罗出版社无疑是当头一棒。紧接着,艾希沃罗出版社的总编辑卡鲁斯丁·克莱戴尔转到查康帕柏出版社;艾希沃罗出版社驻柏林分社的沃尔布干·贝尔纳自己独立出去另立出版社,带走了原来属于艾希沃罗出版社的人气作家,使得艾希沃罗出版社雪上加霜。2010年下半年,艾希沃罗出版社的销售额只有780万欧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减少10.4%。不得已,2010年12月艾希沃罗出版社把自家的业务部门出售给斯塔克出版社。

柏林铺下了“红地毯”

与艾希沃罗出版社合并的奥伏鲍出版社,曾经是东德最大的文学图书出版社。在东西德统一之后,奥伏鲍出版社被不动产业者伯尔尼托·F.龙格维茨收购。2008年,伯尔尼托·F.龙格维茨向奥伏鲍出版社发出通告:自己无力提供资金,做不了债务担保,只好宣布奥伏鲍出版社破产。正当奥伏鲍出版社命悬一线的时候,2008年10月,柏林著名企业家、也被称为“文化实业家”的马蒂阿斯·科赫发表声明,宣布从伯尔尼托·F.龙格维茨手中购买涉及奥伏鲍出版社的所有权利。

在此之后,马蒂阿斯·科赫对曾经屹立着以制造钢琴闻名德国的“赫菲施泰因屋”的莫里兹广场进行改建和扩建。2011年春季,莫里兹广场的改扩建工程竣工。目前,陆续乔迁莫里兹广场的,不但有包括奥伏鲍出版社在内的出版社,而且还有书店、剧院、画廊、俱乐部以及工艺品商店。其中,也为艾希沃罗出版社预留了办公场所。

不难看到,马蒂阿斯·科赫将从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而出版事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作)”而不“(兼)并”

艾希沃罗出版社与奥伏鲍出版社围绕两社合并问题,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双方再三强调,两社原来都是“独立出版社,合并之后,依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两社合并在一起,2011年的销售额可能达到2500万欧元。然而,有专家指出,这两家出版社的合并看似“强强联手”,但其实不然。在当今的德国出版行业,天外有天,比这两家出版社实力强大的出版社有的是。例如,贝塔斯曼出版集团旗下的兰登书屋有海涅出版社和DVA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有洛布卢托出版社、S·菲舍尔出版社和兰伯特学术出版社;拥有瑞典资本的邦尼埃尔出版集团旗下有卡尔逊出版社、比佛出版社和乌尔施泰出版社等著名的独立出版社。

艾希沃罗出版社与奥伏鲍出版社合并的话题,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经过两年恋爱”,到了2011年,终于“进入结婚阶段”。马蒂阿斯·科赫认为,既然是“结婚”,就应当“合二为一”,意即让奥伏鲍出版社兼并艾希沃罗出版社。由于大众媒体坚决反对其兼并在出版上颇有建树、个性鲜明的艾希沃罗出版社,迫于舆论压力,马蒂阿斯·科赫只好同意“合(作)”而不“(兼)并”。

“三足鼎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德的出版中心在法兰克福。著名的出版社大多在法兰克福安营扎寨。网罗了众多出版社、图书批发公司、图书销售公司(书店)的德国书籍业者协会的总部,也设在法兰克福。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书展每年在法兰克福举办。时至今日,以S·菲舍尔出版社和堪察普斯出版社为首的大批出版社,依然“坚守”着法兰克福,因为这些出版社始终认为,法兰克福是德国出版产业的福地。

然而,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法兰克福之于出版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2009年,兹阿卡姆布出版社离开法兰克福搬到柏林,之后,不断有出版社步兹阿卡姆布出版社的后尘,2011年艾希沃罗出版社也做出此举。

毋庸置疑,东西德已统一20多年,首都柏林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作为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柏林2010年的出版社数量达到166家,已经超过德国另一个拥有133家出版社的“出版之都”莱比锡。今后,不敢说所有出版社都会进驻柏林,使柏林成为德国新的出版重镇,但至少可以说德国出版业“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

(古隆中编译)

意大利青少年图书出版持续稳定增长

意大利《自由》(Liber)杂志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意大利出版了2198种青少年图书,而2009年出版2130种,2008年出版2294种。数据表明,意大利青少年图书的出版已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腼腆而又有意义的恢复性增长”。该杂志称,意大利的青少年图书因出版“哈利·波特”和杰罗尼摩·斯蒂顿的畅销书而达到了2000年的水平。

2010年意大利出版的2198种青少年图书中,749种为小说,493种为插图图书,333种为游戏图书,138种为寓言图书,131种为自然图书,57种为科技图书,53种为历史、地理图书,52种为体育、娱乐和文献图书。

《自由》杂志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几年里,出版社对选题格外谨慎,对图书的出版成本和销售价格也十分关注。它们不仅注意图书的出版目录,而且尽量减少出版预算。”

近几年,意大利出版青少年图书的出版社逐年减少,已经从2006年的201家减至2009年的175家,2010年又减少了10家,现在只有165家。其中32家出版社每年出版10—50种图书,9家出版社每年出版50种以上图书。

据意大利出版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意大利青少年图书的销售额达1.98亿欧元,比2009年增加5.3%。据统计,14—19岁的意大利青少年购买图书时,38%到出版社购买,27%到图书馆购买,18%到连锁书店购买,17%到独立书店购买,15%到大型文化商店购买,5%为在线书店购买。

(张林初编译)

阿根廷图书业掠影

2010年10月,阿根廷第一次以贵宾国的身份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通过书展,人们更多地了解了阿根廷这个远在拉丁美洲的国度的图书业。同时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推选为2011年世界图书之都。这一决定让阿根廷图书商会主席、阿根廷马南蒂亚尔出版社(Manantial)创始人卡尔洛·德·桑托斯高兴不已。桑托斯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力量,这将帮助我们向世人展示阿根廷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水平,众多的作家、翻译引进图书的悠久历史,阿根廷图书出口的优势,等等。”

阿根廷曾是世界各国向拉丁美洲出口图书的桥头堡,也是西班牙独裁统治时期西班牙作家的集中地,同时也是欧洲民主思想的传播地。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在西班牙语图书出版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七年的军事独裁统治让阿根廷远离了世界。21世纪初,阿根廷又遭遇了经济危机,图书业受到重创,图书销售量骤降30%,上百家书店被迫关闭。

危机过后,阿根廷的图书业获得了新生。图书出版量从2003年的3300万册增加到2009年的7500万册,出版的新书品种也增加了两倍,达20308种,其中一半为人文科学图书、社会科学图书和小说。目前,在阿根廷图书商会登记的大小出版社共有2295家,其中450家出版社每年至少出版一种以上图书,70家出版社每年出版50种以上图书,2009年的营业额达3.8亿欧元。通过十年的努力,阿根廷如今已经成为拉丁美洲图书出版业最具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

阿根廷于2001年实行统一书价制度。统一书价有利于当地人的投资,同时也可使阿根廷出版商减少进口,发展出口。然而,阿根廷的图书进出口总额仍是赤字。阿根廷图书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西班牙。尽管从西班牙进口的图书越来越少,但是从西班牙进口的图书仍占阿根廷图书出版业46%的市场份额。阿根廷图书商会主席桑托斯说,“阿根廷减少从西班牙进口图书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图书的价格对阿根廷读者来说实在太高,而且所用语言也不适合当地的读者。”一本进口图书的平均售价达20欧元,而一本当地印刷图书的平均售价只有10欧元。

外国出版集团掌控图书出版业

阿根廷的图书出版业相当集中,主要集中在十几家外国出版集团,其中三家为西班牙集团,即星球出版集团(Planeta)、桑迪亚纳教育出版集团(Santilana)和兰登书屋合资公司蒙达多利出版社(Random House Mondadori,该集团为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和意大利蒙达多利集团的合资集团)。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大规模非国有化,同时引进了大量外国投资,许多外资出版集团陆续收购了阿根廷的传统出版社。目前排名前五的国际出版集团的营业额已经超过2500万欧元,出版的图书约占阿根廷图书出版总量的一半。

被国际出版集团收购的阿根廷出版社,一般独立于母公司,以分公司的身份运作,有自己的编辑部,也有出版当地图书的计划,但购买版权的活动余地很小。已被西班牙星球出版集团收购的阿根廷著名的Emece文学出版社经理说,“我们出版社现仍保持着自己的出版路线,商业气息比直接并入集团的要少些。大的选题由集团决定。不过,当我发现一部适合阿根廷读者的图书时,我还是可以决定购买版权。我关注的是阿根廷当地的市场。”在星球出版集团,一般是在西班牙签订畅销书的版权合同,然后将畅销书出口到阿根廷,接着由集团下属的阿根廷出版社组织翻译、印刷,并负责在整个拉丁美洲的发行。

近年来新出版社相继成立

从2000年起,随着阿根廷经济的发展,一批新的独立出版社相继成立。阿根廷图书商会主席桑托斯分析说,“在大出版集团和传统出版社之间,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这是一片适合富于创新、出版思路明确的出版社诞生的沃土。”十年来,这些新生的出版社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在阿根廷图书市场上获得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阿根廷新成立的出版社一般都出版文学、艺术和人文类图书,而其中大部分出版社更喜欢出版外国文学图书。它们与传统的独立出版社一起,起着培养阿根廷新一代作家的苗圃作用。2001年成立的Libros del Zorzal出版社的经理说,“面对奉行出版畅销书路线的大型出版集团,我们应该挖掘这种倾向以外的作家,现在已经有很多新一代作家给我们投来书稿。”

阿根廷出版社出版了许多外国文学图书,现在每年出版约400种翻译图书,其中大部分是人文科学图书和小说。在翻译出版的图书中,英语图书占52%,法语图书占12%,居第二位。

重视图书的出口

为在国际图书翻译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说服外国出版商出售其图书的国际版权或转让其图书在拉丁美洲的版权,现在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出版社,从运作一本图书开始就将出口特别是向拉丁美洲国家出口纳入其出版计划。图书出口额约占独立出版社30%—50%的营业额。就图书的平均印量而言,一般翻译图书的印量要多于本国作者图书的印量。据统计,翻译图书的平均印量为3500册,阿根廷作者图书的平均印量为2500册。伊达尔戈出版社(Hidalgo)经理说,“如果我们确认将要翻译出版的图书能出口到邻国,那我们就购买该图书的语言翻译权。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将翻译出版的图书出口到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甚至西班牙。我们的战略是将我们翻译出版的图书出口到整个西班牙语地区。像我们这些出版文学图书的出版社,只有大量销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据统计,伊达尔戈出版社年营业额的45%来自出口。为便于图书的流通和出口,伊达尔戈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般有两个统一的书号,一个为西班牙书号,另一个为阿根廷书号。

三年前刚成立的Eterna Cadecia出版社的经理说,为保持与邻国业已存在的图书进出口通道,并将出版的图书远销到智利或委内瑞拉,必须将出口放在第一位。为了鼓励出版社的出口,以前很少投资图书出版业的阿根廷政府也制定了一项支持出版社和书店的计划。

图书销售网点少

如果阿根廷真要想重新征服世界图书市场,那么首先要解决好国内问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阿根廷的图书发行商近年来逐步消失了,许多图书很难发行到阿根廷内地。尽管阿根廷全国各地有2400家图书销售点,但分布不均,且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据统计,在众多的图书销售点中,大部分主要销售报纸、杂志和纸张,兼售图书,真正的书店只有600来家,其中250家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图书50%的销售量由5个图书销售集团承担,其中最大的是Yenny—El Ateneo图书销售集团,占有20%的市场份额,共有42家分店,年销售450万册图书。对阿根廷图书出版商来说,报刊亭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图书销售渠道。图书出版商一般都会与全国性大报签订代销图书的协议。以Emece文学出版社为例,该出版社通过报刊亭一周销售了60000册由一位著名作家写成的新作,而在书店里一本新书一般一年最多也只能销售6000多册。

由书店储存图书

除了一些销售较好的图书外,一般性图书在书店里的时间很短。阿根廷图书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图书存放在书店里,而不是在出版社里。出版社将图书提供给书店后,由书店的销售人员去收取发票、款项和回收没有销售出去的图书。这样的销售体系使得图书的储存、回收管理更加复杂,同时也给出版社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出版社不能在每本书上标明销售价格,因为书价每个季度都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进行调整。

图书盗版猖獗

妨碍阿根廷图书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盗版十分猖獗,特别是畅销书和南美著名作家图书的盗版更加严重。据统计,盗版图书约占阿根廷图书销售总量的10%—20%。在人文科学图书方面,大学生的非法复印极大地影响了该类图书的销售量。阿根廷图书商会主席桑托斯说,“如今,大学生都不买书,都在非法复印。如果2000位学生每年能买20本书,而不是非法复印,那么一本书将多卖20%。”

(张林初编译)

日本出版业概况

日本出版业主要由图书出版和杂志出版构成,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陆续增加的音像出版、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也主要是对图书内容、杂志内容的转化。

日本出版业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出版、批发和零售。2010年,有出版社3900多家,其中大型出版社有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批发公司有300多家,其中大型批发公司是东贩和日贩。书店有17000多家,其中大型书店有丸善书店、纪伊国屋书店和八重洲图书中心。

一直被划分在“加工工业”范畴内的日本印刷业,在21世纪前后,开始把合作、兼并与重组的触角伸向出版业,到现在甚至有了“日本印刷业将吞并日本出版业”的说法。2010年,日本有印刷企业6000多家,其中大型印刷企业有日本印刷公司、凸版印刷公司和共同印刷公司。

与电台、电视台并列的日本报业,一直很发达。2010年,日本的付费报纸报社和免费报纸报社加在一起,在5000家以上。其中大型报纸有《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产经新闻》等。《读卖新闻》的期发行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份以上,为日本的第一大报纸,也是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报纸。

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2010年日本出版销售总额为1.8748万亿日元(约合1314亿元人民币),与2009年相比减少608亿日元,减少幅度为3.1%。日本出版行业的巅峰时期是在1996年,那一年的出版销售总额为2.69万亿日元(约合1890亿元人民币)。而在14年后的2010年,跌破了2万亿日元大关。

其中,图书的销售额为0.8213万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减少3.3%;杂志的销售额为1.5335万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减少3.0%。

在杂志当中,月刊杂志的销售额为0.8242万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减少2.4%;周刊杂志的销售额为0.2293万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减少5.3%。

2010年,图书的销售册数为7.233亿册,与2009年相比减少2.2%;杂志的销售册数为21.7222亿册,与2009年相比减少4.3%。

2010年图书的新书出版品种数为74714种,与2009年相比减少4.9%。

2010年杂志的出版发行品种数为3453种,与2009年相比减少86种,减少幅度为2.4%。全年新创刊的杂志为110种,停刊的杂志为216种。

2010年图书新书的平均价格为1126日元,其中口袋书的平均价格为1110日元。2010年杂志的平均价格为503日元,与2009年相比上涨1.6%。

2010年图书的退货率为39.0%,与2009年相比下降1.6%;杂志的退货率为35.6%,与2009年相比下降0.7%。

从内容上看,漫画出版是日本出版业的一大特色,被看成当代日本出版产业的支柱之一。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漫画历史有1000年,漫画实现商品化的历史有400年,作为现代漫画产业核心的“故事漫画”的历史有60多年,漫画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也有40多年。

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漫画杂志有三种:

一是集英社出版的《周刊少年跳跃》,高峰时期平均每期发行600多万册,每月发行2400多万册;2010年平均每期发行300多万册,每月发行1200多万册。

二是讲谈社出版的《周刊少年杂志》,高峰时期平均每期发行400多万册,每月发行1600多万册;2010年平均每期发行200多万册,每月发行800多万册。

三是小学馆出版的《周刊少年星期日》,高峰时期平均每期发行300多万册,每月发行1200多万册;2010年平均每期发行100多万册,每月发行400多万册。

日本漫画图书、动画、动漫形象、主题公园的内容,大多源于漫画杂志。

2001年前后,日本出版漫画杂志280多种,出版漫画图书9800多种。以漫画杂志和漫画图书为主,包括广告收入、版权使用费以及动漫形象使用费在内,日本漫画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6000多亿日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2010年,日本出版漫画杂志200种左右,出版漫画图书7000多种。以漫画杂志和漫画图书为主,包括广告收入、版权使用费以及动漫形象使用费在内,日本漫画产业的市场规模在5000亿日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上下。

无论是已故的以《铁臂阿童木》系列名扬四海的动漫大师手冢治虫,还是健在的凭借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荣获奥斯卡奖的动漫大师宫崎骏,都是从漫画杂志及漫画图书起步的。

由于纸介质出版量持续下滑,日本在2000年前后开始尝试电子出版。从那时到现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出版的发展,呈现出从慢到快的轨迹。

据日本印象R&D社对电子图书市场的统计——2002年,电子图书市场规模为10亿日元。2003年,电子图书市场规模为18亿日元,与上年度相比增长80%。2004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45亿日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150%。2005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94亿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109%。2006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182亿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94%。2007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355亿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95%。2008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464亿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31%。2009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510亿日元,2010年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为650亿日元。

2001年—2010年,日本平均每年出版电子图书2万种,10年总数接近20万种。

日本电子图书市场的规模不算很大,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人口总数不过1.27亿,而日本人拥有手机(便携式电话)的数量已超过1亿部,日本的手机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二是电子图书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日本现有电子图书不到20万种,而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通过日本亚马逊网上书店可以提供150万种电子图书;谷歌在线图书馆可以提供1500万种电子图书。后两者客观上把日本读者争取过去了。

当然,日本政府和出版行业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2010年,官方与民间齐心协力,在把这一年定为日本的“国民阅读年”的同时,也把这一年定为日本的“电子图书元年”。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再一次沉重打击了传统的纸介质出版,这反过来更加坚定了日本出版人大力发展电子出版的决心。

日本出版业出现衰退迹象始于1997年。从那以后,兼并重组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2008年以后,才出现了“大动作”。

2008年,文艺社兼并新风舍,重组草思社。内部原因是被兼并的这些出版社经营不善,外部原因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日本媒体认为,文艺社的举动,真正拉开了日本出版业兼并重组的序幕。

2009年,在日本印刷业中排名第一的日本印刷公司,将丸善书店、准瓜堂书店、图书馆流通中心、图书休闲、文教堂、主妇之友社等纳入其麾下,组建了编印发一条龙的集团。

在进入日本印刷公司麾下的公司中,有两家公司的背景特殊:一家是图书休闲,另一家是图书馆流通中心。图书休闲2008年收购了破产的青山图书中心和流水书房;2009年以业绩恶化为由,请求日本印刷公司、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入股。结果是不仅日本印刷公司同意,而且出版业的“三大社”也欣然接受。从入股的份额看,仅“三大社”就占了13%。图书馆流通中心在2008年成立了“财团法人图书馆振兴财团”,其基金总额为50亿日元。在日本书店排名第一的丸善书店、位列次席的纪伊国屋书店,以及讲谈社、小学馆等,都是该财团的理事。

在此之前,日本印刷企业中排名第二的凸版印刷公司,与日本图书交易批发公司中排名第一的东贩牵手,共同出资成立了名为“出版服务”的公司。

2010年,日本印刷业的销售总额为10万亿日元。其中,日本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5万亿日元,凸版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6万亿日元,共同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110亿日元。与此相对,日本出版业的销售总额仅为1.8748万亿日元。其中,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的销售收入均低于1400亿日元;东贩、日贩的销售收入均低于5100亿日元;丸善书店、纪伊国屋书店的销售收入均低于2600亿日元。2011年的大地震,无疑给出版业雪上加霜。所以,尽管作为“加工工业”的印刷业进入出版业,使中小出版社、中小批发公司、中小书店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但印刷业兼并重组出版业的趋势不可逆转。从长远看,这应当是日本出版行业重塑辉煌的开端。

(岳月古隆中编译)

日本出版2010年畅销书点评

每年,日本出版行业报纸《新文化》、出版行业杂志《出版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丸善书店、纪伊国屋书店以及超级图书批发公司日贩、东贩都要列出各自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所不同的是,《出版新闻》编撰的日本《出版年鉴》列出“二十大畅销书”,其他都仅列出“十大畅销书”。

2010年、2011年之交,东贩率先列出了自家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十大畅销书”依次是《如果高中棒球队女经理读了德鲁克的〈管理〉》、《卷卷就减肥》、《谷田的员工食堂》、《口袋妖怪黑白完全冒险攻略》、《1Q84》(第3卷)、《口袋妖怪黑白图鉴完成指南》、《传达力》、《新·人间革命》(第21—22卷)、《创造之法》和《永不气馁》。

从“东贩版畅销书”来看,10种书中只有《1Q84》(第3卷)是小说类图书——1∶9的比例——畅销书排行榜上文学书稀少,甚至唱“独角戏”,这是过去基本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无怪乎日本媒体感叹:文学作品在当今时代已越来越缺乏感召力,以往“哈利·波特”和村上春树的小说在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独占鳌头,这种情景今后恐怕只能成为人们的美好记忆了。

综观“东贩版畅销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日本读者越来越倾向于“轻阅读”,即希望通过轻松的快餐式的阅读,花费最少的时间成本,从实用性的图书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截至2010年11月底销售181万册的《如果高中棒球队女经理读了德鲁克的〈管理〉》位居榜首,从封面看起来像漫画,实为新颖的管理学小说。该书凭借生动的故事内容,将管理学知识活学活用,引发了年轻读者的热烈追捧。以往管理学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严谨和深奥的,本书作者岩崎夏海却将它与棒球结合在一起,再加入漫画、青春、励志等元素,使管理学变得深入浅出、具体实用。日本评论界认为,德鲁克《管理》一书中的诸多概念,经岩崎夏海的妙笔生花,成了经济不景气时期中的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利器。

在“东贩版畅销书”中排名第二的《卷卷就减肥》,是为迎合繁忙时代快速、高效阅读需求的“就书”领军之作。它用简明易懂的图解方式,介绍通过橡皮带的包裹和捆绑来减肥,并且达到矫正骨骼、使各部位得以放松等目的的方法。紧随其后的《谷田的员工食堂》是一本有关饮食健康的图书,书中介绍了31种控制卡路里的套餐食谱。以上两本与减肥有关的图书占据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的二三名,此种现象颇为少见。诚如《朝日新闻》的评论所言:处于差别社会中的日本人正想方设法谋求花最低的成本来矫正自己形体上的差别的手段,以追求健康长在,青春永驻。

2009年,《1Q84》(第1卷)和《1Q84》(第2卷)在日本各种各样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不是“冠军”,就是“亚军”,至少也是“季军”。2010年,《1Q84》(第3卷)尽管首发就卖出100万册,但在“东贩版畅销书”中也只能屈居第五,并遭到“口袋妖怪”游戏攻略书的戏弄:《口袋妖怪黑白完全冒险攻略》和《口袋妖怪黑白图鉴完全指南》分别排在了畅销书排行榜的第四和第六名。《1Q84》(第3卷)之所以能够保住“前五名”的位置,是因为日本的大学生若不读村上春树,怕被认为是“没有教养”。还有就是一般读者既然已经读了第一第二卷,那么第三卷就只好“被阅读”了。

位列第七的《传达力》介绍了如何磨炼说、写、听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上司、部下和顾客进行沟通。该书作者池上彰是日本著名的时事评论家,曾为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因解说风格客观明快,有“靠得住老爸”的雅号,其传播能力自然十分了得。日本著名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的《新·人间革命》实为畅销书排行榜中的“常青树”,几乎年年都榜上有名,此番第21—22卷再度排名第八。日本畅销书作家大川隆法的《创造之法》排名第九,该书阐述了面对危机如何打破常规、开创新时代的成功哲学。

最后闯入“十强”的《永不气馁》作为超高龄诗歌“门外汉”老妪的诗集,销量超过了150万册。《永不气馁》的作者柴田丰,从92岁才开始写作,2010年已年高99岁。据传说,中国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每创作一首诗,先要念给老妪听,老妪有听不懂之处他就要修改。如果日本当今也有“白居易”,那么柴田丰写了诗就要先念给“白居易”听了。白居易写诗念给老妪听,是怕诗写得不够“俗”;老妪写诗念给“白居易”听,大约是怕诗写得不够“雅”——雅俗共赏,大俗之中见大雅。诗集《永不气馁》上榜,也稍稍减轻了《1Q84》(第3卷)的寂寞感。

(戈壁沙编译)

日本大学出版路在何方?

无论在亚洲的大学出版中,还是在全球的大学出版中,日本大学出版的历史都算得悠久了。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大学出版却日渐衰退。

在2011年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代表30多所日本大学出版社的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其参展的摊位不过四五平方米,参展的样书不过120多种,除了学术书,既没有教科书和教学辅导书,又没有辞书和字典书,出现了历年来最惨淡的情形。

和日本大学的信息不公开一样,日本大学出版的信息也不对外公开。但是,大学出版社只要出书,就会编目录,就会销售图书。所以,仅仅从近些年日本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新书目录和发行的新书数量来分析,大致就可以作出日本大学出版正在陷入泥潭的基本判断。

日本大学出版日渐衰弱,危机四伏。日本大学出版路在何方?

最近,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出版了《大学出版部协会综合图书目录2011》(以下简称《目录2011》)。其中,收录了作为协会成员单位的32所大学2010年以及2009年的图书出版目录和品种数量。

从《目录2011》看,日本大学出版社持续萎靡不振。在32所大学中,2010年,出版图书100种左右的只有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图书90种左右的只有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出版图书50种左右的只有法政大学出版局、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和东京电机大学出版局;而其他27所大学出版图书0—30多种,其中,2010年出版1—5种的,有武藏野大学出版会、武藏野美术大学出版局、明星大学出版部、流通经济大学出版会、圣学院大学出版会、三重大学出版会、大正大学出版会和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等。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2009年出版图书品种为3种,2010年为1种。东京农工大学出版会2009年出版图书品种数为1种,2010年为0种。圣德大学出版会和剑桥大学(该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无任何关系,只是名称相同而已——作者注)出版部,2009年出版图书品种数均为0种,2010年继续为0种。这两家出版社被日本大学出版人自嘲为“大学出版社零出版两连冠”;长此以往,不出书的大学出版社越来越多,“大学出版部协会”是不是将变成“大学‘不’出版部协会”呢?

从《目录2011》看,在32所大学中,2010年与2009年相比,出版图书品种增加的有13所;出版图书品种减少的有19所,后者包括出版图书品种排名前五、在日本大学出版中还算“抢眼”的东京大学出版会、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法政大学出版局、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和东京电机大学出版局。新书出版数量非正常地减少,这是十分少见的。

2010年,日本“大牌出版三社”的讲谈社出版图书近2000种,小学馆出版图书近1000种,集英社出版图书近800种。而同样在2010年,作为日本大学出版“标杆”的东京大学出版会,实际出版图书不过117种;作为日本大学出版“老前辈”的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图书54种,比东京大学出版会的一半还少。另外,不是大学出版部协会成员的早稻田大学出版会,据悉2010年出书也在100种上下,与2009年相比也有所减少。虽然数量不等于质量,但数量与规模是有联系的。东京大学出版会、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以及早稻田大学出版会的新书出版数量,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日本大学出版的市场规模明显缩小。

2011年10月,英国《泰晤士报》公布了2010年—2011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在亚洲,中国的北京大学排在第49位,清华大学排在第71位,台湾大学排在第154位;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排第121位,特拉维夫大学排第166位;日本的京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都进入前200位,而东京大学更是排第30位,成为全亚洲名副其实的“第一校”。然而,东京大学出版会曾因为出版面向西方国家的各种欧洲语言版学术书,被日本大学出版界誉为“第一社”,但由于效益连年下滑,入不敷出,却不得不在2009年终止了这方面的出版业务。

2010年,日本大学出版的销售收入大致为25亿日元,与十几年前的40亿日元相比,减少约15亿日元。由此发展下去,本来就不处在核心位置的日本大学出版,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

《目录2011》尽管不是日本大学出版的全貌,但遍布日本各地的这32所大学,其大学出版社应当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性。有关专家无不悲观地指出,日本大学出版在过去想的是如何做大,如何做强;在目前则想的是如何不再变小,如何不最终消失。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1 - 图书1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