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杏林文学社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楼台烟雨

楼台烟雨

LV1 2016-09-07

【茶楼】

作者:楼台烟雨

作品简介:这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并不特别,平常平淡,只是一份记忆或者一份思恋罢了。还想着那楼台烟雨朦胧中的一轮明月,以及小巷中的那个女子。

8 票
  • 楼台烟雨

    楼台烟雨

    楼主 LV1 2016-09-07
    我买了去苏镇的票,打电话告诉杨婕,我要在那里完成我的长篇小说,然后不等她说话,便挂了电话。
    动车抵达后,我找了一辆车,让司机把我载到一家宾馆。
    “老弟,你要去哪家宾馆?苏镇的宾馆可多着嘞。”司机问我。
    “哦,我来这里是准备写书的,所以准备找个地方作长期居住。”我回答道。
    “我就说嘞,老弟你一看就是文化人!你们文化人就喜欢那些个什么山清水秀,什么个江南小舟,我带你去个好地方!”司机很热情地向我建议。
    “好的,那就麻烦您了。”我同意并谢道。
    “诶,没事没事。”司机拜拜手,“老弟你坐好了,记得系上安全带,老哥要开车了。”
    一路上,司机老哥热情地给我介绍着苏镇的各种好玩的东西。“其实老哥我就一大老粗,不懂什么人文情怀,不过活在这儿,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东西,当然熟悉不过。诶,老弟,要到了!”
    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道路门,两面飞檐,黑黄相接,中一大门,左右两小门,上书四个大字:“九里曲塘”。
    “老弟,老哥就送你到这儿了,你从那个门进去,顺着道路直走,直到看到一座桥,过桥,继续直走,走过那街角的一家饮品店,再顺着路走,你就能看到一家宾馆了。”司机给我说明着路程。
    “记住!那家旅店叫‘东道主’。”司机走时仍旧不忘提醒我。
    道路门的两旁还是一些偏现代风格的建筑,但如果经过那座道路门,就仿佛步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是现代的格局,里面是古代的风情,一内一外,截然不同。一座道路门,分割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然而这两个世界依然有着联系,那便是人类,外面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里面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曲塘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我穿过人群,沿着道路来到了览静桥,现在还是白天,桥上桥下都是行人,这里是看不到什么的,于是也未做些许停留,直接到了另一岸。
    另一岸有两条路,一条路夹在河与店子中间,而另一条则是与桥平行,那这一条便是我应该去的了,这条路不是很长,越往里走,人就越少,相对地也就越荒凉,远没有前面的那么繁华。
    路尽于一条老街,那老街应该是居民区了,并没有什么玩的东西,所以就几乎没有什么游人了,居民区与旅游区的交界处有一家小店,专营饮品。我注意到它并非别的,只是它作为了一个路标。
    那家“东道主”的宾馆,更像是一间客栈,比较古朴,但也比较随意,小楼爬满了爬山虎,环抱着乌窗白墙,微风拂来,那绿色的精灵怕是要像孩子一样嬉闹,轻叩那窗子罢。不得不说,这客栈给我的感觉很好。
    “小兄弟,你有什么事吗?”里屋走出来一个老人,秃顶长须,很随意地穿着,笑呵呵地。
    “老人家,我想住个店,长期住。”我向他说明自己的来意,“我来这里是准备写书的。大概租三个月,多少钱?”
    “这样啊,先别着急,跟着我上来吧,看看房间。”老人向我招手,让我跟着他。踏着木梯上了楼,可以看见木质的走廊,木头的纹路很清晰,左右各两间房。
    “我家房子小,就这两间房。”老头开了一间屋的房门,“那间是留给我儿子的,进来这间看看吧。”
    房间不大,但是很干净,里面卫生间配备齐全,卧室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视,还有一架书柜,里面有许多书,新的老的都是有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阳台,可以看到客栈后流过的曲塘河的分流。
    “老先生,这里挺不错的,我就租下了。”我望着阳台外面,说道。
    “好嘞,和我下去先办个手续吧。”老先生便下了楼。
    办完了手续,我知道了大爷姓赵,因为一路奔波,便先休息了一会儿,晚上准备出去转转,赵老倒是很热情地提醒我哪里比较好玩,哪里比较实惠。“街角的那间茶楼挺不错的,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我来到曲塘步行街,夜市非常热闹繁华,甚至有些喧嚣了。
    从一家家商店门前走过,偶尔瞟一两眼,觉得无聊罢了。秋水桥上都是拍照的游人,也是看不了什么的。青石板的道路被踏过一遍一遍,急匆匆的,也没有了韵味,还是回客栈罢,休息了明天写作罢,书要开始动笔了。
    往回走着,人也渐渐少了,居民区街角昏暗的灯光,照着几辆老旧的自行车,几个老人坐在门前聊着天,穿着背心,腆着肚子,笑呵呵地。
    现在我就站在那家所谓的茶楼前面了,说它是茶楼实际上很牵强,它更像是一家奶茶店。这倒无所谓了,也是买点喝的回去罢。
    “欢迎光临,请问喝点什么。”站在吧台边的一个女孩问我,并递给我一份制作精巧的目录,上面是一些奶茶、冰淇淋、果汁的名字。
    “金桔柠檬罢。”我扫过一遍目录。
    “好的,请问是带走还是在这里喝?”女孩问我。
    “就在这喝罢。”我并不急着回去。
    “好的,请稍等片刻,您可以在窗户边看看风景。”说完女孩就回到吧台边,告诉老板娘我要的饮料。

    窗外我能看到的是居民区的风景,些许灯光,分外宁静。回头看了眼,不断有人进来买喝的,不过大多都是行色匆匆的游人,没有时间在这里消磨,买完便走了。
    饮料的味道不错,我喝完后也离开了,回到客栈还不想睡,而这里颇为宁静,也不想在静谧的河里荡起波纹,天上的月亮分外明亮,没有开灯,踱到阳台上,才发现对面有家店子,便是那家饮品屋,而且我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它二楼还有座位。
    偶然看到那个女孩来到了窗边,月色如纱,笼上一抹迷幻,女孩坐在窗边,托着下巴,呆呆地看着碧绿的河面,额前的刘海被风吹起,湖面也起了波纹,一圈圈地荡开,女孩此时已和这片宁静相融了罢。
    第二天我再次去了那家店,要了一杯咖啡,在店里喝着,一会儿看见几个老人从楼上走下,便有些好奇地问其中一个老人:“老人家,您为何在上楼啊?”
    “吃茶哦,年轻人。”一个老人笑了笑,然后走了。
    回到客栈,便开始写东西,然而却揉了一张又一张纸,纠结着,索性便不写了,倒是对那家店的二楼有些许好奇。找时间去问问赵老罢,他应该会知道些什么的。
    早上很早便起床了,下楼来便见到了赵老,看来他正准备出去。
    “赵老,早啊!”我向他打招呼。
    “哎哟,小李啊,昨天睡得可好?”赵老笑道。
    “挺好的,您老这么早是准备上哪?”我问。
    “这个啊,我准备上茶楼吃茶哩!”赵老告诉我,“难不成你也想去?”
    我点点头,赵老不说话,只是笑,却也没有拒绝,带着我去了那家店,上了二楼。
    二楼已经有了几位老人,应该是附近的居民,眯着眼,聊着天,好不快意逍遥。赵老带着我坐到窗边,可以看到曲塘的街道与河流,现在还早,游人未至,一些商店也是闭着门,乌瓦白墙,朱户青石,流水轻舟,一片宁静祥和。
    这二楼别有一番风味,没有什么金瓶玉瓷,却是有一些挂画和诗文,虽然不知是何人所作,但也十分雅致。我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对面的一首诗。
    “赵爷爷,照旧吗?”那个女孩走过来问赵老。
    “当然,倩倩。”赵老笑道,“老样子吧。”
    “那么你呢?”女孩问我。
    “就和赵老一样罢。”我随意地说。
    然后女孩就走开了,一会儿给我们端来了盛着茶的茶壶及其他的茶具。我是不懂得茶道所谓的,只是如喝咖啡一样,那杯子小,便一饮而尽了。一旁的的女孩看我的眼神有些怪异,然而赵老并不说话,只是笑着,给了女孩一个手势,让女孩走开了。然后赵老慢慢给我讲解中国的茶文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秋季了,三个月已经过去了,然而我的书还只写了一半,便和赵老续了房租,继续住着。
    小店我还是会经常去,笨拙地喝着茶,经常会惹得周倩笑。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偶尔我也会把稿子带到茶楼来写,她偶有空闲也会看看,顺带提一点看法。
    已经过了旅游的旺季,青石板路上开阔了不少,居民还和以前一样,悠然而自得地过着。
    中秋月圆的夜晚,我站在秋水桥上,望着金黄色的圆月,呆呆地。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有人拍了我一下,我回过神来发现是周倩。
    “给,月饼。”她递给我一个月饼,坐在了桥的栏杆上。
    “哦,谢谢。”我接过月饼,也靠在了栏杆上。
    “想家啦?”她问。
    “不,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我回答,“不知不觉,无声无息。”
    “看来你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她说。
    “或许吧。”我看着月亮,慢慢地说。
    “你有多久没写短篇小说了?”周倩突然问我。
    “有很久了。”我回答,“这本书写完了再写罢。”
    “会吗?”她说,“我觉得你以后还是会写长篇小说的。”
    “可能罢。”我望着河面,那倒映的明月,一切似乎又归于宁静,只剩下河中的鱼,游动着。
    转眼间又到了冬天,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曲塘,青色的河水增添一抹迷幻,使得曲塘成为云中的仙境。朦胧中人们来来往往,却依然谈笑风生,似乎对于他们来说,隔一层雾算不得什么。我仍旧到茶楼里喝茶。
    “书写得怎样了?”她问我。
    “大概还有四分之一罢,现在写得越来越慢了。”我喝了一口茶。
    “这是好事。”她说,“也好让我慢点读,都是好事。”
    当苏镇迎来第一场雪的时候,已经是新年了,我还没有回去,而赵老的儿子也没有回来,于是便邀我一起过新年了。中午的时候,周倩跑来拜年,并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吃饭。饭时两个老人喝着酒,非常兴奋,赵老告诉周老自己特别羡慕周老,老婆孩子孙女都在身边,能经常看到,“哪像我那不孝子,硬是想跑到上海去,那里哪有苏镇住得舒服啊?你说是不是?老周?”
    二老直到喝的酩酊大醉才肯罢休,饭后我便和周倩一起去散步,街道上的积雪已经被扫过了,而秋水桥上则是白皑皑地一片。
    “奇怪,今天怎么好像没人过桥啊,你看,桥上的雪都还是白的。”我指着秋水桥。

    “傻瓜,怎么会没人过桥?那是被新雪覆盖了而已。”周倩笑道。
    “原来如此。”我点点头,随即念道,“飞雪凭风到曲塘,青石绿瓦换新装。不知桥上游人去,却把新寒作旧霜。”
    “你这人,偏偏这时假正经。”周倩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后来我一个人在路上走,遇见了当初带我到这儿的司机,闲聊了一会儿,才知道他原来也是这里的人。
    春天很快也来了,关于书的写作也接近了尾声,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似融未融的雪,还有天空中远远的红日,我知道或许我该走了。
    周倩已经煮好茶了,然后随手拿起桌上的稿子,看了起来。
    “看来已经完结了。”她说。
    我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那么,你便要走了吧?”她问。
    于是我俩都沉默了。
    临走之前的晚上,我留下了很多东西,都是一些衣物之类的,第二天带着稿件和赵老告别后,出了客栈,发现周倩在门口,撑着一把油纸伞。
    “喝完茶再走吧。”她说。我点头。
    坐在靠窗的地方,看窗外烟雨朦胧,分外凄迷。周倩煮好了茶,一如既往有着幽幽的淡香。我喝茶,她也坐下。
    “这座茶楼是从清代末期就开始存在了,传过了很多代,其中经历过战争,火灾,但是都获得了重建。”她望着窗外,说着,“我十七岁那年高考,被一所大学录取,后来毕业了,觉得城市的生活不适合我,于是又回来了,帮着母亲经营着这座茶楼。或许这里赚得不多,但是我觉得很轻松,这样就够了。”
    聊了会儿,我不得不离开了,雨恰好也停了,她送我到秋水桥,站在桥上,撑着油纸伞,目送着我离开。当我回首时,已看不见秋水桥了。
    那首挂在茶楼里的诗——“三月烟花四月霞,小楼听雨煮清茶。有朋目送游人远,回首屋檐泪落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
    回到了楚州,便出版了那本书,和出版商的合约也就完成了。那本书后来倒是很受好评,有人评价说:“相较于曾经的短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写得更加生动,深刻。”“提升了很多档次。”“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了,没有以前那样冲动了”。
    出版商于是又准备和我签约,然而我却拒绝了。
    一年后我又来到苏镇的曲塘,进了茶楼,找到经常坐的地方,她注意到了我,然而我们并没有说话,她走过来,我看着她熟练地烫杯温壶,龙马入宫,洗茶,冲泡,封壶,分杯,玉液归壶,分壶,奉茶。良久她说道:“欢迎回来。”
    我点点头,闻香品茗:“对,我回来了。”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