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
成员 39777 帖子 5134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FHiGM

iFHiGM

LV17 VIP 2023-12-23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有些时候不是方法太少,而是方法太多,多到我们无从选择,而陷入一种极致的内耗,而这种内耗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劣化而变成一种恐惧,进而阻止我们前进,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学习匆匆,马上开始,在变化中去检验那些我们为这些变化准备的方法,得到更好的数据,创造更好的方法。

其实,故事中的四个小家伙,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脑中,哼哼也不全是坏处,他是我们情感中对稳定的期许,在稳定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哼哼的能力去快速构建很多美好的东西;而嗅嗅,则是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力,这同样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只不过在安逸的环境中,我们有时太过沉溺于哼哼制造的美好中,而主动忽视了这些变化;至于匆匆,也是如此,我们天生拥有快速行动的能力,我们只是不善于使用,哼哼让我们警惕莽撞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任何行动都是好坏并存的,行动本身没有任何主观上的意义,他仅仅是行动而已,就像匆匆做的那样:穿上跑鞋,奔跑吧,带来意义的是行动起来带来的后果,不管你认同与否,即便最坏的结果也有其好处:他至少让你明白了当前选项的危险性;最后是唧唧,我觉得他代表了人性中的自我反省部分,他同时具备其他三者的特点(或者说他在思维中统领了三者),敏锐的直觉,迅速的行动,贪图安逸的性格,以及一点,适时的反省,我们应该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唧唧的状态,看看他是不是让哼哼代为管理我们的身体和思维。

最后再谈谈,书中聊到的,关于改变并非总带来好处的问题。
如前面谈到的行动一样,改变本身并没有主观上的意义,他的意义建立在提出改变的人,被改变波及的对象,以及两者对其动机的解释和将带来影响的展望这一整体上,所以改变对每个人而言肯定是各具意义的。

让我们拿一个糟糕的职场例子来说,老板宣布周末加班,这个改变无疑对每个职员来说都是灾难的,那么然后呢?
我们是要在抱怨中在周末准时到公司,然后在一片消极中不情愿的拖着疲惫的身体干那些可能并不需要加班的工作吗?工作和抱怨,然后呢?

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任何固定的答案势必都会使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反感,但是也许我们已经发现了。

是的,我们恐惧,我们恐惧这个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不执行这个变化可能带来一些坏的结果),但是一旦你问了自己然后呢,你就会注意到,你从拒绝接受变得开始质疑了,你注意到了奶酪的变化,你承认了奶酪的变化,用上面的职场例子来说,你承认了被压迫!

也许你觉得荒诞,被压迫不是显然嘛,还需要承认?但是想想哼哼吧,他拒绝承认奶酪没了,只是自己暂时找不到,虽然我们不情不愿地加班了,但似乎我们拒绝承认,我们对美好的期许不允许我们承认自己受到了压迫,而只是把眼睛蒙起来,在愤怒中迷失罢了,以至于每次有这种需求,我们都陷入同一种循环,愤怒,无助,不情愿,疲惫,然后准时加班,遗忘的循环中。

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
想想唧唧怎么做的吧,先忘掉自己的恐惧。

引用三体中章北海父子最后的谈话:

子:"那我该怎么办?"
父:"要多想。"
子:"想了以后呢?"
父:"北海,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

最后,这书中的道理非常浅显,如书中所言,好像小学就知道了,也同样如书中所说,为何偏偏就没在需要的时候被想起呢?

同样的,在我中华老祖宗哪儿,也是被说烂的东西,但是说得再多是没有用的,知行合一,还得行(实干)来检验知啊,如果看完本书,同样是把他束之高阁,让他同那被落了几千年灰的道德经放一块,那确实,这本书对你来说真的只是心灵鸡汤罢了,最核心,上面也说到了,直到有一天,你愿意承认那个一直被你傲慢的自尊压下的东西时,也许改变就会真正开始吧。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