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的其中一卷,即现代卷。书中系统地阐明了1917—1945年期间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分化和重新组合,剖析了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国际事件,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内在规律。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刻意求新,是一部有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

本书主要供高等学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和世界史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党校、干部院校、军事院校及外事工作人员和关心国际问题的广大青年、干部学习用书。

编著者说明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面向21世纪,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决定进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立项选题工作,以便确定编写一批覆盖面较大、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有重大影响的教材。

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和世界史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以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整个国际社会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同时也注意研究国际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关系。

为了给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国际关系史教材,我们申报了《国际关系史》三卷本,即近代卷、现代卷和战后卷。该项申请经专家评审和原国家教委批准,确定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是在方连庆原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原书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研究项目。这次修订是按照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国家级重点教材都应建设成‘九五’普通高等教育的精品教材”这一高标准要求努力去做的。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历史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分化和重新组合,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历史人物和重大国际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力图清晰、准确地展现这一时期国际风云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我们对近些年来学术界有关现代国际关系史领域讨论的新问题,发表的新成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读者。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对书中引用的史料,重新进行了稽考、缕析和鉴别,力争做到翔实有据。为方便学习,本书在体例上主要按编年系统撰写,共分3编12章,并在书后附录了1917—1945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历届政府更迭表、大事年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

“读史可知兴亡,对镜可正衣冠。”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学习和回顾自近代以来几百年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活生生的外交斗争实践能给我们许多教益和启迪,风云变幻的外交演变能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预测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参加编写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方连庆、王玖芳、刘朝、李石生、陈森。各章撰稿人的分工(以内容先后为序)是:方连庆:编著者说明,序言,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十二章第二、四、五节,美、英、法、德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大事年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李石生:第一章,苏联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刘朝:第三章第二、三、四节,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三、六节,日本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方连庆、王玖芳:第五章,第六章;陈森:第八章,第九章。全书最后由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统一修改定稿。

本书蒙北京大学出版社鼎力支持和帮助,谨表示深切的谢意。

由于理论水平限制和对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不够,书中自然还有疏漏和缺点,希冀读者不吝赐教,以俟来日匡正。

编著者

2000年6月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 内容简介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