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1.理财与风险并存
风险是薪水族理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理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尽量降低风险,或者在相同风险程度下尽量提高收益率。因此,认清理财产品的风险,按照自身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进行合理选择是做好理财的关键之一。
1低风险程度的理财产品
银行存款和国债。由于这类产品有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作保证,具有最低的风险水平,同时收益率也较低,投资者保持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以满足生活日常需要和等待时机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2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主要为各种货币市场基金或偏债型基金。这类产品投资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这两个市场本身就具有低风险和低收益率的特征,再加上由基金经理进行的专业化、分散性投资,使其风险进一步降低。
3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
信托类理财产品。它是由信托公司面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提供专家理财、独立管理,投资者自担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这类产品时,投资者要注意分析募集资金的投向,还款来源是否可靠,担保措施是否充分,以及信托公司自身的信誉。
外汇结构性存款。它作为金融工程的创新产品,通常是几个金融产品的组合,如外汇存款附加期权的组合。这类产品通常是有一个收益率区间,投资者要承担收益率变动的风险。
偏股型基金。它是由基金公司募集资金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投向股市,以期获得较高收益率的一类产品。由于股市本身的高风险性质,这类产品风险也相对较高,本金也有遭受损失的可能。
4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股票、期权、黄金、艺术品等投资项目。由于市场本身的高风险特征,投资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才能在这类市场上取得成功。
投资者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自身可承受风险水平:
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可依年龄、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及稳定性、家庭负担、资产状况、投资经验与知识,估算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承受态度,即风险偏好。可以按照自身对本金损失可容忍的损失幅度及其他心理测验估算出来。
总之,投资者在进行理财前应先评估自身的可承受风险水平,并深入了解准备投资的产品,对于不熟悉的产品可向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咨询,避免片面追求理财的高收益率。
2.风险形成的原因
认识风险的成因能帮助薪水族更好地规避风险。一般来说,证券市场中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客观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由投资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风险。
1利率风险
这是指利率变动,出现货币供给量变化,从而导致证券需求变化而导致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如利率下调,人们觉得存银行不合算,就会把钱拿出来买证券,从而造成买证券者增多,证券价格便会随之上升;相反,若利率上调,人们觉得存银行合算,买证券的人随之减少,价格也随之下跌。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变动频繁,因利率下降引起股价上升或因利率上调引起股价下跌的利率风险也就较大;而在一些不发达国家,利率较少变动,因利率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也相应较低,人们承担这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差。例如1988年8至9月间,我国银行利率上调,对一些原来买债券的人来说,当初购买时就是因为看中债券比银行利率高,有的人是通过各种关系好不容易才购得。这时,债券回报率反而比银行利率的回报率低了,而且还不能“保值”,故有不少债券投资者向银行、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及新闻媒介呼吁,要求调高债券利率。实际上,这正是他们缺乏投资常识、不知道买证券还会遇上利率风险的一种反映。
2物价风险
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指的是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重要物品(如电、煤、油等)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大部分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种是物价指数的变动。一般来说,在物价指数上涨时,货币贬值,人们会觉得买债券吃亏了,因而引起债券价格下降。例如1988年抢购风时,100元面值的国库券以七八十元的价格抛出,就是受此影响。但是,股票却是一种保值手段,因为它是拥有企业资产的象征,物价上涨时,企业资产也会随之增值。因此,物价上涨也常常引起股价上涨。但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特别是煤、电、油的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这时投资股票也不免会有风险。不过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
3市场风险
这是指证券市场本身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直接影响供求关系。政治局势动荡、货币供应紧缩、政府干预金融市场、投资大众心理波动以及大投机者兴风作浪等,都可以使证券市场掀起轩然大波。以上海股市为例,1991年6月前上海股市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价值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跌到票面价值以下,大家对股市毫无兴趣,泄气至极;拥有资金者面对行情持续处于跌势,也不愿贸然进场,造成进出均少。所以,尽管当时上市股票不过区区几千万元,仍是供过于求。到7月以后,在外地投资者的影响下,加之浦东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兴奋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众心理起了根本变化,几千万元股票开始大大供不应求。对这样畸冷畸热的股市,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在意料之外,因为其中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偶然因素。换言之,投资者若在6月投资股市,尽管价格很低,却会碰到许多难以意料的风险。但正因为风险大,获利机会也高。所以,6月投资的人所持有的股票,到10月,股价就翻了两番。
4企业风险
它是指上市企业因为行业竞争、市场需求、原材料供给、成本费用的变化,以及管理等因素影响企业业绩所造成的风险。企业风险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营业风险。这里有市场上某种产品饱和滞销的因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从而使某一行业或产业受到限制。例如为防治污染,有污染性的企业或因此关门,或者迁移,或者必须花极大费用去整治污染,从而造成企业利润大大下降甚至亏损。
二是财务风险,即因企业财务状况不良,包括财务管理不当、规划不善、扩充过失等,而造成不应有的营业损失和资本损失。一个企业若发生营业性风险尚可调整方向,若遇财务风险,有时在其会计报告中会用不属实的财务数据来欺瞒股东、误导投资人。当财务报告中突然出现大额营业外收入或非常利益所得,看起来公司获利大为增加时,需特别引起注意,这很可能是一种假象,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对待。
三是投资风险。
而投资风险若按风险影响的范围来说,又可分为社会公共风险和个别风险。上述利率风险、物价风险、市场风险均属公共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则是一种个别风险。同样,因投资者本人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也属于个别风险之列,包括盲目跟风、不必要的恐慌、贪得无厌、错误估计形势、错过买卖时机、像赌徒一样迷恋股市等。其中,盲目跟风和贪得无厌更是会将投资者置于死地的两种常见风险。
盲目跟风常常与不必要的恐慌联系在一起。这种人大都成为大投机者操纵股市的牺牲品。一些大投机者往往利用市场心理,把股市炒热,把股价抬高,使一般投资者以为有利可图,紧追上去,你追我涨一直把股价逼上顶峰。这时,投机者又把价位急剧拉下,一般投资者不明就里,在恐惧心理作用下,又只好盲目跟风,不问情由就竞相抛售,从而使股价跌得更惨。这种因盲目跟风而助长起来的大起大落常常让投资者跌得晕头转向,而投机者则从中大获其利。
贪得无厌则跟赌博心理联系在一起。这种人在股市中获利后,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像赌棍一样频频加注,直到输个精光为止。反过来,假如在股市中失利,他们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孤注一掷。毫无疑问,这种人多半会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
3.证券投资风险的度量与回避
掌握一定的风险度量和回避技巧对薪水族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衡量就是要准确地计算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1风险的度量
一般来讲,有三种方法可以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
第一种方法是计算证券投资收益低于其期望收益的概率。
假设,某种证券的期望收益为10%,但是,投资该证券取得10%和10%以上收益的概率为30%,那么,该证券的投资风险概率为70%,或者表示为0.70。
这一衡量方法严格从风险的定义出发,计算了投资于某种证券时,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期望收益的概率,即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但是,该衡量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许多种不同的证券都会有相同的投资风险。显然,如果采用这种衡量方法,所有收益率分布为对称的证券,其投资风险都等于0.50。然而,实际上,当投资者投资于这些证券时,他们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种方法是计算证券投资出现负收益的概率。
这一衡量方法把投资者的损失仅仅看做本金的损失,投资风险就成为出现负收益的可能性。这一衡量方法也是极端模糊的。例如,一种证券投资出现小额亏损的概率为50%,而另一种证券投资出现高额亏损的概率为40%,究竟哪一种投资的风险更大呢?采用该种衡量方法时,前一种投资的风险更高。但是,在实际证券投资过程中,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后一种投资的风险更高。之所以会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基本的原因就在于:该衡量方法只注意了出现亏损的概率,而忽略了出现亏损的数量。
第三种方法是计算证券投资的各种可能收益与其期望收益之间的差离(Deviation),即证券收益的方差(Variance)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这种衡量方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该衡量方法不仅把证券收益低于期望收益的概率计算在内,而且把证券收益高于期望收益的概率也计算在内。其二,该衡量方法不仅计算了证券的各种可能收益出现的概率,而且也计算了各种可能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差额。与第一种和第二种衡量方法相比较,显然,方差或标准差是更适合的风险指标。
2回避市场风险
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
要掌握趋势。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例如经济型小汽车制造业,在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时,小汽车的消费者就会大为减少,这时期一般就不能轻易购买它的股票。
搭配周期股。有的企业受其自身的经营限制,一年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停工停产,其股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会下跌。为了避免因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可策略性地购入另一些开工、停工刚好相反的股票进行组合,互相弥补股价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损失。
选择买卖时机。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作为选择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注意投资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经济气候好时,股市交易活跃;经济气候不好时,股市交易必然低迷。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为大宗股票投资期。在西方国家,股市的变化对经济气候的反应更敏感,常常是在经济出现衰退前6个月,股价已开始回落。比如1991年2月,美国经济进入新的一个衰退期的前6个月,着名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已开始下跌;而在经济开始复苏前半年,股价即已开始回弹。根据历史资料分析,还可知道它的经济繁荣期大多持续48个月。因此,要尽可能正确地判定当时经济状况在兴衰循环中所处的地位,把握好投资期限。
3防范经营风险
在购买股票前,要认真分析有关投资对象,即某企业或公司的财务报告,研究它现在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况趋势。如果能把保持收益持续增长、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的企业当做股票投资对象,而和那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资距离,就能较好地防范经营风险。如果能深入分析有关企业或公司的经营材料,并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出它的破绽和隐患,并作出冷静的判断,则可完全回避一定的经营风险。
4避开购买力风险
在通货膨胀期内,应留意市场上价格上涨幅度高的商品,从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中挑选出获利水平和能力高的企业来。当通货膨胀率异常高时,应把保值作为首要因素,如果能购买到保值产品的股票(如黄金开采公司、金银器制造公司等股票),则可避开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风险。
5避免利率风险
尽量了解企业营运资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当利率升高时,会给借款较多的企业或公司造成较大困难,从而殃及其股票价格;而利率的升降对那些借款较少、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的获利影响不大。因而,当利率趋高时,一般要少买或不买借款较多的企业股票;当利率波动变化难以捉摸时,应优先购买那些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的股票,这样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风险。
4.薪水族降低风险的方法
一般而言,投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选错投资标的、选错买入时机和选错卖出时机。
降低风险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广泛地被采用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资,即“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几种基金品种组成一个投资组合时,其组合的基金投资报酬是个别基金投资的加权平均,因此,几个高报酬的基金组合在一起仍能维持高报酬,而一部分风险却因个别基金间的涨跌作用而相互抵消。分散投资越来越时髦,似乎也的确是很好的降低风险的办法。基金不就是分散投资的典范吗?那么,是不是买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呢?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最理想的分散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相不相关的投资品种上,比如股市、基金、房地产、黄金甚至古董等。但对我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用资产组合来进行分散投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显然,股票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债券收益低,波动也低。两者一综合,就是中等收益、中等波动,这就容易操作。按照中国晨星对我国基金的分类,基金无论叫什么名字(比如大盘、小盘、价值或者成长),都被晨星归类为大盘成长类基金。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些基金是很相关的。而他们所持的重仓股,的确也有很多类似,结果就是一起涨跌。所以,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股票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来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恐怕现在在国内是很难实现的。
再分析一下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当然是股票型基金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但是要注意一点,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其目前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过70%。
其实,单单配置了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比例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比例的再平衡。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型基金涨得快,债券型基金涨得慢,比例变成8∶2了,怎么办?这时候要降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增加债券型基金。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时就要降低债券型基金的比例,增加股票型基金,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
再平衡是很蹊跷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你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入一个下跌或者跑得慢的不良资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低的过程。另外,再平衡也是保持你风险等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用历史数据做过归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
一般一年到一年半做一次再平衡。原则上,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的组合就差不多了。但有些人还是愿意多买几只股票基金。原因很简单,也是为了平衡风险、平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
分散投资应掌握以下原则:
1.选择负相关较大的投资标的
组合中各投资标的齐跌共涨的现象越不明显,甚至呈现相反走势,则其分散风险的效果越好。例如,货币基金走势与股票型基金价格走势不具正相关,且通常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时,货币型基金净值并不会受影响,因此,同时投资货币基金与股票型基金就是一对比较好的组合。
2.投资标的数量不宜太多
尽管随着投资种类的增加,风险会下降,但当投资种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风险下降的幅度会达到极限,而且管理成本也因此而上升。因此,不宜过度地分散投资。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所持有的那么大的投资金额,也不过投资了十几种股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击败华尔街》中指出:“投资股票就像生小孩一样,如果没有能力抚养,就别生太多。”还有一点是投资人必须要了解的,那就是:分散投资固然可以减少最坏的可能,但最好的可能也跟着消除了。而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就是:不会太好,也不至于太坏,非常接近平均数。因此,也有人主张:“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好好地守住它。”若你对某项投资已经得心应手,完全可以采取集中原则。
基金组合有“八忌”: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没有核心组合;非核心投资过多;组合失衡;基金数目太多;费用水平过高;没有设定卖出的标准;同类基金选择不当。
倘若你对大部分的基金投资技巧都不精通,同时对大多数基金都不是很熟悉,建议你还是分散投资的好。只要你投资的基金组合标的长期会上涨,那么,靠其平均报酬便足以致富。
另外,在时机的选择上,建议:预期市场反转走强或基金基本面优秀时,进行申购;预期市场持续好转或基金基本面改善时,进一步增持;预期市场维持现状或基金基本面维持现状,可继续持有;预期市场持续下跌或基金基本面弱化时,进行减持;预期市场大幅下跌或基金基本面持续弱化时,赎回。
另外,长期持有也是降低股市风险的方法。根据有人曾做过的一项实证研究显示:过去投资基金,以持有一个完全分散风险的基金投资组合而言,持有时间越长,发生损失的几率就越小。持有一天下跌的可能性是45%,持有一个月下跌的可能性是40%,持有一年下跌的可能性是34%,持有五年下跌的可能性已降为1%,若持有十年以上则完全没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长期持有是降低选错卖出时机之风险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