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类别圈
成员 29w+ 帖子 26410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玉雪哀

玉雪哀

LV1 2016-11-23

【不听妈妈的话】

作者:玉雪哀

作品简介:母亲,明明是陪在我们身边最久,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本应有许多笔墨可着,但我一边靠着图书馆冰凉的木椅背,一边想着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却发现思绪过于繁杂,以至于不知从何说起。

0 票
  • 玉雪哀

    玉雪哀

    楼主 LV1 2016-11-23
    不听妈妈的话文:云间  看着这次的主题,一时间竟有些无从下笔。母亲,明明是陪在我们身边最久,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本应有许多笔墨可着,但我一边靠着图书馆冰凉的木椅背,一边想着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却发现思绪过于繁杂,以至于不知从何说起。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有一个绝对传统意义上的慈母。我小时母亲因工作原因对我照顾甚少。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点,后来母亲陪伴我时,总是尽可能地满足我的要求。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即使是这样一个连杯水都要替我倒的母亲,我却依然有着不满。  我之前说过,我的母亲是慈母,她对我总是温柔可亲,也总是为我着想。但这不代表我的母亲是一个完美的人。小时候,我们最崇拜的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我也不例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母亲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母亲曾经经历过贫穷,因而喜欢斤斤计较,甚至,有时候会占小便宜。她可以为一个普通的钢笔锲而不舍的和售货员讲价,也可以为了买更便宜的货物多跑一个小时的路程。母亲对不亲近的人的评价总是贬义大于褒义,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能引起她恶意的揣测。也许是因为姥姥的溺爱,母亲对人际交往极其的不擅长,她更多在乎的是亲人,而不是朋友。而这一点导致了我的悲剧。  我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对于乖孩子的定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听话。我曾经很听母亲的话,好朋友过生日,我想买礼物,母亲却总是阻止我,因为她不看重这些。而我就这么做了,后果便是本来玩的很好的朋友一下子开始疏远我。而且,母亲对我的朋友总是颇有微词。我主动疏远的一些朋友,便是因为母亲在我耳边经常念叨他们的缺点,让我对她们产生了误解。直到我长大之后,想起从前的往事,方才意识到母亲对他们其实是偏见。  朋友的离去令我倍感孤独。在家还好,在学校尤其难以忍受。孤独感让我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为何会造成如今这个局面?我开始改变,因为礼物失去过一次朋友,我便格外注重这点,不再失去第二次。因为偏见失去朋友,我也开始注重这一点,听到他人的评价时内心自有分寸。可以想象得到,长此以往下来,母亲终于说出了那句话,“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不听话,甚至庆幸自己选择了不听话。我有一个朋友,格外听母亲的话直到现在。其实深交下来会发现她是一个很善良好相处的孩子,但是她的母亲也是不理解我们这些少年人的友情,教她做一些在同龄人眼中看来是很自私的事情,例如阿姨希望她早早回家,她便不等她的朋友一起结伴走。又例如她和别人吵架,事后想去道歉,阿姨却阻止她并且让她远离和她争吵的人。一直到现在,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依旧很差,她自己非常苦恼这一点,我曾经指出过一次问题症结所在,却被阿姨指责说我教坏她。  不过,母亲其实很多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老人们常说这么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母亲有的经验也确实是我比不了的,因而我在遇到难题时,也常常请教母亲的看法。只是我不再盲目的听从母亲,而是有着自己的判断。我的母亲,她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所以无可避免的拥有着许多普通人都有的缺点。即使母亲不理解我和朋友的友谊,即使母亲爱斤斤计较,即使母亲爱嚼舌根,我依旧,非常非常的爱她。爱一个人,不仅是爱她的美好,亦是爱她的缺点,我对母亲的感情,便是如此。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