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健康的牙齿陪伴我们一生1

第1节:牙好健康来

一叶知秋,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中医认为,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通过观察齿和龈可以初步测知肾和肠胃的病变。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保持牙齿健康,对于减少因口腔病灶感染引发或加重糖尿病、冠心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牙好,胃口就好”。中国人历来很重视“吃”,讲究饮食营养,但对于负责“吃”的重要器官--牙齿的健康却不甚重视,很多人对口腔疾病及保健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其实,好的牙齿不仅让人胃口好,吃得痛快,而且还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牙齿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仅是牙齿本身受到危害,甚至还可能会威胁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

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他们认为,虽然牙疼很痛苦,但牙病不是什么致命的病,不必十分在意。人们似乎已经喜欢与牙疼做斗争,有了牙疼就忍,实在忍不住就吃点消炎去火的药,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看牙医。而这样拖来拖去的后果是,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很多人口中已经没有什么好牙了。等到有些人开始稍微懂得一点口腔保健知识的时候,牙齿已经糟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另外,错误的洁齿习惯,也是造成很多中国人牙齿不好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刷牙不认真,横竖乱刷一气,不但没有起到有效清洁的作用,还可能给牙齿造成了伤害。而且,在中国,很多人都没有养成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的习惯,再加上很少到牙科进行检查和洗牙,牙齿上的细菌长期积累,就更容易患上牙周疾病。据有关权威资料表明:我国成人恒牙患龋率为49.88%,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55%,几乎有一半的成人和4/5的儿童都患有龋齿。以至于欧美人中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想知道眼前的这个黄种人是不是中国人只需要看他的牙就够了”。

有人说,随着年龄增长掉牙齿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再怎么保护也没用,不过是浪费钱。其实并非如此。我曾经拜访过一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满口牙齿没有一颗缺失。有人向他请教牙齿的保养之道,他说自己一直坚持用两种方法护养牙齿:一个是在解便时咬紧牙关,再一个就是坚持鼓漱叩齿。这两个方法都是他从年轻的时候从别人那学到的,从20几岁就开始做,已经养成了习惯,牙齿从来没有过毛病,他也从没有在牙齿上多花过一分钱。可见,想要牙齿健康并不需要花多少钱,拥有正确的观念非常重要。牙齿只要保护得当,是完全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的。

第2节:让健康的牙齿陪伴我们一生

想要保护好牙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针对中国人目前普遍存在的牙齿问题,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基本点应该做到:一要培养正确的护牙观念,即要彻底改变曾有的牙齿观念,真正地重视起牙齿的问题;二要掌握正确的护牙方法,不仅要学会刷牙,还要掌握正确用牙、健牙的方法;三要相信科学,养成定期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接受牙科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相关的治疗。我想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你的牙齿也就离健康不远了。

此外,想要牙齿健康,要观念更要行动。例如,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正确刷牙的方法,可还是有很多人不认真刷牙,敷衍了事;很多家长都知道吃糖对孩子不好,但还是经受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给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一些年轻人自以为牙齿好,咬瓶盖、咬骨头不管不顾;很多老人一双牙刷用好几年,刷掉毛了才肯舍得换新的……诸如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对此,我只能说,牙齿是您自己的,身体也是您自己的。世上没有后悔药,奉劝大家不要等到牙齿掉光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保护牙齿。

拥有健康的牙齿,无论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壮年,亦或是颐养天年的老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牙齿是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牙好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牙齿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与培养。如果我们能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使他们免于外界伤害,那么当我们80岁的时候,我们的牙齿仍能健康强壮,陪伴我们一生的健康。

好牙医治人,庸牙医治牙

作为一名合格的牙医,除了为牙病患者解除病痛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为大家倡导一种健康、正确的意识,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牙齿保护观念,把简便易行而又容易坚持的护齿习惯向大众推广。

爱牙的观念比治牙更重要

在中国,很多人对口腔健康的认识非常局限,对牙医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初、中级阶段。很多患者总是等到牙齿出了问题,痛得吃不下、睡不着的时候才想起找牙医寻求帮助。很多人都把“看牙医”认为是一件恐惧和痛苦的事情,牙齿出了问题,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忍,可“忍”字头上一把刀,谁又能真的挺过去呢?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很少有人没体验过牙疼的滋味,但有几个人会在牙疼之前就去治疗呢?又有几个人会在饱受牙疼之苦后要求医生给他补牙而非拔牙呢?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疼。

第3节:医生的原则:尽量不拔牙

在过去,人们在非常简陋的环境下补牙、拔牙,甚至有赤脚医生挑着担子在马路边摆摊。他们用低价及所谓的祖传秘方麻药吸引病人,没有起码的卫生条件和麻醉设施,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很容易传播各种疾病。

到了现代,随着牙科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患者完全可以躺在舒适的牙椅上,听着轻柔乐曲,在舒适愉悦又具人性化的治疗条件下接受牙医体贴的治疗。而且现代麻醉技术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完全有条件实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无痛化,所以患者大可不必担忧拔牙会痛的问题,关键是选择消毒技术过关的诊所或医院。

医生的原则:尽量不拔牙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半边脸肿的老高,一边捂着腮帮子,一边一个劲地直哎哟,进门就说:“大夫我的牙太痛了,帮我拔掉算了。”还有的患者,因为怕麻烦,不愿意花钱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一出现问题,就要求一次拔除牙根。在这类患者看来,这颗折磨自己的牙齿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只要把它拔了,斩草除根就能解决全部问题。甚至有的医生也以“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为借口,建议患者拔除牙齿,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其实,保留一个好的牙根就等于省了一大笔钱,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应该把“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颗牙齿”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只要牙齿有保存的希望就不要放弃。过去,拔牙是牙医为病人解除痛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现在,不仅是医生,连患者自己也逐渐认识到,牙齿虽小,却是我们身体中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拔掉就不能再生。健康成年人的牙齿只有32颗,而这32颗牙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一旦失去,即使再高明的复制和种植手法也都无法使坏损的牙齿恢复原样。所以大家如果对它们不重视,甚至动不动就要求拔掉,那么我们到了50岁左右,就剩不了几颗好牙了。

只要方法得当,很多牙齿都是可以保得住的。牙齿一旦出了问题,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早去医院治疗。例如牙齿刚蛀了个小洞、还没有感到不舒服时就去补,既省钱省时,又补得牢,还没有什么不舒服。其次,当牙齿蛀到牙神经时,就要好几次才能补好,而且只有将牙齿内的全部牙神经抽掉以后补起来效果最好,否则以后可能还会再疼。再次,当牙齿蛀得只剩下小部分,甚至只剩下牙根时,经过根管治疗后,再在牙根内放进加固装置,最后做一个牙套就可以恢复这颗牙齿的原样了;这样做虽然比较麻烦,而且价格也较贵,但是能保留一颗牙齿,就比拔掉做一颗假牙效果好,更比种一颗牙齿好。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拔牙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牙齿都可以保留了,我们的原则也是尽量不拔牙。

第4节:护牙在平时

护牙在平时

爱牙护牙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掌握方法,日常牙齿保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依附在牙齿上的菌斑,防止菌斑中的细菌接触到食物,产生酸而导致蛀洞。坚持早晚用温水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要少于3分钟。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让牙刷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小幅度水平颤动和旋转。这样,里外、上下的牙龈都能刷到,牙缝也能刷得很干净。刷完牙就不要再吃东西,吃完东西一定要及时漱口,过去人们常吃粗粮有洁齿的作用,现在的细粮反而容易得龋齿,因此即使吃完面包也应该及时漱口。

2、少用牙签,会用牙线

牙签剔牙,容易造成牙缝变大,甚至会损伤牙齿和牙床,造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缝变宽。牙缝越宽,食物残渣越易嵌进去,形成了恶性循环,即俗话说的“牙齿越剔越稀”。而牙线能轻易地到达牙刷无法清洁到的牙间狭缝内,通过在牙表面及牙缝中上下摩擦,有效去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牙菌斑及软牙垢,彻底清洁牙齿,而且不伤牙龈,从而预防及减少牙科疾病的出现。使用牙线的最好时间是三餐后,刷牙前。持之与恒,自然就能拥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健康牙齿。

3、均衡饮食,健康护齿

健康的牙齿取决于均衡饮食,均衡的饮食、适量分配一天中的各餐,对坚固的牙齿十分有利。牙齿的发育离不开各种营养食物,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如:加强钙、磷的摄入、多吃维生素C类护齿食物、多吃膳食纤维、多喝矿泉水、远离“软”食品零食。

4、正确用牙,定期检查

不要用牙齿咬坚硬的东西,例如小胡桃、榛子、松子之类有坚硬外壳的干果;每天做叩齿动作(即上下牙齿轻轻互相叩击)若干次,每次约四五十下;每年到医院检查牙齿一次,没病防病、有病早治。因为牙齿龋坏在初期毫无症状和感觉,通过定期检查牙齿,可以及时发现并修补牙齿表面已被细菌侵蚀的部位,阻止龋坏达到牙髓。牙病的预防与治疗相比痛苦要小得多,所需时间和费用也会少很多。

第5节:了解牙齿,爱惜牙齿

相信只要坚持做到这些,你就离牙齿健康不远了。

了解牙齿,爱惜牙齿

春节前的一天,我一上班就发现有一位妙龄少女在妈妈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牙。我问她是哪里不舒服,她自己却支支吾吾不肯开口说。这时妈妈忍不住告诉我,说女儿正在上高中,才刚15岁,因为小时候爱吃糖,门牙长了龋齿,当时没当回事,没想到现在龋洞越来越大。因为龋洞是长在门牙上,影响到了女孩的容貌,所以她一直都很自卑,笑也不敢笑,说话也不自然,甚至影响到学习成绩。看着女孩痛苦的表情,我为她实施了治疗,并尽量为她保留了大部分健康的牙根。现在只要一不忙,她就会刷牙,怕有蛀牙,怕牙齿掉了。看到她追悔莫及的样子,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发现牙齿的重要,才开始学习保护牙齿的一些常识,让我不禁为之感到痛惜。而像她这样的患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

要保护牙齿,首先要了解牙齿的生长周期。在人体,一生中先后长两次牙,即“乳牙”与“恒牙”。

人出生后的第一副牙齿被称为“乳牙”,乳牙有20颗,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发生,出生后6个月左右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恒牙有28-32颗,从胚胎第五个月开始发生,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到20岁左右全部萌出。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恒牙脱落后,脱落的部位将不再有牙齿萌生,故应好好保护,用其一生。

需要注意的是,20岁左右时,有些人会在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俗称“智齿”。由于颌骨退化,第三磨牙可以先天缺失,因此很多人只有28颗牙齿。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有的人40、50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

牙齿的主要作用是切碎食物,咀嚼食物,使得食物的营养更好地被身体所吸收。根据我们牙齿的生长位置、功能和形状,大致可以把牙齿分为切牙、尖牙、磨牙。平日进食,牙齿们协作运行,切牙负责将入口的食物切断成小块,尖牙主要用于撕碎肉类食物,磨牙则用于将食物咀嚼碾磨成碎块。不管食物柔韧性如何,都能被牙分割至适宜咽喉吞食的大小。

不同食物的摄入量是有一定比例的,人类必需的谷类占食物总量的61.3%,人类必需的肉类占食物总量的12.8%。所以用于咀嚼谷物的臼齿占总数的62.5%,用于咀嚼肉类的犬齿占总数的12%。牙齿的结构体现了造物主让人类尽量长寿的一片苦心。

再从牙齿的组织结构上看,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其外形上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其内部又分为牙本质、牙釉质、牙髓、牙冠、牙颈、牙根等牙齿的组织结构。牙齿周围的组织即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齿最容易患的疾病是龋齿和牙周炎。

龋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牙齿龋坏在初期毫无症状和感觉。通过定期检查牙齿,可以及时发现并修补牙齿表面已被细菌侵蚀的部位,阻止龋坏达到牙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龋齿和拔牙的痛苦。

牙周炎属于口腔软组织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患病率很高,治疗较为复杂,且愈后不佳,严重的牙周炎可以导致全口牙齿松动脱落,引发多种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如牙龈萎缩、牙龈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等。一般说,口腔卫生不良,牙石和牙垢堆积,食物嵌塞,细菌和菌斑作用,不良补牙和镶牙刺激,或压迫牙龈等,都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原因。

第7节:好牙齿是健康身体的根本

我国的龋病、牙周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发达国家,人们对牙齿的厚爱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牙齿健康维护和牙病预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养成习惯,牙齿的整洁和口腔卫生被看成是他们文明的象征和仪表的重要部分。小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重视口腔卫生,从长出乳牙就开始关爱呵护。等牙齿换齐了,就立即注意矫正、清洗、增白。通常是大人带着孩子,一家人一起去牙医诊所做保健。人们把洗牙、矫正、做口腔保健的,半年洗一次牙看做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事情,而不是等到牙齿痛了才来看病,更不是因为牙齿有病才上牙科诊所。而国人在这方面的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开始萌芽,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据了解,中国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7.6%,几乎人人都有牙病,以至于欧美人中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想知道眼前的这个黄种人是不是中国人只需要看他的牙就够了”。举例来说,在美国,儿童的蛀牙率几乎为零,在中国则高达80%。在美国60岁老人的牙齿保有率平均为26颗,而在中国60岁老人牙齿保有率平均仅仅为8颗。中国在经济上逐渐变成屹立在东方的巨人,然而在口腔健康方面仍然是一个矮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好牙齿是健康身体的根本

国际上对身体健康的标准,可以用“五好”来衡量:

胃口好: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不挑食,能快速吃完一餐,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腿脚好: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

头脑好: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睡眠好: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排泄好: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第8节:好牙齿使人更聪明

其实,“牙好”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好牙齿使人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获得充足的营养;好牙齿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与人交流;好牙齿使人增强自信,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好牙齿还能避免和减少“病灶感染”以及糖尿病、冠心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所以拥有好牙齿会使人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长寿。

好牙齿使人更聪明

瑞典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缺牙的人的记忆力比牙齿健全的人要差很多,缺牙可能是老人易患失忆症的原因之一。据《黄帝内经》记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益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自。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中医还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而髓分为骨髓、脊髓和脑髓,三者均由肾中精气所化。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由此可见,牙齿、脑髓(记忆力)与体内的肾中精气紧密相连。肾中精气充足,则牙齿长得牢,记忆力减退慢。反之,则牙易脱落,记忆力快速衰退,严重者可能得老年痴呆症。可以这么说,牙齿和记忆力都是肾中精气的外在表现,而牙齿咀嚼运动则是促进大脑智力开发的开端。

好牙齿使人更美丽

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明目皓齿”、“齿如编贝”,自古以来,关于美人的描述都少不了对牙齿的定义。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的正常,才会使人的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相反,如果牙弓发育不正常,牙齿排列紊乱,参差不齐,面容就会显得不协调。如果牙齿缺失太多,唇颊部失去支持而凹陷,就会使人的面容显得苍老、消瘦。所以,人们常把牙齿作为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

牙好健康来:我的第一本牙齿健康书 - 第一章 让健康的牙齿陪伴我们一生1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