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棠棣文学社
成员 674 帖子 87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98****592

i98****592

LV1 2016-11-22

【一颗老树下】

作者:i98****592

作品简介:夕阳无限好,可是站在黄昏的老树下,我却仿佛孤身于寒冬里清晨的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此刻,就算裹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棉衣,心却依旧是凉飕飕的。

0 票
  • i98****592

    i98****592

    楼主 LV1 2016-11-22
    一棵老树下    黄昏了,夕阳躲藏在树梢后,斑斑点点的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撒落在站在树下的我脸上,仿佛有一双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可我未曾感觉到一丝温暖。如此熟悉的地方,一个熟悉人却不在了。    多少的个日子里,多少个黄昏里,曾有一个人,站在这棵老榕树下,眺望前方放学归来的孩子们。然而,一个一个孩子陆陆续续从她面前走过,却没有她等待的人。校园渐渐空了,孩子们的身影渐渐没了,她依然呆呆地站着,痴迷地望着前方某个地方,仿佛她的孩子就在那里,也这么呆呆地看着她。可我知道,那个孩子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在一个炎热的盛夏,那一汪荡着碧波的湖水里,她的孩子消失了,化作一阵轻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是挨着我家的邻居婶婶,她的孩子便是与我一起玩耍的邻家男孩,可惜,我再也见不到了。那年夏天,平静的湖面淹没了他稚嫩的脸盘,悄然间,一个小生命就默默离去了,那一年他才九岁。痛苦永远是留给活着的人,孩子的离去,给做母亲的她烙下了永远的伤疤。那个傍晚,没有夕阳,灰蒙蒙的天空下,漫着绿草的湖岸上,她紧紧地抱着赤裸裸的他,声音都哭哑了,微弱地呼喊他的名字,不停地摇晃他的躯体,可肤色发白嘴唇发紫的他,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水灵灵的眼睛。从那以后,我常常看见她,一个人围着黑绿色的湖面走来走去,靠近她时,还能听见她的自言自语,大概是怎么抽干这湖水,或者诅咒这一潭死水之类的话。日子长了,人们都说她疯了,大人警告小孩子别靠近她,小孩和小孩之间喜欢拿她说笑。可我始终不相信,一向温和待人的邻家婶婶会是疯子,直到那一天。那是个阴雨连绵的日子,灰暗的天,灰暗的教室,总使人泛起种种睡意,坐在角落里的我,靠着窗户打起盹来。“林子,林子,快出来!”一声大喊惊醒了我。老师走出教室,接着一位披着湿漉漉的散发的妇女走了进来,她上身的红色碎花衬衫湿透了,紧贴着身子,胸脯上突兀起两座高山。背后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嘴里含着什么东西,腮帮鼓鼓的。“您找谁?”老师又走进教室。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大步朝我这个方向走来,木板鞋摩擦着地板发出嗒嗒的声音。“你怎么不回应我!我是你妈呀!”她发黄的脸皱起来。“啊?”坐在我旁边脸黑黑的男生一脸吃惊的样子,愣住了,教室里却是一阵哄哄大笑。她忽然揪住男生的耳朵,“放学别贪玩,记得回家吃饭!”说罢,拉着小女孩的手,伴着嗒嗒的声响走出教室,室内的笑声一浪接一浪。“笑什么?”老师顶了一下镜框,一脸严肃。“老师,她不是我妈!”被揪耳朵的男生一脸委屈,泪眼汪汪地看着老师。“我知道,她是陆祥林的妈!”多话的柳静叫起来。老师噢了一声,透明的眼镜后,一双渗着血丝的红眼,阴沉的灰脸,他没有继续讲课,几乎是小跑着出了教室。后来,我在校门口见过她,蓄着大胡子的门卫叔叔不让她进来,她就倚靠着生锈的大铁门站着,但大胡子挥起粗大的木棒重重地敲打铁门,哐当哐当的声音就像湖面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由强到弱。她咒骂了几句,对着大胡子吐了几口痰,愤怒的眼珠子瞪得令人毛骨悚然。大胡子也不甘示弱,恶狠狠地回骂了许多脏话,威胁说:“疯子!再不滚,我就挥棒子打得你满地找牙!”最后她喃喃自语地走开了。放学的路上,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一棵粗壮的老榕树下,风中凌乱的长发,蜡黄的脸,沾满污垢的红色碎花上衣,黝黑的手里拎着一个鼓邦邦的红色袋子。“燕子,看见我们家林子了吗?”她黑黑的手臂不断地向我挥着。我没敢搭理,灰溜溜地跑了。只听见她在背后喊着:“别跑啊!婶婶请你吃芒果。”吃晚饭的时候,她找上门来,当着父母亲的面责备我的不是——不尊重长辈,没有带着林子一起回来。我并不生气,只是觉得她很可怜。母亲安慰她,劝她走后,满脸忧伤地对我说:“燕子,下次别这么不礼貌。你婶婶怪可怜的,见到要问好!”此后放学的路上,总是看见她倚着那棵榕树,盯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一次,她死死攥紧一个肤色黝黑的男孩的领口,大叫:“你个兔崽子!快回家吃饭,跟妈回家!”吓得那孩子面色发青,哭闹挣扎着,却被她使劲拽住往她家的方向走。路过的孩子,有的哈哈大笑,嚷着“疯婆子抓人了!”,有的朝她身上扔小石块,有的向她吐了口水便匆匆逃跑了。我慌忙地往家里跑,回去喊大人来帮忙。可回到那树附近,她和那个男孩都不见了。最后找到男孩的家里去,男孩的父母亲气势汹汹,信誓旦旦地说要送她去精神病院。伯伯恭恭敬敬地道歉,说是赔偿损失之类的话,最终她还是平安回到家了。只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放学路上那棵老树下,孤独地等待一个人的身影。见到我,她还是笑盈盈地问我:“看到我家林子了吗?”我总是摇摇头。她也不恼,转身提起放在树下的红布袋,掏出一颗石榴或是一个青芒果来替给我,我默默地伸手接了放进书包,然后告别她回家去了。可有时候,她生气地问我一句:“怎么没和林子一起回家?”我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会,说:“他跑得快,兴许早回家了!”她听了,咧开嘴,挂起一丝微笑,拎着沉重的袋子,疾步往回走。可撒了谎的我,脸上火辣火辣的,总觉得被谁扇了一巴掌,或者是被刚刚烧出来的开水烫伤了。然而,第二天见到她,她依然问起相同的问题来,仿佛林子一直活着,从未离开。可总有人,总有一些人好意地告诉她——林子被淹死了!她的脸涨红了,俞来俞紫,她突然从地上抓了一把沙子,撒向诅咒她孩子的人。人们都摇摇头,一脸怒火,骂着“疯子”走了。而淘气的孩子们,见到她,不是嚷嚷“疯婆子”,朝她扔小石块,就是远远地指着某个男孩子说:“林子,林子就在那里呢!”她多半是不理会的,可有时候还是朝着指着的方向,寻她的林子去了,但终究是垂头丧气地走回来。孩子们的恶习并不仅仅于此,似乎认定她就是一个疯癫的坏女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恶作剧。他们常常唱着这样一首歌谣:叮铃当当放学了,出门遇见个疯婆子;披着布袋等孩子,抓个男孩当儿子;你若被她盯上眼,赶紧逃跑扔石子。疯婆子,疯婆子,疯婆子瞪大眼睛骨碌转,也没抓到祥林子。还有一次,她在树下打了个盹,醒来的时候,袋子里空荡荡的,一个芒果也没有了。她着急地哭了,见到我直嚷道:“燕子,芒……芒果没了,没了!”哭得越来越凶,路边的孩子嬉皮笑脸地望着我们,路过的大人则瞥了一眼便匆匆离去,一阵阵寒凉涌我上心头。她嘴里碎碎念着:“不见了,不见了!”天黑了,她呆坐着,喃喃自语,我把伯伯喊来了,她依然丝毫不理会。于是我说,林子在家呢,等着你回家吃饭!她忽然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吓得我浑身冒冷汗。她说,林子最爱吃芒果了,没有芒果,他就不愿意跟我回家了!一旁的伯伯听了,转身撩起袖子,偷偷地擦去眼角的泪痕。往后,每一个放学后的黄昏,我站在同一棵树下,面对着同一个人,回答同一个问题,撒着同一个谎,渐渐地,习惯了做这样的事。我渐渐长大,慢慢长高,而榕树俞来俞老,枝干俞来俞粗,她也慢慢变老,脸上的皱纹一层一层叠起来,加上粗糙连结的乱发,更是苍老了许多。不变的,只有她手里拎着的红布袋,袋子里随着季节更换的果子。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消失了,仿佛是一颗落进池塘里的雨珠子,悄无声息地被时间抹平了,水面那么平静,一切好像从未发生过。回到家,我也从不向母亲问起她,也许问了会更加失望。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总是会告诉我发生的事。人们说的话,很轻,被风那么一吹,就飘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那人再说出来,风又继续吹,最后还是传到我耳朵里来了——她死了。可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并不感到意外。在同一个没有夕阳的黄昏,那一汪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的湖面,淹没了她苍老的面容。有人说,她过度思念儿子投湖自尽了。又有人说她疯疯癫癫地沿着岸边跑,不料失足跌进了湖里,活生生给淹死了。还有人说,她受了蛊,被诅咒溺死了。我没向谁问清楚她的死因,似乎也不想知道。我只希望,现在她和儿子在一起了,也许到了另一个地方,而在那个地方,她再也不必守在树下苦苦等待她牵挂的人,等待一个不再归来的孩子!夕阳无限好,可是站在黄昏的老树下,我却仿佛孤身于寒冬里清晨的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此刻,就算裹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棉衣,心却依旧是凉飕飕的。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