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李景源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的规划,这些都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如何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使之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这是当前学者所应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继承和弘扬老子文化,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通过学术研究深入理解其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弘扬和发展,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历史文化工程。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是一个包容天、地、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国安民的哲学体系,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百科全书,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哲学的象征。在这里,我想就个人对老子文化的贡献讲几点意见。

第一,他提出并论述了以“道”为核心的一元本体论。在老子之前的周代文献中,已经提出了“道”这一概念,但其中包含着天地和神的观念,老子的可贵之处是他把“道”从多样性的解释中抽象出来,赋予具体意义的“道”以本体的性质,使之升华为万物本源,本体的高度,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质,他讲“道者,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对万物本质的存在,“道隐无名”,老子用“常”“恒”“大”“一”“朴”等语词来表述,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无形”“无声”之“道”的丰富内涵,将周代以来的道的观念系统化,建立了我国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因为在国际上曾经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有思想史,没有哲学史,那么老子作为中国第一个有哲学体系的建立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山的作用。

第二,突出了人的主要地位,开创了中国哲学重视人的传统,为中国古代人学奠定了基础。在天人关系上,老子强调,人要顺应、效法自然,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阐明了人要成己成物和治世等所作所为都要师法自然。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境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而为,人的作为要遵循宇宙大道的客观规律,力戒任意妄为,所以尊道而无为就是顺自然而为,法自然而为,这样的“无为”就会取得“无不为”的效果。老子的“道法自然”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生态智慧,国内外学者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尊重自然的宪章,这个评价是十分精辟的。

第三,他把本体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全面揭示了“道”的辩证特性,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邃的智慧。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道德经》在内容上主要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道论”,论述宇宙万物的本源及其规律,提出了“以道莅天下,惟道是从”的观念;另一部分从“一生二”的命题出发揭示了道在天地万物运行中的辩证法,尤其是重点论述了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及其解决方略。这后一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老子通过论述“强弱”“刚柔”“难易”等相反相成的现象,阐明了人类社会及其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虽然道本身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但人并不是只能消极地适应她,而是有自己能动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人类完全可以在承认自然和社会因果制约性的前提下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其次,老子明确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合是道生万物的根据,矛盾双方不仅相克,而且相反相进,而“守中”“守柔”就是保持事物矛盾相对平衡,使之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老子告诫我们,“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事物矛盾向对立面转化是矛盾运动的规律,但人们如果能够见小、守柔、见微知著,做到未知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可以防止和延缓有利的一方向不利的一方转换,实现知阳守阴,知刚守柔,以反成正的效果。在此,老子面对天下失道、失德、妄作的现实,提出了独特的救世学说。老子认为,道与德是内在统一的,尊道必须贵德,德首先是道本性的体现,道化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德也是人性的体现,老子先后提出了广德、孔德、常德、玄德等概念。据此,老子对“损不足而奉有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统治者只有以道莅天下,民众才能过上安泰的生活。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防止奢侈腐败,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老子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是死去的文化,他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贡献不仅以其点缀的形式存在,我个人觉得实际上是以生活的方式存在的。所以2000多年来,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了诸子百家,而且对战国中期以后直至宋明以来哲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所及包括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医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今天海内外的学者们、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穿越历史的时空,追溯古老道学文明的源头,共同推进老子道家思想的开拓创新,相信各位学者必能激发许多新智慧、新思想,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实现中国先哲的伟大理想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同志贺信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欣悉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政协甘肃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将于本月2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很想参加,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弘扬中华文化的问题,但因公务难以分身,不能成行,请允许我以信函方式向会议表达诚挚的祝贺!老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的胚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当之无愧的瑰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思想遗产。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近年间,国内、国际出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中国文化热”,其中也理所当然地包括“老子文化热”,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先贤的杰出思想不但对过去时代,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今天和未来,对于世界,仍将提供具有重大参照意义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举办这次“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是一个值得赞许并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相信各位的见解,将有益于论坛目标的实现,并为思想界提供新的’理论成果。

近年,我还特别关注文化层面的断裂与隔膜现象。经典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各行其是,似乎互不相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我希望专家们考虑,如何让经典文化、高雅文化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如何让哲学在大众中生根,如何让主流文化成为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成部分。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盼望大家一起努力!祝论坛圆满成功!

2006年11月18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同志贺信

值此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召开之际,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老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宝库之一。研究和弘扬老子文化,让大众走进老子,让世界了解老子,必将对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衷心希望甘肃省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预祝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圆满成功!

2006年11月21日

在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喇敏智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先生们,女士们,同志们:

我受仲兆隆主席委托,并代表甘肃省政协致词,欢迎大家到甘肃来,参加本次论坛。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直接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今天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开幕了。论坛是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发起,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支持联合举办的。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代表及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盛会。应邀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层次水平高。

这些年来有关老子文化的国际性研讨会议已经不少,但是,在中国西部的兰州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老学学术研讨活动还是第一次,而且据甘肃的地方史学家研究初步认定甘肃是老子的第二故里。他生在河南,仙逝在甘肃。如果这个结论确凿,经得起推敲的话,那么,我们举办这个论坛,就显然相当有意义、有价值了。

这次论坛的指导思想是“老子哲学与我们”。主题是:“自然·科学·和谐”。主要议题是老子与现代社会;老子哲学的文化价值;海外的老子研究;老子的智慧与世界和谐;老子的生态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老子文化的甘肃资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第一,突出了老子文化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哲学思想;第二,紧扣了当今共同关注的人类生存困境和可持续发展难题;第三,置身于生态脆弱的中国西部让学术直面现实;第四,为老子的第二故里甘肃省构建和谐社会做点推进工作。

我希望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和相关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见解,提出建议,以利于学术在为世界现实的服务方面发挥指导、引领和保障作用。

在这次论坛上,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还将就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兰州宣言展开充分讨论,予以签署。通过对于本次论坛之后如何延伸研发老学,希望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留下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本次论坛开创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后祝各位专家学者在甘肃期间工作顺心,生活愉快!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2006年11月21日

兰州

在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

尊敬的高占祥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前来参加“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甘肃悠久的历史缔造了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地貌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在全境绵延1600多公里,省会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交通、贸易、通讯的枢纽。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利、生物、农业、光热、中药材和文化旅游资源,有40种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已经形成了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医药食品、建筑建材、文化旅游和高新技术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势产业。甘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土地,充满着发展机遇的地方。甘肃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在天水市秦安县境内),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今天的天水一带,与炎黄二帝相关的遗迹和传说遍布陇原,现在的正宁县境内子午岭桥山就有延陵,以治水出名的大禹故里在广河县境内,周王朝的祖先不出陵在现在的庆城县境内,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秦王朝的祖地在今天的礼县境内,泾川县境内的西王母文化已经成为台湾同胞每年祭拜的地方,还有驰名中外的彩陶文化、汉简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战国以来三朝俱全的长城文化等等,中国第一大姓——李姓的源流也出自甘肃,所谓“天下李氏出陇西”就是指今天的临洮县(古称狄道),所以在甘肃举行的这次论坛上,也有学者提出甘肃临洮是老子的第二故里,倘能得到论证,这对甘肃来说无疑又是一笔巨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甘肃这个神奇的地方,还是孕育艺术家和艺术精品的肥沃土壤。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就诞生了闻名于世的诗人群体,其代表人物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季、闻捷等等,还有走出甘肃后来落户宁夏的张贤亮、张承志等。

这里早期产生的艺术珍品有闻名全国的话剧《康布尔草原》、《八二六前夜》,歌剧《向阳川》,陇剧《枫洛池》等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诞生了驰名中外的舞剧《丝路花雨》,被纳入20世纪华人经典艺术,创下了新中国史上演出场次最高的记录。其后又诞生了一个驰名中外的舞剧《大梦敦煌》,被评为国家精品舞台剧的榜首。这里还创下了一个奇迹,就是《读者》杂志,是新中国期刊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大众化期刊,今年《读者》的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居世界期刊四强的行列。我之所以在这里介绍这些,是想借论坛这一契机,替甘肃做一些宣传,帮助参加讨论的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海外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甘肃、认识甘肃、理解甘肃,也欢迎各位朋友来甘肃进行各种形式的友好合作。

甘肃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摆到了重要的位置,突出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和决心,我希望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朋友趁此机会能在甘肃多走走、看看,为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后也欢迎各位朋友常来甘肃做客。

我们相信,通过“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06年11月21日

在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社会及人文科学处理专家(奥地利)谢卡琳今天,我很荣幸、很高兴地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参加这次国际老子文化论坛。我们知道,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不仅在他那个时代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且在后世很快成为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英雄,这种影响甚至波及世界其他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赞同这次论坛弘扬老子文化精神,并向世界人民宣传他的伟大思想的宗旨。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疏远,用哲学家赵汀阳的话说,“全球化”更多的是强化了国际间的文化冲突,而不是利益的冲突,因此,我们至今不能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的概念。世界政治仍然在谈论着全球化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好论点,因为它并未超越国与国的概念。我们应该以更开阔的眼界来讨论世界性问题——一种超越了国界线的眼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世界性的眼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应该成为应对我们今天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的有力武器。比如贫穷、不平等、专制、环境保护和人权。那么,中国古代文化将对现代和未来的世界做些什么呢?这正是这次论坛的意义所在。它传播“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和学说,旨在使今天的人们了解他的伟大智慧并用它来解决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道”是一种方式,一种世界和人类应该遵循的生存方式。老子认为人的行为由本能和道德共同支配,他的“无为”学说,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说人应该抑制过分的欲望和主观性,因为质朴是获取真理和自由的关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质朴的境界呢?老子曾鼓励他的信徒观察和寻找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而“道”本身也是物质世界的固有规律和财富。因此,用符合“道”的方式生存,实际上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一步讲,今天我们将怎样运用老子的学说,以更为开阔的眼界来思考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用现代人的观念来阐释他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应该为现代生活寻找一条怎样的精神之路?因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世界是安定、健康生活的基础,而纯朴、自由的生活方式是持久的社会安定的保障。宇宙处在不停地变化、发展中,人类的行为必须适应它的变化规律。这不是依靠“神的灵感”,或者宗教信仰,或者偶像崇拜所能解决的问题。老子和他的信徒早就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自然界是这样,人类和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的和谐密切相关,即中国哲学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统治者。老子曾要求他的信徒们消除伦理、道德、文化偏见来思考以上这些问题,用“无欲”的思想境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以达到探求真理的最终目的。老子曾经说过,当人类抛弃偏见时,就会看到“道”,当人类消除私欲时,才能得到“道”。

很难想像如果我们不能和平地生活,不能摆脱人为的禁忌和束缚,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老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的统治正在解体,因此他选择了“无为”。在当时的社会,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因为他感到改变现状毫无希望。但我们不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保证“永久的和平”写进了章程用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坚信,人类应该有追求真理和交换思想的自由。

今天,我们将如何运用老子学说达到上述目的?怎样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转换为时代话语?对老子来说,个人是社会的单位,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目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将个人的安宁放在首位。政府应该为保障人们的幸福有所作为。现在我们在这里讨论并试图解答老子文化论坛提出的诸多问题,更要通过这次论坛学习老子用一种更为和谐、和平的方式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

2006年11月21日

(兰州大学文学院胡颖译)

在老子文化国际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石

尊敬的占祥主席,各位专家学者: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中共甘肃省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与会领导的直接指导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等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力配合下,经过一天半的紧张讨论,现在就要圆满结束了。

我们在这里代表主、承办单位对各位领导给予的关怀指导和专家学者付出的心血智慧,表示由衷感谢!本次论坛的指导思想是“老子哲学与我们”。其用意十分明显。我们对老子哲学有义务有责任研究好,推广好,维护好。虽然论坛时间有限,但因主题鲜明,议题明确,特色突出,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目的。有9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讲演,有多位学者在专题分会场作了发言。大家发言热烈,气氛活跃,不同观点也得了充分展现。本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精神,专家学者们在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同时,对国内外老学研究形势和趋势作了回顾和评价,对如何团结中外学者强化老学研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很实用,操作性强。在大会讲演、会场发言和分会场召集人介绍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初步取得的共识有这么么几点:一是充分肯定了老子学说的现代意义,认为老子思想在历时二千五百多年之后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对认识、缓解和调整当今世界社会和人类进步面临的诸多矛盾有极大启示作用;二是从整体上把握老子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搞清其本意和本貌,把其最有价值的思想精华不断推向世界,为构建不同文化“和而不同”相处,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和谐世界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根据世界发展走势和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难题,突出研发老学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哲学思想,以求对世界各国政府决策有所帮助或启示;四是老子道德学说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对调节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不断发生的文化冲突具有宝贵的中和价值和缓冲作用;五是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化模式始终是引发世界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焦点和热点,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有增无已,这个态势增强了中国学者的信心和决心,也加重了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当与国外同道共同做好,不可落伍;五是本次论坛是个很好的开头,希望能沿着这一思路把论坛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建立起论坛长效机制,发挥引领潮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六是与会专家学者对老子在甘肃的晚年活动和影响倍感兴趣,相关的学术考证虽然有待充实加强,但对老子最终归隐落户甘肃并在甘肃“飞升”有了第一印象,并予以初步认定。这对甘肃这一老子的第二故里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为甘肃今后打造新的走向世界的品牌和名片,作用不可低估。论坛还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内容,收获颇丰,令人鼓舞。本次论坛的另一个重大收获是与会专家学者共同通过宣言。作为论坛主办者和组织者,我们深感欣慰!本次论坛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合作才正式拉开序幕。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建立起来的合作机制正常运转下去,让各位专家学者心目中的理想目标,通过今后的持续性合作,逐步转化为现实。

那么对当前和今年的老子文化研究与弘扬,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我们以为,应当组建一个机构,确定一个目标,制订一个规划,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种机制,选建一个基地,稳定持续扎实地推进。但是,机构叫做什么名称,谁来组建,目标怎么确定,规划谁来制订,平台在哪里搭建和由谁牵头搭建,机制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谁来操作,基地选在哪里,我建议,请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代表处具体承担起这一任务,提出思路,拿出方案,以便讨论和征求意见,也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继续给予协助和指导。不知我这么说合适不合适,但我想一定会博得参加论坛学者们的赞同,也一定会得到承办方的同意。

谢谢!祝大家下午的实地考察参观愉快!

2006年11月22日

兰州

在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上的闭幕辞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经过论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就要落下帷幕了。这次会议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一致认为这次论坛非常适时,主题也切合实际,是甘肃为老子研究提供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当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论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论坛会议上,与会学者们进行了分组讨论,部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做了大会主题演讲,通过了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兰州宣言。刚才,王石主席又做了重要的讲话,从多方面总结了本次论坛的成果。我们认为,本次论坛,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甘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本次论坛对于甘肃乃至世界的老子文化研究来说,是一次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老子道德文化,奉献给当今世界的盛会。众所周知,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老子的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她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亦蕴涵着伟大的科学智慧与物质力量,瑰集了远古祖先们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和谐论”的鼻祖。老子由于他创立的道德文化名垂千秋,彪炳史册。本次论坛交流的大量资料证明,老子与甘肃有着深厚的渊源,老子西出函谷关西涉流沙,在甘肃临洮“超然台”成道飞升,为甘肃平添千古人文佳话,甘肃名副其实地成了老子的第二故里。

在这次论坛上,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老子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最具生命力、包容力、亲和力、渗透力的大文化。我们回首历史,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道德兴,则国家兴、民族旺;道德衰,则“国家昏乱”、“六亲不和”。从春秋到盛唐,道德文化展示了强大生命力,它以“和日常,知和日明”的明德观和“道在天下”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兼容并收地大吸纳和大影响,并且不失时机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正是立足于老子大智慧的巨人之肩所展开的攘臂而呼,“文景之治”的辉煌得力于“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大唐绝世风采也得益于当时举国诵读、士庶研习、朝廷推崇《道德经》。千古唐诗神韵源自道地风光,文治武功皆出乎老子包涵显隐、统揽阴阳、一气三元、系统玄观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思想。

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热”、“老子热”、“孔子热”正在兴起,这是老子道德文化的光辉再现。记得在2004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时,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中曾提道:“500年前,法国文学巨匠拉伯霄在其传世之作《巨人传》中就曾喻示‘智慧的神瓶’在中国。”这“智慧的神瓶”就是指中国的道德文化。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治国名言。

通过道德中兴,中华民族必将在本世纪创造现代文明的盛世,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文化的物欲主义影响下,非道德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前识者,道之华,前愚之始”,愚智求利,浅华纵欲,加快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滑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英明决策。

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中华复兴的伟大的精神动力。老子的“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与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马克思看来,“在共产主义社会,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同类之间的真正的解决。因此,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马克思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充分汲取道德文化,并善于消化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旦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紧密结合,就会形成指导中华复兴伟大实践的共同精神力量,就会开创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程。中国共产党正在率领全国人民实行新的两个转变: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另一方面从道德滑坡、文明衰落的状态向现代中华文明转变。

通过实行这两个转变,特别是后一个转变,中华民族必将在本世纪出现现代文明的盛世,迎来国家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会场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这么多仁人志士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发扬黄老之学而无私地耕耘着,相信在大家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道德中兴、繁荣昌盛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学者莅临本次论坛,感谢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共甘肃省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为我们会议的成功、圆满地完成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虽然闭幕了,但我们的友谊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千里陇原等待你们,滔滔黄河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再来甘肃!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一路平安、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06年11月22日

老子与当代社会 - 序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