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类别圈
成员 29w+ 帖子 26386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渊子

渊子

LV2 2016-11-08

【楚蒙的诅咒】

作者:渊子

作品简介:可怕的诅咒,让他异于常人。正当他准备放下那个诅咒时,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诅咒还是巧合?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不容?why?

685 票
  • i10****2746

    i10****2746

    LV1 2016-11-09
    很好。
    回复
  • 渊子

    渊子

    楼主 LV2 2016-12-09
                                                楚蒙的诅咒 因为户籍的原因,高三时,我必须回到老家的学校就读。我和父亲好容易找到寝室,推门进去,彼时其他同学都不在,只最里边的床上躺着一人,这个人便是楚蒙。见我和父亲进来,楚蒙赶忙起身,两眼望着我们,却不说话。父亲招呼他,他也只是点点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孤僻。他家里穷,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或许是父亲死得早的缘故,养成一副深沉内敛的性格。不过他成绩倒是很好,若不是成绩好,恐怕早已被人遗忘。以前,我也有位朋友和他相似,他们的内心深邃得像一口井,一般人很难和他们接近。但如果你真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你会发现,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真诚的人。楚蒙显然比我那位朋友还更加自闭。他的眼神里,透着讳莫如深的孤独和心事。我试图打开他的心扉,完全没有用,他不愿接近任何人。事情出现了转机。那天正好是周末,寝室里只剩我和他两人。我说我以前也家住农村,八岁时才搬进城里。他只是默默地听着。当我提到老家是何家沟村时,他眼里闪过一道惊异。“你老家是何家沟村?”他罕见地问。“你知道?”他点头:“你认识肖月华吗?”“认识,河边上那一家。”“那是我姑姑。”“你姑姑?那琴是你表姐了哦?”他又点点头。“她如今过得怎么样?”他露出难过的表情:“嫁人了,老公喜欢赌,常闹离婚。”我不由得叹口气。琴只比我大几岁,却早早嫁了人。之所以记得她,因为小时候她在村子里算长得漂亮的女孩子。从那以后,我和他多了几分亲近,某种程度上算是朋友了。“你居然和楚蒙当上了朋友!”我旁边的女生感到十分惊讶。我表示不满:“凭什么不能做朋友呢。”对方赶紧解释:“别误会,我意思他竟愿意和你说话。”由此可以想象,在她们的印象中,楚蒙是多么难打交道的一个人。其实,我们之间话语也不多,他到底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况且高考渐进,大家都拼着命复习。高考完毕,班里聚餐话别。楚蒙令人意外地喝了不少酒。依旧是不多话,但干起杯来却不推辞。等到散场,他已是半醉。我陪着他一道回寝,那是我们在学校住的最后一晚。途中,我们在看台处停留,并肩坐下。刚开始谁都没有说话,还在为离别伤感。“你知道吗,我活不过二十四岁。”他突然说。我瞪大了眼睛看他,虽然听得清楚,但一时间还是没明白过来。望着一脸吃惊与疑惑的我,他又重复了一遍:“我可能活不过二十四岁。”或许因喝多了酒,又或许是那个诅咒在心里背负太久,太需要向别人倾诉,那天夜里,他一改以往的沉默,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告诉了我。 “我的爷爷在二十四岁时死了,我的父亲也在同样的岁数出了事故。而我唯一的叔叔,依旧未能逃脱二十四岁死亡的命运。谁都没法解释这是为什么,很难说是一种巧合。母亲找人替我算命,对方告诉她,你这孩子,很难活过二十四岁。村里人都迷信风水,风水先生说长房后人活不长,是由于曾祖父坟墓的缘故。如果将坟墓搬迁,或许能改掉这个命运。母亲便央求其他几门亲戚,希望能搬迁曾祖父的坟。爷爷共三兄弟,老二的后人挣到了钱,所以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希望维持原状。母亲又搬出算命先生的话,以此来求得理解和同情。令我生气的是,他们明明也非常相信,却虚伪地说风水是封建迷信。‘既然不讲究这个,挪一挪又何妨呢,大家都是亲戚,看在孤儿寡母的份上,给长房留一根苗吧。’母亲近乎哀求。好说歹说,终于肯答应搬迁,但新的墓地需在老二家看好的一处地方,那地据说对他们有利。母亲也不计较这个,只要能避灾就行。母亲还是不能安心,每年都去庙里烧香拜佛,以求保佑我平安。她原本有张俊秀的面孔,数年的操劳和不安让她变得苍老。这些年,她比谁都艰难,不仅含辛茹苦挣钱,还时刻担惊受怕,害怕他的儿子不能摆脱那个诅咒。她虽不说,但我心里是完全知道的。”说到母亲,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楚蒙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来,在他的身上竟有着这么沉重的故事。坦白讲,当他告诉我三位亲人都在二十四岁去世时,我自然也联想到诅咒之类的事情,实在太不可思议。我尽力摆出一副相信科学的表情,安慰他:“可能就是一种巧合而已。”他摇摇头:“我也不太愿相信那个诅咒,但有时候,在死亡面前,谁都是胆小鬼,让人没法不去想到和担心它。仿佛真要过了二十四岁,才算得上是重生。”他说的不无道理,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作答。他又起身,轻叹一声道:“人各有命,况且,若真是风水的原因,曾祖父的坟也已经迁了。听天由命吧,希望老天爷看在母亲的份上,让我平安渡过。”直到那一刻,我才算真正的了解了他。他把我当朋友,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替他担心和难过,更替他那位勤劳善良的母亲感到难过。 那次高考对我而言是失意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挫败的苦涩,甚至躲避着亲朋好友。我体会到楚蒙不愿和人亲近的心境了。楚蒙倒是考得不错,进到一所极好的大学。我选择了复读。大概是自尊心作祟,我和昔日的那一帮朋友疏远了,和楚蒙也断了联系。再次高考,我依然没能达到理想的分数,这一次打击更大。最终,我进入了一所不尽人意的大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够从两次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好在我终究不是沉郁的性格。随着时间推移,对过去的失败也渐渐看得淡了。我开始主动联系旧时的好友,最让我诧异的是楚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楚蒙学的专业是需要沉心钻研那一类,这非常适合他的性格,学业上的他如鱼得水,备受老师器重。另外,他天生厨艺不错,空余时间便在学校附近一家餐厅帮忙,做掌勺的活。由于做事踏实诚恳,厨艺又佳,每月算下来,收入已非常可观。他和同学也相处得不错,据说,还有个女孩主动表示喜欢他,差点儿成了他的女朋友。昔日的楚蒙已经是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看了。有时不由得令人想:那个诅咒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个有着极强心理暗示的巧合罢了。他既然能这样脱胎换骨,想必在心里也已是看开了。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那个诅咒在楚蒙心里早已扎上了根,他压根放不下。  
    回复
  • 渊子

    渊子

    楼主 LV2 2016-12-09
    他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可能会死掉。我需要休学,避避灾,也可以多陪陪母亲。”他说。教务处主任瞪大眼睛望着他,等缓过神来,笑道:“荒唐,太荒唐了,这种休学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他便将他家族里的情况向对方说了。“诅咒?”对方更觉得离谱,“你是说你要因为一个臆想的诅咒休学一年?这怎么可能!”无论他怎么请求,主任都表示不可能。最后,主任不耐烦了,语气坚决地说道:“这不符合程序,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楚蒙没辙,只好去找校长。校长听完他的陈述后,对他说:“休学的事你去找教务主任吧。”“已经找过了,他不同意,说不符合程序。”“那便是了,休学的条件是有相关文件规定的,他既然这样说,也许就是真没有办法。”“求求你们让我休学一年,如果我真的要死掉,我希望在最后的时间能陪陪母亲。”校长笑里藏讥道:“你的遭遇我很同情,但世上哪有什么诅咒,亏你还是大学生。照我看,你这是心理问题,需要找一名心理医生。”楚蒙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他的愿望破灭了。之后他又去找过校长两回,依旧没有结果。介于他的情况,校长特意安排学校里的一位心理教师对他进行疏导。然而并没有多大作用。一想到母亲,他便不能安心。他觉得如果那个诅咒若真存在,那自然需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他否认自己心理有问题,相反,他感到自己不被理解,而且还没有得到尊重。心理教师向校长反馈说:“他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楚蒙的辅导员非常理解和同情他。她找到教务主任理论:“像他这样的情况,休学一年为什么不可以,这对学校有什么损失呢?对他来讲,则意义非同寻常。我认为学校应该人性化一点儿。”“如果这样也行,岂不是谁都可以找个玄玄乎乎的理由休学了。”几经争辩无果,她生气了,也顾不上对方是领导,愤然说道:“你们,若有学生演个电影什么的出了名堂,能一路绿灯休学三年。这会儿,就要端起那些义正言辞的条条框框了。”最后,这事儿闹得尽人皆知。有不少人表示应该考虑做特殊处理。校长的态度也有些动摇,他决定专门开会讨论一下楚蒙的问题。主任先吐了苦水,他说:“仿佛是我墨守成规不同意似的。各位想一想,如果这个事传了出去,网民会怎么看,不会说堂堂一所名校搞封建迷信?”其他人一时不语了。楚蒙的辅导员建议说:“能不能考虑用其他的理由给他办理休学呢?”超过一半的人都说应该考虑。校长也发话了:“如果他愿意配合,倒是可以商榷。”主任这时站起来说道:“各位,我倒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我只说一点,假如那个诅咒是真的,那么,一旦他有个三长两短这个责任谁来负?家长找学校闹事怎么解决?到时候上面来调查这个休学是如何办理的,这个锅谁来背?谁愿作担保谁就来签这个字吧。”所有人都沉默了,连楚蒙的辅导员也低下头去。一番讨论后,校长作出指示:“严格按照学校规章执行,如果不配合,就给予劝退。通知他的母亲来一趟学校,让她开导开导自己的儿子。另外,请她和学校签一份责任书,明确校内和校外双方的责任,防范于蔚然。”又交待楚蒙的辅导员:“每一堂课你必须亲自监督到位,不得出任何差错。”他的母亲是个老实本分的乡下人,得知儿子的情况后连连道歉:“对不起,是我教子无方,给学校添麻烦了,拜托不要开除他,我一定好好劝他安心念书。”她即羞愧又生气,同时也感到害怕和难过。她训斥楚蒙:“你真是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听信什么风言风语。人家说富不过三代,同样的道理,背也不会背过三代。你连我这个没知识的老太婆都不如,原本指望你替长房争口气,你却整天胡思乱想,让别人看笑话瞧不起。”一席话让楚蒙无言以对。他向母亲认错赔罪,自责不已。想起死去的亲人和这些年所受的苦,母子俩又忍不住伤心落泪。楚蒙答应母亲一定好好完成学业。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他放下那个诅咒时,母亲却在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撒手人寰。 楚蒙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再也无心上课,也不愿和人说话。偶尔开口,也是祥林嫂似的自责:“我真蠢,不该去相信那个诅咒,如果我不相信那个诅咒,就不会向学校请假,他们就不会通知母亲,这样她也就不必去坐汽车,不坐汽车,她就不至于离我而去了。我怎么会相信这个世上有诅咒呢?我真蠢……”很快,他被鉴定为精神出了问题。这一次,不由得他不休学了。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请问,你是楚蒙的朋友吗?”一个女孩的声音,“能不能找个时间聊聊,楚蒙需要你的帮助。”我心里已经猜到八九分,是那个喜欢过楚蒙的女孩。我们在一家咖啡馆碰了面。女孩面容清秀,心地很好。她希望我能去看看楚蒙。“他病得很厉害,谁的话都不相信,你是他最好的朋友,或许他会相信你。”她还提及过去的往事。“他曾向我说起过那个诅咒,当时我以为他是不想和我在一起,委婉地托辞。他心里其实是喜欢我的,但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现在想起心里挺内疚,如果当初能有一个人在他身旁,他也许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有这么好一个女孩关心着他,我真心替楚蒙感到欣慰。但想到他的现状,不禁又让人唏嘘。我是在一个周末去探望楚蒙的。“你能来太好了。”他见了我,非常高兴。我很感动,看来我是他心里为数不多的“好朋友”。“我没有精神病,”他说,“他们怕我出事,给他们制造麻烦,所以找个借口把我关起来,我什么都清楚。这里的医生才是精神病,我不能再呆下去了,这样下去那个诅咒真要应验了。唉,我怎么还念着那个诅咒呢,我真蠢,不该去相信那个诅咒……”越往下听,我心里越发感到不安。终于,我忍不住问他:“楚蒙,你——没事吧?”他愣了几秒,突然用手指着我:“你是他们一伙的!你一定和他们一样,都笑话我。我不信诅咒了,不信了,你们能不能相信我?放我出去,我真的不信了……”我的心陡然间裂开一道巨大的口子,我知道他一时半会出不来了。走出大院门口,我感到非常难过,脑海里全是他那双布满悲哀、恐惧和悔恨的眼睛。半年后,我听到楚蒙去世的消息,据说是自杀。他终究还是没能活过二十四岁。他不是已经不相信那个诅咒了吗,为何还要自杀呢? 完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