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仔细观察,细微体会

——领导一定要知道的察人方法

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企业领导者,观察人才一定要全面,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在实践中考察人才,即不但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要注意从细节处观察人,以求由近知远、由小知大。领导只有对人才做到仔细观察、认真辨析,才不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让自己真正做到用对人才。

领导观察人才要掌握的原则

领导察人与识人的区别就在于,识人是近距离地接触人才,必须“耳要聪、目要明”;而察人则要重点观察人才对重大问题的见解、观察其处理问题的能力。领导要想用对人才,除了会识人,还要会观察人。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可以说,合理地运用人才,既是衡量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领导人将企业“引航前行”、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波涛中驶向胜利彼岸的关键条件之一。所谓的善用人才,实际上就是领导要学会通过观察下属的各方面表现,从中来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才能安排合适的职位。

领导察人的目的在于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力,让其为所在组织出力。

对于领导来说,企业不在大小,员工不在多少,只要你会观察人,就能让人才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只要你能重用众才,企业必兴。在察人这方面,刘邦是一个榜样。他即位后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由此可见,领导人不一定样样都行,样样才干过人,但他必须善于察人、选人、用人。否则,任何雄才大略都难以实施,任何宏图伟业都不能成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察人的方法,主要是以相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动作等一些细微的方面,从而得到对一个人的综合判断。对于这些,说起来似乎神乎其神,不易做好,但只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就可以具有一双慧眼。

在西汉时期,汉文帝问田叔:“天下之士,谁是贤良忠臣?”

田叔回答:“臣认为是云中郡守孟舒。”

文帝听了不解地说道:“边敌入侵,孟舒没有守住城池,还战死了好几百士卒,我已经罢免了他的官职,他怎么能算得上是贤良忠臣呢?”

田叔回答:“当时的情况是,孟舒率军已经奋战了几个昼夜,疲惫不堪,故在敌军发起进攻时,孟舒不忍再令将士迎战。士兵见其如此宽厚仁爱,无不深受感动,争先恐后登城杀敌,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所以,阵亡的人很多呀!”

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慨叹道:“孟舒原来是一个贤臣啊!可朕却没有看出来,难道你有什么察人妙法?”

田叔回答:“臣只是通过日常对他的观察知他的人品的。”

文帝立即重新召回孟舒为云中郡守。

像孟舒这种忠正贤良之士被领导者误解的,历代都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领导者不会认真观察人,不懂得识才。

用好人的首要前提是会“察人”。如果一个老板不会观察下属,哪怕自己手下的员工个个是精英,也会被埋没或者流失的。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双重的损失:一是人才离开或是在企业虚度时光,二是企业将永远停滞不前。

优秀的领导者为什么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在事业上创造奇迹呢?除了他们有前瞻性的眼光,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会观察人。所以,领导想要探知各种人的内在本质,就必须学会察人,具体分析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对人才有一个十分具体而实在的把握,才能在用对方之长时做到胸有成竹。

但要提醒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千万不要期待人才在某个方面完美无缺,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是行不通的。领导用人,贵在知人长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其才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

21世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人才。而用才的前提就是领导要善于察人。领导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就需要掌握察人的三大原则。

(1)善于从外部表现观察内部实质。识人自然是从人的外部表现开始,但是却不能停留在外部表现上,而要善于从一个人外在的表现看出他(她)内在的品性。一般来说,人的外在表现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体格筋骨、气质色相、仪态容貌和言行举止等,分别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根据这九种外在的表征,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性情,从而了解对方的勇怯、强弱、躁静、缓急等。

(2)善于从显著表现察看细微个性。人们做事情,要由小见大、由微见著。但是观察人的要领与此却恰好相反。也就是说在于由显见微。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心浮气躁,有的则气定神闲。如果你根据他们的这些显著表现来认真观察,就能判断前者是那种做事容易犹豫不决的人,而后者却可能是临危不乱、底气十足的高人。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气质到底如何,很容易从他的容貌和姿态上看出来,无论是眼神还是眉宇之间,都相当明显。

(3)善于认识共同点、辨析不同处。在观察人时,领导如果细加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同一类型的人往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情性。从这些差异中找出其共同的本质,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一类人的共同点,对人的类型有清晰的认识。但是从共性中发现各自的差异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工作中,领导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员工同样都是干事积极,劲头十足,有的员工只是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什么成果也没有;而有些员工却卓有成效,一件一件的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成绩斐然。同样是能说会道的员工,有的员工只停留在空口说白话,虽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如果真把什么事情交给他(她)来办,就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结果;而另一些员工却能说到做到,办起事情来相当可靠。领导要想用好员工,就必须在平时对他们多加观察,发现其共同点、辨析其不同处,这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人才。

多从细节之处来观察人才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说的就是从事情的细节中看出个究竟,找出个所以然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领导对人才的观察。也就是说,在观察你身边的人时,要多从对方平时的处事细节上来观察。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处事细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思想、性格和为人,基本上相当于个人的“名片”,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

得人才者得天下,要想得到人才,就得先识别人才。识别人才的方法之多,但从细微之处来识别一个人的品性才华,无疑是一种准确、快捷且低成本的办法。因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最能体现人的心灵深处的意志和自身的修养,而这种心灵深处的东西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日后的成就有多大。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都时刻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威胁。这些威胁往往都是隐性的。特别是在识别人才方面,如果你不能够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就很可能被一些外表现象所蒙蔽,从而用错人。学会从人的日常表现中进行判断,发现了真正的人才之后及时予以重用,这才是真正的睿智者所为。

说到阿基勃特,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接班人。但是关于阿基勃特晋升的故事,许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在阿基勃特还没有被洛克菲勒发现时,他只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职员。初入公司时,他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充满了兴趣,在做工作时处处注意细节。为了能给自己公司做宣传,他在住旅馆或是写书信、在收据上签名时,总要在自己名字的下方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几个字。

久而久之,和他打交道的人都不记得他的真名,而是把“每桶四美元”当成他的名字。当这个故事传到洛克菲勒耳中时,他心里一喜,说道:“竟有这样努力宣扬公司的职员,我一定要见见他。”

事有凑巧,有一次,董事长洛克菲勒到基层视察时来到了阿基勃特所在的分公司,于是决定与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在洛克菲勒的盛情邀请下,阿基勃特幸运地与这位鼎鼎大名的公司的第一把手共进晚餐。在共进晚餐的时间里,洛克菲勒对阿基勃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让洛克菲勒惊喜的是,他从阿基勃特对公司细致的分析中,发现阿基勃特不但对公司情有独钟,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很有才能。

此次见面不久,阿基勃特就被提升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多年以后,已经对阿基勃特观察很久的洛克菲勒卸任后,推荐阿基勃特做了第二任董事长。事实也证明,阿基勃特的表现让洛克菲勒非常满意。

洛克菲勒能成功地用好阿基勃特这个人才,是因为他懂得从细节中观察阿基勃特。由此可见,从细节上来观察人才是比较客观的。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识人的不二法门就是像洛克菲勒这样,事事留心观察,时时睁大双眼,从别人不留意的细微之处来考察、辨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

对于领导者来说,观察人时必须要做到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领导的管理之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经历有所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性情、心理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人性上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会在人前戴上“面具”,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让人难辨真伪,这就使得判别一个人更加复杂与困难。但是只要你认真留意观察,还是能够从对方行为的细节之处看出端倪的。

全面考察人才要掌握的方法

身为领导,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创造的,你的伟大并不在于你在单位身居要职,而是因为你能慧眼识人、知人善用,让各种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才能。

能否找到人才和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决定了领导者所在组织事业发展的高度和领导者自身成就的大小。用对了人,天堑会变通途;而若用错了人,顺境也会变成险境。所以,领导者要本着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态度,注意观察寻找合适的人才。

领导者选人用人,不能只看一端不见全貌,看到对方的某个优点就认为对方是“才子”,或是发现对方有缺点就认为对方无能,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察人才一定得从大的方面考虑,一定要全面,不然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军事统帅。由于他在作战时勇猛顽强,所以有“热血铁胆”“铁血老将”之称。巴顿不但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而且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也很有个性。正因为这些优点,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的军事明星。

然而,在巴顿将军没有被发现之前,他曾经不被很多人看好。原来,巴顿从小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经常因为心直口快而感情用事。他刚到英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一个自认为可以避开新闻界耳目的集会上大讲战争结束后,要由英美两国主宰世界,其他国家听凭支配。

其实他讲这些只是出于一时的口舌之快,根本没有其他想法。可他不知道,在他讲话的现场,有一个新闻记者把他的话记录下来,第二天登在了报纸上。

巴顿的讲话在媒体曝光后,随之而来的抗议呼声蜂拥而起。一时之间,巴顿成为众矢之的,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因为殴打士兵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一连串的“丑事”中,巴顿给人们留下了粗鲁、野蛮的印象,险些结束他的军旅生涯。这时,艾森豪威尔出面为他求情。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为巴顿求情,是因为对他有过全面观察:巴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远征军副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来到欧洲,不久负责组训第一支坦克部队,并参战立功,被人誉为“坦克专家”。后来巴顿不断变换职务,也先后三次进学校深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初,巴顿被任命为第一装甲军军长,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

正是由于对巴顿的过往了解得比较全面,深知他的为人和军事天分,所以艾森豪尔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对巴领委以重任,这才让巴顿有了后来在军事方面的巨大成就。

“铁胆将军”巴顿的故事突显了全面考察人才的重要性。如果当年艾森豪尔因为巴顿身上的一些缺点而不去用他,很可能会让美国损失一位优秀的将军。实际上,巴顿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而那些隐藏于缺点之中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则需要领导者对他进行全面考察后才能被发现。艾森豪威尔不愧为优秀的领导者,他之所以看重巴顿的实力,并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加以重用,就是因为他对巴顿这个人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领导考察人才,首先要学会从实践中观察鉴别人才。每一个时代需要的都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判断一个人是空谈家还是实干家,方法不过是让对方去干实事。事实胜于雄辩,也就是说,行动比语言更重要。

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大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满,公司会对员工的成绩作一个评价,能够留下来的当然是为领导所满意的被认为是人才的员工,有时领导还会从其中的特别优秀者中选出一部分委以重任。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往往很难一时察觉一个人是否有才,此时可以选出较为器重的人,让他们去做特定的事,看他们的处事技巧,从而判断其是大才还是小才,如果做得令领导满意,再委以重任。

《周书·苏弹传》对以政试之有一个简易的说明:“彼贤士大夫之未用也,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流较然不同。”它告诉我们,让贤能的人去干一定的事,他们的才能就能显现出来。

南北朝时,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为了考察他的几个儿子的志向与胆识,给了他们每人一团乱麻,让他们各自整理好。

当时,高欢的其他儿子一边冥思苦想一边认真整理,唯独他的二儿子高洋,毫不犹豫地抽出腰刀去斩乱麻,说:“乱者当斩。”高欢看后,非常赞赏高洋的这种做法。

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儿子们,高欢又配给几个儿子士兵让他们四处走,随后派一个部将带兵去假装攻击他们,其他几个儿子见状都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只有高洋指挥所带的士兵与这个将军相格斗。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将军不得不脱掉盔甲说明情况,但高洋不相信,还是把他捉住后送给了高欢。

经过这一番考察,高欢很是称赞高洋,对长史薛淑说:“这个儿子的见识和谋略都超过了我。”后来,高洋果然继承高欢的事业,成为北齐的第一位皇帝。

高洋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成就一番霸业,与其父高欢对他的全面考察,以此识得高洋的才智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才更不怕检验。如果是人才,就会在领导者委以的重任中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为人所识。而前提是,领导者要会考察下属,才能知晓下属才能的大小,进而判断该让他们干什么事。委以责任,这既是领导识人艺术的体现。也是领导识人用人的关键。

领导者要真正深入到人的内心,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全面考察,真正把人识准、用对。

(1)直接找对方面谈。这个方法是目前企业领导最常用的。因为面对面交谈,领导者能从考察对象的言谈举止中窥见对方的思想水平高低、见识深浅。对于那些不大熟悉的人,领导者可以通过面谈来了解其工作经历,受教育情况,有何专长、兴趣、志向、气质以及应变、表达、见识、能力等。

(2)对人才要随时观察。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领导要想真正了解对方的才学,就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他们。

(3)对人才有目的地考验。在工作中,领导对被考察者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试探、考验,在动态中进行考察,效果也不错。比如,领导者有意识地把某人放在某环境中,看他的表现,有目的地把某项工作交给他去完成,从而检验他的能力,授意他在某种场合发言以考察他的水平,等等。

(4)让管理层参予评议。对人才考察和识别,光靠领导者个人的智慧和少数“伯乐”的眼光,有时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领导者要想对人才的思想、品质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必须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看法。目前主要有调查访问、民主评议、群众推荐、民意测验几种。

(5)依靠专家考察人才。要考察和选拔从事某一专业或领导某一方面业务工作的人才,领导者最好能请该专业的专家和同行来推荐和评议。

(6)对人才进行考试测评。考试是通过考卷来测评人才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难以真正测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还是必要的。

(7)要注重实绩。这是所有考察途径中最主要的一条。一个人的才能究竟怎样,最主要的是要看他的业绩如何,是不是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8)试用考察。领导者在正式任用某人之前,对他的各种判断和评价还没有得到实践证实,还不能充分证明他是否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最好给他一段试用考察期。

引导下属说出心里话

作为领导者,要想真实、全面地了解下属,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多听到下属们的真心话。一般来说,下属在与领导交谈时,一般都存在着种种顾虑,有的害怕言辞不当冒犯了领导,还有的担心说出心里话被领导所利用,有些头脑“灵活”的下属,甚至还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掌握领导的意图,从而在谈话中顺从领导,力图博得领导的欢心和赏识,为自己赢得“实惠”。所以,领导在与下属谈话时要让下属放弃戒备心理,真心实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引导下属在谈话中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黄清是一家国际酒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平时他喜欢走动式管理,以四处巡视旗下酒店为乐事。

有一次,他在巡视酒店时,注意到顾客对餐厅女服务员的服务评分很低,就问酒店经理:“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经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黄清却从经理不安的身体语言中发现了经理是不想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他不再为难经理,接着又问:“咱们酒店里女服务员的待遇是多少?”

经理很快就回答了他。他听后问经理:“你知道她们的待遇为什么比市场标准低吗?”

经理说:“加薪需要总公司决定。”

虽然黄清与经理的对话不到一分钟,但是他却从这短暂的对话中发现了公司管理层存在着三个严重问题:一是总公司管得太多;二是高层重视利润胜过顾客满意度;三是经理不敢提加薪要求,说明他的上级是糟糕的倾听者。

然后,他当着经理的面把第三个问题解决了。

事后他说:“我所做的,只是改变这位经理什么都不说的习惯,并且告诉他,有人愿意倾听他的问题——这是他的上级主管不愿意做的事。”

可以说,黄清这种引导下属说出心里话的方法很高明。相信当那位经理在看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自然对黄清心服口服,所以,黄清再找他谈话时,他就会把心里话讲出来。由此看来,要想让员工说真心话,领导就得设身处地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

让下属说心里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领导在与下属谈话时,要让下属打开心扉,就要付出真心,只有真心才会使谈话富有感情色彩,才能使下属感觉到领导的真诚。除此以外,还要多从下属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引起下属的共鸣,引导下属说出心中的疑虑。只要有可能,领导与下属交谈时,要力求做到匠心独运、不落俗套。领导只有把与下属的谈话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针对不同的下属,采取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才能让下属愿意讲出心里话。

总之,领导要想听到下属们的真心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熟悉与你谈话的下属,以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去配合谈话对象。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听到对方的真心话:

(1)耐心地向下属问问题。当领导耐心地向下属问问题时,既可以获得对下属深一层次的了解,又能让下属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愿意跟你说心里话。领导者应养成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多向下属征询意见,从他们的答案中来逐渐深入了解他们。

(2)赞美对方的优点。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特别是来自领导的赞美。当你由衷地赞美下属时,下属会视你为知心人,而乐意向你说出心里话。

(3)事先收集与谈话内容有关的情况。当你做了足够的准备后,在和下属谈话时就不会出现冷场,同时让自己在谈话中占主动。

(4)说出自己的意见与感想。把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说给下属,会让下属觉得你是出于真心和他交流,从而会激起他说心里话的欲望。

(5)故意带出对方讨厌的话题。一般来说,人们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心里话来。

领导一定要知道的管人智慧 - 第1章 仔细观察,细微体会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