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安
LV23 VIP 2022-05-28同名篇里孩子们对于未知和妒忌的处理被他写得直接又饱含残忍。在“沟通”和“平等”未成熟的童年里,一个孤零零的女孩子是多么的弱小又能勾起人的恶意。如果得不到想要的记忆及经历,那就毁灭载体。那样,那些被渴望而仅存于他人体内的“未知”将不复存在。大家会回归相同和安全,不会再有“异类”带来的不安全感。“异类”总是让人感到恐惧和沮丧。
此外,个人最喜欢的是《夜曲》篇。年龄差为二十岁的同性恋爱,其中的漂浮感被写得栩栩如生。五十岁男人的爱恋,恐惧和对年轻男人的羡慕流动在字里行间。他不写:他怎么会爱一个老人呢?他写男人的脆弱和对恋人孩子气的恐惧;他写“我爱你”,写克制而汹涌的回忆,“我也曾像他一样”。
不是没有爱,而是这份爱掺杂了太多恐惧和对自己年龄的担心,所以表达出的情感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
“不要走”没有在恰当的时候说出口,便一文不值。所有的话,叙述所有的当下。
比如,“我爱你”;比如,“不要走”。
在各类关系里,我们常常强调我们应当拥有什么,并强制对方给予。可身体内部无源泉也无容器,从未有过,亦未求得,可能也是人生的悲剧。
人们美化自己的欲望,却总是亵渎自己的情感。真让人觉得遗憾。
最后,我真的太喜欢安德烈斯·巴尔瓦的写作手法了。状态描写超绝,场景描写和心理陈述、现实和回忆交错描写的写法也很棒,这种虚实交汇的写法给了文字一种诡谲的变换感,像融化的甜筒,柔软甜腻又混沌,可你看到他融化前的模样,也熟悉他融化后的狼藉。一整个不好好说话,但是又莫名给人很厉害的感觉。很喜欢。
大概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