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处理。。。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其他 湖山公案:苏轼游踪与北宋书法空间

作者:刘鹤翔 字数:23.5万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价格:8280阅饼

免费试读 购买
扫一扫 扫一扫

自先秦以降,伴随书法空间的嬗变,书法作品的意义结构发生着持续的变化。北宋书法的独特性在于,在一种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氛围中,重建“斯文”成为朝野认同的文化目标,从而也对士大夫的书法传统视野与书法观念产生了直接影响。苏轼,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领袖,引领了书法复兴的潮流。尽管从全部书法史来看,宋代也许不是中国书法最辉煌的时代,但在11世纪,书法尤其是苏轼书法,却无疑具有充沛的思想活力,这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苏轼一生的宦游呈现为一个宏大的文化地理结构,相关的书法作品是这一地理结构的表征。“苏氏题刻几遍天下”,苏轼具有高度自发性的众多题名、题字及诗文题刻,是北宋士大夫在文化上的“天下”意识——乐观的文化态度与远大的文化抱负的镜像式呈现。以山水赏会为基本主题的题刻是苏轼将外部自然人文化的重要方式,这与其时作为探索外部世界成果的绘画再现高峰的出现,具有互文性。

快来抢沙发~

快来说两句,抢沙发

看过的人还看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