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民歌》序言

柯杨

盼望了许多年的《酒泉民歌》一书,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得以问世了。这是肃州广大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长期深入基层、搜集整理、认真筛选、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是酒泉一带传统民歌的集中展示,也为我国和我省民间艺术殿堂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历史悠久的肃州是一块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热土,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到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开疆拓土;从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屯兵戍边、征战沙场,到丝绸古道商旅东来西往、络绎不绝;从历代文人墨客听泉饮酒赋诗,到民间艺人即兴创作、吹拉弹唱,以及那些城镇村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可闻的悲壮高歌,凄婉吟唱、悠扬民乐、曲艺小调等等,无不显示这里有着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其《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一诗中所写的“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的句子,也证明这里在历史上早就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交融、竞相放艳的地方。

然而,岁月的黄沙、历史的烟尘,也曾无情的将孕育生长于斯的不少民间艺术珍品埋没于大漠黄沙之下,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像拯救敦煌文化遗产那样,尽快抢救、发掘、继承肃州大地上产生的、包括民歌在内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摆在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任和使命。为了不让民歌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被岁月的风尘所掩埋,而能使其继续发扬光大,并为社会主义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的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必须的历史经验和活态的借鉴,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肃州区几代文化人怀着对民间艺术的赤诚挚爱之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走村串巷,不辞劳苦,广泛开展民歌收集整理工作,足迹遍布全区十五个乡镇的二百多个自然村,经过艰苦细致、旷日持久的辛勤努力,终于选编成了这本高质量的民歌集,使人感动,也使人敬佩。

酒泉民歌植根于肃州这块沃土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尽情的讴歌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人物及其高尚品质,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样的艺术技巧,也对进一步研究肃州地方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曲调古朴无华、诙谐风趣、简爽而不失淳厚、幽默而不见粗俗,歌词情真意切,表达生动,寓深邃的情感于含蓄的词语之中,很好的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赋比兴手法,尤其在“比”的运用上颇具独到之处,反复咏叹,令人回味无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应当感谢肃州区那些为了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默默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他们为保护民族和地方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此,我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人和有识之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变得更加郁郁葱葱,充满诗意,让民间艺术之树更加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作者简介:柯杨(1935.8—),甘肃宁县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酒泉民歌:上 - 《酒泉民歌》序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