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成员 36632 帖子 10536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yoya

yoya

LV11 VIP 2022-04-23
2022年4月23日 中午1点整看完了这本书
简单的书评定位可以让我没有那么大的书写压力 所以我只打算写一些隐约能记起的片段感悟 这些话可能不会那么流畅 但都是我当下所思所想
让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段是关于“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基础的 适应性的 还有父母自我状态 挑剔的 苛责的或是怜爱的 让我开始回顾我的原生家庭 我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不太关注我 我为了寻求关注做出“无论做什么 她们都应该是爱我的”类似的适应性行为 导致在成年后 与亲密的人相处过程中 自动定位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里 做出或说出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事情从而印证自己的“悲惨角色”
这是其一 其二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父母状态在哪里 是对外的挑剔还是对内的谴责 其实它是非单一化的 是两者均有的 母亲经常会在我面前表现出无助慌张和对生活的隐忍 不稳定的情绪和压抑消极的态度 都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父亲对我每次犯的错误都要严厉的批评和责怪 所以我对亲密的人会极尽挑剔之能 我最近在尝试将值得感恩的事情写下来 提升自己感知幸福 被关注和被爱的能力 不被原生的家庭情绪所牵动而消极沉迷 任其发展 事实证明 它是有用的 但需要坚持
第二段是关于人生坐标 我觉得我应该在“我不好,你也不好”这一象限 很悲哀 但我真的就是这样想 我不断的挑剔自己 不自信 不敢挑战权威 不敢迈出去和人争论 也不断的责怪他人 挑毛病 总觉得ta可以做的更好 怎么说呢 就是不够宽容 对自己 对他人都不够宽容 如今我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还不算太迟 毕竟我的人生也才过了三分之一都不到 意识即成长 接下来就是去往“我好,你也好”的象限 动态的平衡生活状态 做到偶尔偏离 即时拉回
关于这本书 适宜人群肯定是老少咸宜 它解释了很多最近很火的关于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 关于成年人社会性人格 处事方式和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
那最终还是回到那个问题 心理医生有没有必要看呢 人吃五谷杂粮 哪能不生病 游走在形形*的人之间 哪能没有困惑呢 蛤蟆先生不幸的是他患上了抑郁症 有幸的是遇见了他的苍鹭医生
生了病的人最终都是要唤醒内在的生存欲望将自己从泥沼中拉起 医生的存在只是帮助你唤醒 最后 你得反抗自己对原生家庭的情绪依赖 在因上极尽努力 在果上松手允许 这也是我送给自己的一点勇气 共勉之~
赞 51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 夜阑芩辉

    夜阑芩辉

    LV4 2022-05-02
    写的真好
    回复
  • 中国红

    中国红

    LV10 VIP 2022-05-03
    同感
    回复
  • i11****6248

    i11****6248

    LV2 2022-11-18
    送给自己的一点勇气,正是如此,这勇气是阳光撒在自己身上,不在惧怕生活的不开心,这勇气是内心深处的力量,是对自己的和解,是认可
    回复
  • i37****4469

    i37****4469

    LV3 2023-02-09
    666
    回复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