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精神传承书系》(16卷本)其中一本,以具体的历史史实为载体,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伟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以期为国人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食粮,特别是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发挥中国精神的正能量作用。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在他仅有的22年的生命里,我们能看到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无私奉献、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立足本职、苦干实干、不计报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汇聚于一身的传奇性,这种传奇性又有如一种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不朽。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2109)的结项,通过文本分析、定性阐释、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从学术的角度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系统性地厘清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2)开发了工匠精神的量表,解决“如何测量员工工匠精神”的实践问题;(3)突显匠心的意义,从理论的角度通过案例研究阐释工匠精神形成的心理机制,既揭示了工匠精神概念的内在机理,也为个体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心理机制理论模型;(4)通过实证研究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探讨组织层次的外因对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
本书旨在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分析幼儿园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如何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此项活动。书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素材,提供游戏简介、适合年龄段、游戏人数、目标与准备、重难点,以及创新内容、游戏规则和游戏儿歌,主要供教师或家长在28个素材包里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来做游戏。二是案例,主要是关于幼儿园的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具体的做法,除了素材包里提供的材料外,还提供了游戏网络图、游戏过程、游戏延伸、游戏反思,以及孩子们的记录与分享,供教师与家长参考。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具备,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深入研究其学术思想、挖掘临证辨病与辨证思路、用药规律与特色,并总结其诊治经验与证治心得撰写成一部部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学术专著,使仲景学术传承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形成今日的仲景学说。因此挖掘继承历代仲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提高理论水平及临床疗效,对于仲景学术传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教材主要选取许叔微、喻昌、徐大椿、喻昌、尤在泾、黄元御、张志聪、郑重光、陈修圆、章虚谷、张锡纯、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等历代伤寒名家。每位医家内容包括医家简介、著作概要、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成就、应用经方临证经验、经方医案、参考文献、原著摘录等。特色:系统总结历代著名伤寒名家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弘扬仲景学说的独特贡献,及丰富和发展仲景学说的历史皆知,为仲景班提供拓展学术视野的特色教材。
家庭语言规划是指影响家庭内部青少年语言习得和使用的相关计划。本书以南京都市圈为调查区域,以家庭内部18岁的青少年成员为重点,从家庭语言规划的视角出发,调查描述家庭内部青少年地域方言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地域方言发展的各种因素,对家庭语言规划与地域方言资源传承的关系开展研究。 本书的创新突破: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将语言规划研究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延伸至微观的家庭层面。 从一个城市的单点研究到多个城市的横向比较。以事实数据为基础,进一步确定家长的语言意识、家庭语言实践与地域方言传承之间的联系,分析何种家庭语言规划更有利于青少年地域方言的发展。
本书以饮食文化为主题,溯古论今,系统论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内涵与成因,历史时期云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时期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主要内容包括云南饮食文化的特点、传承与精髓,云南特色饮食习俗、滇菜的困境与出路,云南茶文化,云南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云南茶文化的特性,云南少数民族的饮茶文化,云南酒文化的起源,云南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云南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秉持校企结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人理念,传承发扬云南饮食文化的实践者——云南优邦实业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 本书概念清楚,定义准确,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是一部难得的饮食文化传承辅导教材。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