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原产自印度的毕钵罗树,本来是一种很普通的树,因为成就了一个伟人的思想,故改名为菩提树。菩提,梵语“Bodhi”的音译,即觉、智、知、悟的意思,因此,菩提树就有了觉树、思维树的美称。

唐朝初年,围绕菩提树还有一段寓意深刻的故事。说的是禅宗五祖弘忍想通过弟子的开悟诗选拔接班人,最先响应他的是上首弟子神秀,他写的禅诗如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意是,人的心性本来清净,却为红尘所染,只有时时加以护持,才能不让烦恼干扰自己清净的心性。此诗表达的彻悟和表现的境界已经很不错了。

寺内一个打杂的小和尚慧能对这首诗不以为然,他即兴作了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诗中的“一树、一镜”,表明了人生大彻大悟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思考和觉悟,迥异于凡尘俗世中锱铢必较的算计和尔虞我诈的谋划,只有超越功利,关切人生本义的思考,才能塑造日趋完善的人格。弘忍大师读此诗后感叹不已,由此,资历很浅的慧能一跃成为禅宗六祖。

阶前草绿,窗外花红时节,菩提树叶骤然枯黄,并于数日内落尽,丝毫没有慢慢凋零的凄楚。与此同时,新叶迅速长满枝头。你能说,这不是“悟”出来的境界?

人生需要感悟。苹果在启发牛顿之前,不知在他人头上掉了多少个!自然界的事物一直在启发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然后,突然间——我们顿悟了!

东西用得久了,便会磨损,小到一双鞋子,大到整个天空(中国历史上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心灵也一样,跋涉得久了,难免会蒙上一层灰尘。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生命的旅程中,会给自己的心灵安排一个驿站,洗涤、修补、调适、休整,然后再度上路。

修补是一个工程,需要耐心、勇气及智慧。心灵如同一件脆弱的器皿,需要精心地维护,它具有可资修补的一切要素。心灵是珍贵的,是久远的,是有历史的,是渗透了情感的,是我们生命中的无价之宝!因此,它需要充满爱与智慧的清泉来滋润和修补。

相传,如果宝玉有了裂纹,可用锦缎包裹,肌肤相亲,昼夜不离身,如此三年,那美玉得了人体的滋养,就会渐渐弥合,直至天衣无缝,成为人间至宝。虽然,不知用此方法补玉是否真的灵验,但是,若以此法修补和滋养心灵,以心血灌溉,以精神哺育,以意志坚持,以柔情陶冶,它定会重新获得生机。经过长距离的跋涉,疲累的是身,迷惘的是心。冷静下来,翻开这本书,让这些涓涓细流般的感悟轻轻地洗涤和抚慰你的心灵,还它一片清明。你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为了得到智慧而费尽心思,殊不知,一滴水就蕴藏着深奥的哲理,一个小故事就孕育着深刻的智慧。真理往往简洁明了,也许一群蚂蚁,就诠释了生命和团结的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包含了自信和善良的力量;也许一抹云彩,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美好。

一本引人思考、启人智慧的书,无疑是人生中的知心朋友,困境中给你一双温暖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声音。任何时候打开它,隽永的意蕴都能给你启发。这些经过细心挑选的睿智故事,很多你并不陌生。细心阅读,你会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其实每天都不一样。在生活中,你需要适时地释放忙碌而紧绷的心。领悟生命的意义,其实只需要换一种心情。

行为的改变来自心之所想,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便能获得一次心灵的“涅盘”。而这些固原还本的人生真谛和深刻道理,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或了然于心,或醍醐灌顶。在这里的每一次驻足、沉思,都会让你体验到新的人生风景。

世界智慧书: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