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配合中医中药传承教学改革,满足中医中药传承人才培养目标的配套教材。本教材依照学校有关文件和精神,根据本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中药药典》和相关执业考试编写而成。全教材共分绪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中药资源与栽培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下篇是各论,介绍重要中药的资源概况和栽培技术要点。本教材实用性强,在着重反映中药资源和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近年来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并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具有可读性。
本书是编者根据苏北名中医阮颐仙、阮剑农、阮健哉、阮亦周、阮宗武近200年来祖传师授的临床诊治医案、医话汇编而成。根据阮氏世系排列,分列出五位先生医案,各自独立成篇。按内、妇、外每个病症编排为标目,序列为经治的医案。保留原貌,不加增删,选案严谨,辩证精细,言简意赅,方法妥贴,用药灵活,切合临床实际。每篇疾病之末后,附有编者简单按语和学习体会,深入浅出,切中肯綮。对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临床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亦可供中医学者理论研究用。
本书首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特征和现代保护价值,然后介绍了河北省主要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以永清扎刻为研究对象,对扎刻技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从理论上将扎刻技法进行了追根溯源,为深入探讨永清扎刻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理论支持。 尤其就开发利用永清扎刻技法作为教育课程资源提高建筑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成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为永清扎刻工艺美术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具体实施办法。本书适合对民间艺术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研究之部分所得,既包括历史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含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问题为中心,或作系统的探讨,或作专题的研究;中篇,以史家为出发点,或评论其在理论上的建树,或阐发其在某一个方面的卓识。下篇,以史书为依据,揭示其理论特点及其在史学发展上的地位。各篇之中,有的问题讨论历史理论,有的问题讨论史学理论,有的则兼而论之,了然可辨。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崇高使命,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价值遵循。在大学里,“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最本质、最源头、最关键的第一标准,既是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全员育人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以教师为主体”、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最根本最神圣的第一使命,既是大学办学的基本方针,也是教师甘当“灵魂工程师”的道德情怀。从2014年3月起,北大学生工作部开始举办教授茶座活动,每期邀请一位知名专家学者与学生小范围座谈聊天,不谈学术,只谈人生。解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疑惑。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多样化的保护与开发》一文中表明:就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趋势来看,仅仅依靠记录和收集已经不是最佳的传承方式,那么,校园传承就成为最受关注的对象。 在校园传承中,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更多依托美育的实施,虽然,美育强调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但是,对于不同民族的人来说,美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而这种美带着本民族的“味道”。 对于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云南来说,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将乡土乡愁蕴含其中,更容易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这恰恰是实施美育的目的。 不仅仅是教会一首歌而已,而是在传承本民族音乐中留住乡愁、识得乡土、记得乡情,鉴于此,本书探讨的是美育中的乡土乡愁在哪里及应如何呈现。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