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成员 10549 帖子 9011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Reader

Reader

LV26 2023-02-14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这句诗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荔枝到底是怎么运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却不为人知。《长安的荔枝》一书即从此处切入,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贵妃所食荔枝从岭南转运到长安的种种艰辛历程,上林署监事判荔枝使李善德的经历也照见了很多普通人的一生。
在历史宏达叙事的背景下,本书充分挖掘了小人物的悲欢,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对现世的关照。李善德不懂官场规矩,不懂人情世故,是个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低级职吏。他想要办荔枝转运之事却遇到了各部门的层层推诿,有了“国忠”一枚银牌后却能通行无阻,权势的力量可见一斑,也难怪杨国忠说有了银牌还走流程会坏了他的名声。权贵嚣张作为理所当然,循规蹈矩地办事反而成了弱者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还讨论到了层层加码的问题,下面人为了保险起见执行起来就会更加严格,一级一级地分派下来,最终负担的是最底层也就是老百姓。这个问题也算是千百年来的积弊了。唐朝的官场和现代的官场、职场,又有何分别呢?
“圣人”索要鲜荔枝的命令让多少基层吏民为之叫苦不迭?林邑奴和岭南经略使何履光派出杀死李善德的一对人马丢掉了性命;杨国忠自作聪明的为内帑开源的方法是以剥削百姓为代价的,逼迫百姓不堪重负只得逃驿;还有跑马、运冰等大量糜费,唐明皇突发奇想博美人一笑固然浪漫,苦的却是广大老百姓。“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读完这本书更让人觉得安史之乱是罪有应得,唐朝的衰败不可避免。
第五章末极佳。李善德得到“国忠”令牌后在调度上变得畅通无阻,可以用最多的资源、最快的速度来调配运输事务,他转运荔枝的方法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赏和认同,前途看似一片光明。此时的李善德可谓意气风发。然而大功眼看就要告成,形势却急转直下,李善德到岭南后,先是因为没有兑现承诺的好处而与苏谅友谊破裂,导致没有双层瓮可用(,好在找到了替代的办法);接着又几乎砍光了阿僮果园里所有的荔枝树,只因杨国忠把十丛荔枝的数量追加到了三十丛,为了保险起见不得不多备用。两相对比之下,更显悲凉异常。李善德兢兢业业地执行皇帝荒唐的命令,想出了绝妙的方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却失去了苏谅和阿僮这两个新结交的朋友,也失去了本心,变得与那些自己曾经最厌恶的官吏一般哄骗、欺压百姓,虽然他是迫不得已的。在官场上夹缝求生,李善德不得不为,虽然愧疚非常,但是也只能为了自保而与之同流。荔枝未变而人已变,付出的代价是一条条生命,还有变得不再洁净的人心。规则同化人,能在官场上永葆初心、坚守原则者又有几人?
在我看来,第六章李善德质问杨国忠的一段显得有些牵强和刻意。既然敢这么得罪权势滔天的相爷,完全一副无所谓生死的态度,那当初为什么还要那么小心翼翼地执行杨国忠把十丛荔枝加码到三十丛的命令呢?如果一开始就不理这条命令,阿僮的果园也不会被砍伐一空,李善德的良心上也就不会沾上污迹。他的爆发更像是作者代其立言,刻意而为。
故事的结尾,李善德因开罪杨国忠而被流放岭南,也因此躲过了安史之乱,甚至与阿僮重归于好,可谓因祸得福。可以理解作者想为这个可怜的小吏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也明白命运无常之意。但我认为全书如果以悲剧结尾会更有力量,李善德从接下荔枝使之职、踏足波诡云谲的官场开始,甚至还见过杨国忠这样的大人物,就注定难以善终。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