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两宋之交的词人、诗话家叶梦得说:“人要想经常平和愉悦、快乐安适,没什么比让内心毫无愧疚更重要了。”孟子曾经说:“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是一件乐事。”这些如果不是亲身感受,是无法知道圣贤之言绝非虚妄的。

2

人的操行,没有比不虚伪更重要的了。能够不虚伪,即使有小善事也值得称道。小善积累下去,一定会成为大善事。要是从虚伪出发,即使有特善之事,不仅长久下去不能欺瞒他人,而且也一定会由于自己懈怠而不能掩饰内心真相。

3

赵清献先生每夜常向天烧香,还一定要手擎香炉默口祷告,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心愿似的。客人中有对此疑虑而问先生的,先生说:“没别的。我从小即如此,白天所做的事,夜里一定要汇总在一起奏知上天。”过一会儿又说:“我一个人这小小的诚心,怎么能一定会为上天所知?姑且以此自加防范检点,以求那些不敢向上天上奏之事,自己有所畏惧不去做罢了。”

4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在《省心录》一书中写道:“崇高而不可欺骗的是上天,尊贵而不可欺骗的是君王,家里不可欺骗的是亲人,外面不可欺骗的是他人。这四样既然不可欺骗,内心就可以欺骗吗?内心不欺骗他人,还会欺骗自己吗?”

诚实没有悔恨,宽恕没有仇怨,和睦没有敌人,忍耐没有耻辱。

5

有了错误而知道改正的人,不失为君子;知道自己错了而任其发展的人,那不是小人吗?

伪装忠诚以沽名钓誉的人奸邪;伪装诚实以沽名钓誉的人狡诈;伪装廉洁以沽名钓誉的人贪婪;伪装清洁以沽名钓誉的人肮脏。忠诚、诚实、廉洁、清洁是做人的根本,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上述四项占了一样的人,就是被孔子骂为“德之贼也”的“乡愿”一类人,怎么能效法呢?

6

心可以安闲,身体却不可不劳顿;思想可以快乐,身体却不可不忧虑。身体不劳顿就会懈怠懒惰而容易出毛病,不忧虑就会荒废光阴难成事业。所以说安闲产生于劳顿才会常常吉庆,快乐产生于忧虑才没有烦恼。所以说忧虑和劳顿,正是用来创造安闲和快乐的。

7

贺阳亨说:“贫寒人家有突然兴旺起来的,一定是他祖辈积下阴德,而自己又心地好、志气好,所以才能有今天。世人觉得突然,而不知道他祖辈积德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看到今天突然兴旺,回忆起祖辈所受辛苦和饥寒以及不顺心的人和事,今天想报某个仇,明天想报复某件事、报复某一怨恨以求自己快意,邻里们马上会对他侧目以视,他一定元气大伤,很快就会衰败。”

突然崛起的人家,最容易有这种想法,不知道祖宗积累阴德而兴起极困难,子孙顺势败坏它极容易。真可怕也真可惜!

8

世界上惟有金钱和女色这两样最迷惑人,最败坏人。所以除妻子之外,女色都不能去招惹。

奸淫他人的妻女,妻女会被人奸淫,减短寿命,折损福禄,还会留下祸患给子孙,这些都有确凿的验证、明显的报应。年轻人应当竭力坚持操守,把自己身体视同美玉,一失足便会粉碎。要把女色视为鸩酒、毒药,一入口就会立即死亡。坚忍一会儿,受用终身;一念之差,万劫没有办法赎回。可怕呀!太可怕了!

9

得到非自己本分应得的财物,现在人认为是福,古人认为是祸。我看人得到非分之财,不是得财,是得祸。积累的钱财越多,积累的祸害也越大,往往突然遭遇横祸,以前积聚的,一下子全没了,不然就生出极为不好的子孙,做出无数丑事,供人谈笑。与其那样,真不如极力坚持“勤俭”二字,终身不取一丝一毫非分之财。心中安然自得,无论白天对自己影子,还是夜晚对被褥都没有愧疚不安,这比那肮脏的财富,不是高过千百万倍吗?

10

在世俗情感浓重之处,要淡得下来;世俗情感苦恼之处,要忍耐得下去;世俗情感抑郁之处,要排遣得开;世俗情感沉溺之处,要抛得下;世俗情感劳顿之处,要能闲得下;世俗情感牵肠挂肚之处,要斩得开;世俗情感夸耀张扬之处,要抑制得了;世俗情感奢侈糜费之处,要收敛得住;世俗情感难以忍受之处,要忍得下;世俗情感难容处,要容得下。这才算作有超出世俗的见识,而且有超出世俗的操守。

胸中有不平就鸣叫,脑中有所得便说,这是肚量不大的表现。

11

顾东桥先生曾写下左右两条自警词句。左边写道:“言行与古人相比,道德修养就增进;功名交付给上天,心里就会安闲;想到报应会在子孙,事情便会平息;享福之日考虑到疾病,日用就会节俭。”右边写道:“喜欢能言善辩以致招灾惹祸,不如小心沉默使心境快乐;广交朋友以扩大声名,不如离群索居以自保安全;大量花费而多方经营,不如减少事项保持节俭;争强好胜而引起别人嫉妒,不如韬光养晦而以朴拙示人。”

12

王锡爵在《本箴》中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做人的根本,待人忠诚、能推己及人是存心的根本,树立志向是进步与修养的根本,读书为兴家的根本,严肃为端正家风的根本,勤俭为保家的根本,清心寡欲是养身的根本,言语谨慎是躲避灾害的根本,节欲是免除疾病的根本,清廉谨慎是做官的根本,恭敬宽厚是待人的根本,选择朋友是获得益处的根本。”

13

“虚心是接受教益的根本,注重自我修养是制止流言的根本,庄重是享受福禄的根本,能通一部经书是教育子弟的根本,行善积德是养育后代的根本,与人方便是处事的根本,会变通是应付事物变化的根本,胆略是胜任大事的根本,实际才能胜过名声是有名声的根本,圣贤以心地为根本,君子专心致志用力在根本上。”

14

聂寿卿的座右铭说:“短处不可回护,回护则始终是短处;长处不可自夸,自夸则长处会失去。责怪别人不如责怪自己,喜好圆滑不如喜好方正。隐藏才能就没有人与之争聪明,谦虚谨慎就没有人与之争强。好多说话,为老子所戒;说话迟钝,被孔子赞扬。轻率行动,必有后悔,何如安静不动;太刚强就会折断,何如柔韧而不逞刚强?我见过争进而不停止的人失败,没见过退让而知足的人灭亡。做善事就交游君子的行列,作恶事就进入小人的境地。我们该把这些写在衣带上以自警,刻到器皿上便于自省。经常把它保存在座右,以求日夜不忘。”

15

明代写作《呻吟语》的吕坤说:“传家两个字,叫做读和耕。兴家两个字,叫做俭和勤。安家两个字,叫做让和忍。防家衰败两个字,叫做盗和奸。造成家破人亡两个字,叫做淫和暴。不要有猜忌之心,不要听挑拨离间的话,不要做过分的事,不要独占公众的利益。要紧的在于每人各尽自己职责,关键在不动声色消除(祸患)未形成之时。子孙不怕少而怕不成才,产业不怕少而怕好铺张,门庭不怕衰落而怕不立志,交结朋友不怕少而怕结交不正经人。不好的子孙,眼里没有几句诗书,胸中不知一点道理,神智昏昏沉沉,如同喝醉了一样,身体懈怠好像瘫痪似的。任意而为,如同疯狂;行为低下,好像乞丐。败坏祖宗家业,辱没父母名声。这种人啊,邻里亲朋因为他而感到羞耻,妻子孩儿因为他而哀哭不止。怎么能让他列入我家家庙,葬入我家坟墓呢?戒碑刻在那里,应该早晚诵读。”

16

吕坤说:“凶恶的人做坏事,他起初和一般人也相去不远。如果对小孩说:‘你日后是个盗贼。’小孩没有不勃然大怒的。这不是假生气。他痛恨盗贼的真情和不当盗贼的本心,显得坚定而不可改变。然而掏墙偷盗、劫路杀人的盗贼往往出现,这些人何尝没有经过童年时代呢?然而内心充满欲望,一旦入迷,邪恶的念头日积月累,时间长了蔓延开,便会不自觉地到了当盗贼的地步。”

17

所以说做坏事不是天生的,做好事不在于命,仅仅在于自己而已。我对人说,好事为人的本性所该做,坏事为道理上不该做,人未必听我的。如果做件好事,心情愉快,不用自己说,邻里亲朋会称赞,君子表示敬意,鬼神降福保佑,身后为人传颂,子孙也感到光荣。做一件坏事,心情羞愧,即使要掩盖,而邻里亲朋交口讥笑,王法要处罚,鬼神要降灾,身后被人批评,子孙因而羞辱。这两样,哪个得哪个失?做一点好事便会自矜,听到一点夸奖便高兴,这表明人人都知道好事该做,为什么还要毁弃自身甘心做坏事而陷于险境呢?

18

做好人,眼下觉得不便宜,然而从总体上算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不好的人,眼下觉得占了便宜,然而从总体上算却是极不便宜。自古以来,成败得失清清楚楚,为什么走入迷途的人还不觉悟?真是可悲!

19

碰到事不浮躁摇摆,碰到人不肯对不住,说话时不自欺欺人,这样才可叫做忠厚老实。

气质做派要高远,但不能粗疏狂妄;心思要周密,但不能琐碎;兴趣要淡泊,但不可偏执;操守要严格,但不能过于激烈。

20

要防止酒后胡言乱语,切忌吃饭时生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事,宽恕糊涂人。

名声出毛病在于过高,才华忌讳过于表露。自古就是这样,今天尤其如此。

一切病的毒根,都产生于心思浓重。浓重在声色上,就会生虚弱病;浓重在财利上,就会生贪婪病;浓重在功名事业上,就会生矫揉造作病;浓重在名誉上,就会生矫正错误与差异过于偏执的毛病。啊!心思浓重的毒太厉害了。我能用一味药解这种毒,叫做淡泊。

21

凡是人在说话正说得痛快时,断然能忍住沉默下来;意气正在风发时,能收敛下来;怒气与欲望正到沸腾之时,能冷静地消化了;这些不是普天之下的大勇之人是办不到的。

心地不善良,念经没有用;不是正当方法得来的钱财,施舍出去没有用;不爱惜元气,吃药没有用;父母活着时不能孝敬,到死后再祭祀也没用。

22

月亮挂在梧桐树上,清风来到杨柳近旁,大丈夫不能没有这种高雅的胸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丈夫不能没有这种宽广的度量;藏着宝珠的河川自然美丽,蕴含着美玉的山峦闪着光辉,大丈夫不可没有这种含蓄蕴藉;祭祀用的水称为玄酒其味正淡,至大之音听不见它的声响,大丈夫不能没有这种超乎一般的风致;秋月闪射着明亮的光辉,孤松挺立在冬日的山上,大丈夫不能没有这种节操;天地常在手上,万物变化无动于衷,大丈夫不能没有这种作为。

23

把图书史籍当作园林,把吟诗歌唱当作音乐演奏,把道义当作美食,把著作当作服饰,把读书当作耕作,把记住和问难作为囤积,把前人言行当作老师和朋友,把忠诚守信、老实、有礼作为修养,把做好事、帮助人当作受用,把乐天安命作为依归。

24

贪利的人在损害自己,放纵欲望是残害自己生命,骄傲妄为的人在积聚侮辱,隐瞒过错是在增长罪恶。

心机狡诈的人,一定会暗招灾祸,积累德行的人一定会有明显的好报。

一言一行要给子孙留下榜样,用心思不能得罪天地。

25

曹月川建造“勤苦斋”,在门上写道:“勤勤勤,不勤难为人上人;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喜欢谈论别人的好处,讨厌谈论别人的坏处。有讲别人好处的,听到便会满面欢笑,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牢记不忘。有讲别人坏处的,假装没听到,也有时高声制止,一辈子不和人说。

26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一时劝人用口劝,百代劝人用书劝。”和帮助人学好相比,虽然略嫌有形迹,但对症下药,时常有效,绝不可废弃。

牙因为坚硬才会坏,所以境界最高的人重视柔韧;刀刃因为锋利会折损,所以境界最高的人看重浑厚;龙因为难见才被看做祥瑞,所以境界最高的人看重潜藏不露;大海因为水太多无法测量,所以境界最高的人看重深厚。

27

以孝父母敬兄长为根本,以忠厚信义为主旨,把廉洁放在第一位,把诚实作为主要品德。

遇事让人一步,自会有余地;遇钱财放宽一分,自会耐人回味。

富贵人应该学习宽宏大量,聪明人应该学习忠厚。富贵人不肯宽宏,一定会遭飞来横祸;聪明人不肯忠厚,一定会折损寿命。

祸害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了,罪恶没有比信口说别人的是非更大的了。

28

青天白日,和风祥云,不止人见了会面露喜色,即使鸟鹊也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要是狂风暴雨,炸雷闪电,鸟儿都会躲进林中,人也要关门闭户。乖戾不祥的感觉,竟会到这一地步,所以君子以大道元气为主旨。

29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执拗乖戾的人,是福分太薄之人。”

色心如烈火时,一想到病,兴致便会像寒冰一样;利欲之心如烈火时,一想到死,兴味便会如嚼蜡一样。

人生损折福分的事不止一样,而没有实际才能却要骗取声名为最重;人生招致灾祸的事不止一样,而依靠势大任意而为为最重。

能委屈自己的人才能和大家相处,争强好胜的人一定会碰到对手。

30

没有比知足更平安的了,没有比多说话更危险的了,没有比无所求更高贵的了,没有比欲望多更低贱的了。

嘴巴和肚皮不节制,是得病的根由;思想不正,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本。看轻钱财可以聚集人,约束自己可以让人信服,度量宽可以得人,身先士卒可以统率人。

看见拄拐杖的老人,要真心敬重;看见小孩有志气,要用心爱护。

我贫穷不谄媚他人,还应该无怨恨之心;我富裕不骄傲,还应该待人有情。

处在富贵地位是短暂的,处在贫贱地位是经常的。我如果富贵,不能骄奢;别人如果富贵,不应该羡慕。我贫贱,绝对不可丧失志气;别人如果贫穷,绝对不能去欺负。

31

节制饮酒可治酒醉,独自夜宿可治淫心,穿布衣可治喜好艳丽,吃蔬菜可治腥膻,缴纳粮食可治拖累,偿还欠债可治羞辱,教育儿童可以治老迈,平息官司可以治仇怨,言语谨慎可以治祸,办事果断可治心懒,反省自己可治侮辱,不辩解可治诽谤,安分可治贪婪,谦恭可治骄气,节省花费可治贫穷,勤学可治地位低下,静坐可治烦恼,清淡可治寂寞,种花可治俗气,饮茶可治贪睡,弹琴可治烦躁,诗词唱和可治愁闷,研究事理可治愚笨,达观可治滞塞,去掉错误可治过失,矫正性格可治偏见。

32

用责备他人的心思责备自己,就会少出过错;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他人,就会保持友谊。

人以品格为重,如果存有一点卑下污浊、贪好钱财的心理,便不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品格以行动为主,如果有一件白昼愧对影子、夜间愧对被褥的事,就不是泰山北斗一样的品格。

人生在世,如同白马闪过缝隙一样快。从初生到老死,不过转眼之间。何苦不做一个好人,只是造下许多罪孽到另一个世界?所以好人做好事,只觉日子不足,也是在这方面见识透彻。

33

人只要有一个念头贪图私利,就会消磨刚强变为懦弱,阻塞智慧变为昏迷,改变仁慈成为残忍,污染洁白成为污浊,坏了一生人品。所以古人以不贪为宝。

人如果不以理义控制心,丧失的东西无边无界。因此,一个念头刻薄就不能叫仁爱,一个念头贪婪就不能叫合乎义理,一个念头骄慢就不能叫有礼,一个念头狡诈就不能叫智慧。君子不能起一念之差,最大的罪恶,都是由于一个念头不善而发展到滔天地步的。

34

胆要大,才会见义勇为;心要细,才能周密了解事物之理;智慧要通圆,应对万物毫无滞碍;行为要方正,遇事掌握得住。

人做好事,必须有发誓“死而后已”的志向,切不可有始无终。人做好事的心一松懈,上天保佑他的心就停止,他的结局决不能尽善尽美。

35

罗长礻奇先生告别侄儿春马来时说:“心善良的人,有和蔼之气护佑;心恶的人,有凶气包围。和蔼之气在身,兵器、水、火不能伤害,一切不好的难以侵犯。人死后,和善之气分到子孙身上。子孙做一件好事,就增一分善气;做一件坏事,就减少一分善气。善气减光了,恶气就在其间暗暗滋生,而灾祸就跟着来了。世上有做坏事却没有恶报的,都是他祖父、父亲的善气没有用尽。如果凶恶乖戾之气在身,一切不祥的事就接连到来,所遭遇到的,事事不成,件件有麻烦。恶气正盛时,势如燎原烈火,就是上天也不能对他怎样。一定等他气衰弱了,祸患和失败才加给他。他死了,恶气也分散到子孙身体中。子孙积恶不改,恶气越发增多,一定会遭到灭门之祸。子孙知道改正,就会恶气逐渐减少,善气渐渐生出。开头仅仅可以免除灾祸,接着就可以得福。世上有做好事而不得好报的,都是他祖父、父亲的恶气还未散尽。”

36

“我平生坚持培养善气的说法。对普通人有一念感动,善气一定有所增加;对细小之事一念记仇,善气一定有所减少。所以事事上认真体验,不敢无故害一生物,何况于人?不敢有对不起死人的心理,何况活着的人?你孤独一个,体弱多病,应该时时按这一说法反省检查自己,以作为保寿命招来后福的根基。刻苦自己,可以招福;刻苦别人,必定招祸。凡是亲戚邻居有急事来借钱粮的,务必想方设法借给他。特别困难无力偿还的,应该赠送以帮助他。我们什么地方不能节省?箱子里少几身袍褂,屋里少几张桌椅,墙上少几幅字画,腾出钱来已经能救人之急。至于结婚的花费、玩物消遣的花费一一节省,用做善举,就可以给人更多好处。在这四乡财少之际,我们承受父兄的庇荫,每年都有多余的粮食,这时不讲究通融以帮助别人,来日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37

“能不能乐善好施,在你自己斟酌进行。至于我们家与人交涉的事情,像收租,像卖粮,像年底算账清工钱,总要安排自己吃亏,万万不可有一点点占便宜的意思。假如贪图微利给自己,时时在小处注意,计较眼前,辱没家风,久后怕会有飞来横祸。”

38

弟弟妹妹自然应该保护照顾,不能丝毫大意以致他们身体受到伤害。至于雇工佃户,也应该待他们有恩,不应动不动就用厉声厉气对付他们。陶渊明曾说:“这些人也是父母的孩子啊!”如果想事事别人都符合我的心意,就应想一想,我又有什么事符合别人的心意呢?孔子说:“恩惠足可以使用人。”恩惠不只是给工钱,供给每日饮食,应当时时体谅,事事关心。不要强迫他们做智力达不到或力量不济的事。如果任性使气,动不动打骂,那么左右没一个可靠的人,尤其怕招来家奴杀主人的灾祸。

39

“飞禽走兽、昆虫鱼虾同样是血肉之躯。我们人的肢体不可伤残,怎么可忍心伤害动物的肢体呢?我们的性命不愿短促,怎么可忍心杀害动物性命呢?试想一下,把刀斧强加给它们,就会毁坏它们内脏,把它们放到开水或火里,就会使它们皮肉糜烂。假设我们人不幸遇到刀斧水火之祸,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情此景,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蜜蜂、鹪鹩、飞舞的蛾子、爬着的蚂蚁等等,都对人无害,因此不应伤害它们的性命。”

40

“至于家畜猫狗鸡鸭,尤其应当用心爱护,让它们身体健壮,也是一种乐趣。而且君子应该如孟子说的那样,远离厨房。如果喜欢以菜刀菜板之事为游戏,就真像古代谚语所说的‘烧火丫头生下的’那样人了。祖父曾说:‘人生短命、多病、被毒虫蛰、被兵器杀、都是杀生的报应。’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不仅如此,举手擦伤皮肉,抬脚扭伤腰或膝盖,凡是能让我身体痛苦的,都是残杀生灵的不祥之气招来的。”

41

“我们人不吉祥的品德,没有比发怒更厉害的。发怒会使自己生病,亵渎自己威望,被人看不起,招来人仇恨。发怒的人难道不知道这些吗?无奈他器量小,周身之气浑浊,既不能领受宽和待人品味,又不能消受平安的幸福。这种病根,神药难以医治,也是不祥之气纠缠在身太厉害了。”

42

“言行舒缓是知书达理之人的气质。抬腿不舒缓就显得轻佻,动手不舒缓就显得粗俗,说话不舒缓就显得急躁轻妄,下笔不舒缓就会出言荒谬。往小说,会让人嘲笑一时;往大说,会招来终身的悔恨。不过,嘲笑表现在他人脸色和言语上,悔恨困扰在自己心中。如果能时时反省检查自己,事事仔细思量,长久下去,就会把轻举妄动看做可耻了。”

43

“少年时地位低下往往会多才多艺,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你们少年时地位不低下,所以在各项技能上,重要的像写字、像计算都不精通。如果再自己享乐、自己闲暇,就会使自身仿佛泥塑木雕,活得有什么意味?我的意思,洗衣服、理发不能不借仆人之手;至于扫地、烧菜以及糊窗子、糊墙等事,也该常做一做,以便将来不至于什么事都觉得棘手。至于整理书籍,布置文具,贴挂字画一定不能指挥别人去做。”

44

知道过错可耻却偏做不对的事,这是恶行中比较大的,然而这种恶行的开始也是错在回护错误的一个念头。不过,这个念头原是善恶各占一半。想回护表明他自己知道错了,这是善;而回护自己铸成过错,这是恶。应该在这一念头初起时,尽快将孔子所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和小人心肠相比较,自然会善心坚定恶念消失。想过错出现,好像天空中轻云,还不足以拖累真正体性,就不至于由于差错而生气,一误再误了。圣人讲恕道,说它应终身实行;我们应当不合于恕道的事一点儿也不能去做。孔子说的“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还是从自身角度讲恕道。如果从别人角度讲恕道,就必须用孟子的三个“自我反思”。而对孟子所说的那些把暴虐强加于人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的话,要理解是他的怜悯心肠。看到这是人类的不幸,让自己行动和禽兽一样,实在是可悲。如果误会孟子说的对这样人“何必责难”的意思,以为凭这些人禽兽一样的本性,简直该扔进捕禽兽的网和陷阱中,这又是大大不合于恕道了。

45

“我哥哥在世时,对你读书的课程不自己安排,让我安排。现在我哥哥已去世,我可报答九泉之下的兄长的,只有教你读成名这一件事。如果你学业不成,品行不修,声名不显,别人不责备你为不好的儿子,却要责备我为不好的弟弟。我宁死不愿看见你学业不成,品行不修。我到北方以后,有从湖南来的人说你性情宽和,举止安详,学业大有长进,我就会在异乡吃饭香并为过世的哥哥庆贺了。”

46

本书编者近年来没能减少过失,因而在照片上自己题词:“你能穿粗布衣服吃素食吗?你能不随便取得他人金钱吗?做了便会心中不安,不能告诉人的事,你真能不做吗?你能刻苦自勉不做金钱贪欲的奴隶吗?你的一言一行果真能真实无假,在静夜中无愧于心吗?啊!你自己看是像君子呢,还是像小人呢?韩愈曾说:‘达不到君子而最终会成为小人,这太清楚了。’果真如此,不太令人悲伤吗?于是写下这些以自警。”

少年进德录 - 总论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